【沈阳掌故】安边我的墓碑
沈阳城为清朝“发祥地”及都城,曾留下许多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可惜有的严重损坏,有的不明下落,有的流落它乡。清初五大臣之一的安边我墓碑便流落在外。
安边我墓碑
安边我(又作安费扬古)是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前夕任命的“理政听讼”五大臣之一(其他四人为额亦都、费英东、何和里及尔汉),姓觉尔察氏,1558年(嘉靖三十八年)出生,父名完布禄。
安边我“秉性贞亮”,勇骜异常,屡立殊功。1584年太祖领兵攻打玛尔墩城,此城一面背山,三面峭立,险固异常,太祖连攻三日未下,第三日深夜,安边我跣足登山,从山后进入玛尔墩城,大获全胜。太祖赐其“硕翁科罗巴图鲁”(意为“英勇超众”)之号,成为传奇式人物。
太宗时,皇太极有一次驳斥某些要求改换汉人服饰的大臣说,如果我们都穿上汉人那种宽袍大袖在此议事,突然有像安边我那样的勇士闯了进来,我们何以应付?不束手待毙吗!还是我们这种紧衣箭袖于“用武所宜”。
安边我卒于1622年(天命七年),年64岁,官书赞许说:论起“开国功臣,惟安边我与额亦都二人效力最在先,并以早岁行兵,迄于白首,战辄居前”。
后金建都沈阳后,安边我被移葬于沈阳城西10里揽军屯(一做蓝家屯)。1659年(顺治十六年),福临皇帝为表彰这位建国元勋,为其树碑立传,亲自为其写碑文,并谥美曰“敏壮”(碑文见《奉天通志》卷259)。1682年(康二十一年)圣祖“东巡”盛京祭祖,特遣内阁学士库勒纳到前致祭。
日伪时,在安边我地附近修建机场,其遂被毁坏,碑被太清宫购去做石料。所幸其碑运至太清宫后还未及毁坏,便被本溪铁刹山三清观道长炉向阳转手购去。他购置安边我碑,怀有光复故物以取媚当今之意。
这甬石碑连同龟座一起被用胶皮轱辘大车从沈阳运至本溪县上茅庵村,二百多里路程总共走了近半个月,运输之艰难可想而知。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炉向阳逃亡沈阳,安边我墓碑便在上茅庵村头长期闲卧起来。“十年动乱”期间,铁刹山上许多古迹古物遭到严重破坏,而身置通往铁刹山必经之路旁的这甬清初墓碑却逃过厄运,依然完好,字迹清晰可读。1986年6月20日,当地政府派人将此碑在原地立起,妥善保护起来。
清初五大臣是清代重要人物,其墓碑是研究这些人物的珍贵实物资料。现今所知,五大臣中四人曾有碑,除安边我,还有额亦都、费英东、何和里。这四座碑中有三座在沈阳,一座(何和里)在辽阳。额亦都碑已被毁坏,残缺不全,现藏北塔院内;费英东碑已不明下落;仅有流落本溪这甬安边我石碑完好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