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七绝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8个字饱含意蕴,读后人人叫好
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它的严谨格式是在唐朝时期形成的。
那么七言绝句迈入成熟时期,是有一个标志的,这个标志你可知道?——就是唐朝诗人张说的一首绝句《送梁六自洞庭山》,它被称为七言绝句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此诗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其实不仅仅在于它在音律方面的完善,更在于它在意境和韵味方面,代表着“七绝”特有的美感与气质、散发着属于大唐的独有魅力,让人读后不由叫好。
各位看官,且随诗巷一起来品读这首诗。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题目中的梁六即作者的朋友梁知微;当时作者被贬至巴陵,梁六经过此地入朝,在送别友人时,作者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张说的诗大多为应制作品,也就是没有真情实感,每为附和而写;而这首诗则是另辟蹊径,写出了独一无二的风格。
首句:巴陵一望洞庭秋;作者在这一句中点出时间与地点,同时也将这两个最基本的因素联系起来,构成了一幅美丽清冷的图画。
这种描写与一般的写景方式有所不同,因为它没有借助具体的物象进行描摹,只在地点后加了一个“秋”字,就将眼前所见展示给读者。
秋天的巴陵是什么样的?凭读者有多种想象,但是却脱离不开清冷、广阔这一重点;那么与此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了送别的氛围。
承句:日见孤峰水上浮;孤峰指什么?指洞庭湖上的一座山——君山。秋日的洞庭湖云雾袅绕,水气弥漫,将君山笼罩起来,看上去就像是漂浮在广阔的水面上一样,所以作者用了一个“浮”字,很形象地刻画了这种景象。
其中的“孤”字不仅是在写君山,而且是作者的“自喻”;他借君山的孤独寂寞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当时遭遇的一种不满。
转句:闻道神仙不可接;承句中提到了君山,所以在转句中作者便由君山而生发了情感。他听说君山上有神仙,可惜从来没有见过;虽然是一句轻描淡写的叙述,却包含了作者的无尽失望与悲伤。
张说之所以写神仙,还是因为被贬的遭遇给了他深深的打击,让他对尘世有所厌倦、对传说中的仙境充满向往。
在很多古诗中,诗人们在遭受磨难后,都会借“归隐”、“寻仙”等的举措来抒发情怀,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是无奈的另一种体现。
正是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让怀才不遇的人们内心有所幻想,借得幻想来寻求一份寄托而已。
而在这句中,作者用一个“不”字破灭了自己的幻想,再次加深了意境的悲凉感。
合句:心随湖水共悠悠;在不见仙的情况下,作者送别友人离去的小船也消失在天际,只剩下一江秋水与孑身而立的自己;湖水悠悠荡漾,作者的心情也同样久久不可平息。
这幅画面无论从空间还是色彩,皆诠释了两个字“清寂”。更值得一品的是,这句以优美的景在抒发悲凉的情,其中的情附着于物象之上,融入得非常自然,足见作者的用语之妙。
综观此诗,作者写“送别”却完全不见明显的送别之情,而是将情感暗穿其中,构成了写作手法上的独到之处;
在格律方面,整体也是接近“完善”,除了转句一处外,都踩得准确无误;韵字安排妥当:押“十一尤”。
所以这首诗被称为唐朝七言绝句步入成熟时期的里程碑,类似“句格成就,渐入盛唐”;“风致天然,全是盛唐气象”,皆是对它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