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4首诗流传于世,这一首短短28字,便让他留名千古

胡令能,唐代贞元、元和时期诗人。自幼家贫,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其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只有4首诗流传于世。其中一首诗《小儿垂钓》是胡令能的代表作。它是当时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有感而发的一首儿童诗。

顾名思义,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是描写了一个儿童,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它通过对儿童体态和神情的刻画,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虽然它只有短短28字,却勾勒出了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因此胡令能也得以留名千古。

除此之外,唐诗中著名的儿童诗比较少,所以这首《小儿垂钓》也显得难能可贵。不像宋代有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等。清代有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袁枚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等。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着重刻画了儿童的体态。它的意思是说,一个头发蓬乱的儿童,正在学习垂钓。他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丛则映衬着他的身影。“蓬头”二字,说明胡令能没有对这位学习垂钓的儿童进行外貌上的粉饰,而是直接展现出了农村儿童的真实面貌,所以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虽然我们都知道垂钓的时候,不应该侧坐,而是要稳坐。但是这里胡令能所刻画的是一位初学垂钓的儿童,侧坐更符合他此时的心境。可以想象出,这位儿童不拘形迹得专心致志于垂钓的情景。纯真、可爱而充满童趣。“莓苔”,则说明了他选择垂钓的地点,是不容易接受到阳光,人迹罕见的地方,而这恰恰是垂钓的理想地点。所以胡令能这两句诗语言平淡,却字字工妙。

然后,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思是说,遇到有人向他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指明方向,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这里的路人,自然就是诗人自己了。从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出胡令能主要是从儿童的神情来表现他的机警聪明。

垂钓过的人,都知道鱼儿最怕声响。所以这位儿童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怕把鱼惊散。在突出儿童机警聪明的同时,这两句诗也体现了儿童的热情,因为他并不是对路人漠不关心。而儿童在“招手”以后,是如何对路人说明方向的,诗人则没有交代,反而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综观胡令能的这首诗,虽然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刻意的雕饰,但是恰恰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出了儿童的天真、可爱、聪明,具有无限的童趣。我们读起来,也别有一番情趣。总的来说,这首只有短短4句的小诗,是描写儿童的一首佳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