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类药在肾小球疾病临床上的运用

肾小球疾病是以病位在肾小球的一组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即中医所谓络脉逐层细分而构成的毛细血管网状结构,病邪深入肾络,导致肾络瘀痹,日久络息成积是构成肾小球疾病的基本病机,藤类药以其“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本草汇言》)而发挥补虚荣络、搜风剔邪,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熄风通络、通络散结之功用,常用于治疗肾小球疾病, 收到较好疗效。笔者将应用藤类药治疗肾小球疾病的体会介绍如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刘玉宁

1.补虚荣络:

肾小球之络脉由于管径细小,络道狭窄,故络中的气血常较经脉为少,当经中气血稍有亏耗,而络中气血就显见不足,故易见络虚失荣的证候,如络气虚者,络血失摄而外溢从而出现血尿、络血虚者,络脉失养而皱缩故可出现蛋白尿和溺毒内聚的症状。此外,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从而成为病邪入络引发肾络病变的重要因素。部分藤类药既具益气养血之功,又直走络道而补虚荣络,如首乌藤、鸡血藤长于滋养络血;鸡矢藤功擅温补络气,故对络气不足或络血亏虚者有较好的补益作用。

2.搜风剔邪:

风为百病之长,为六淫致病之先导,不论是外感还是内生之风邪皆具有无孔不入之属性,故有贼风之称。尽管肾络细小,络道狭窄,而风邪亦易窜入络道,从而阻滞络气,障碍络血,并与络中痰浊瘀血相互攀援,结成巢穴,久居络中,不易为一般药物所剔除,故有络邪易入难出之说。而藤类药能深入络道经隧,搜剔逐出滞留其间的外风或内生之风邪,风邪得去,络道通达,气血畅行,则病趋缓解。如络石藤、鸡血藤、海风藤、雷公藤、忍冬藤、青风藤等皆有入络搜风剔邪之功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藤类药多属祛风湿类药,在临床上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并且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对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可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

3.活血化瘀

肾络细小迂曲的结构特点决定其气血环流缓慢,易于为因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而导致肾络瘀阻,如气(阳)虚鼓动无力则血行迟缓,阴(血)亏则络血浓粘而血行不畅均可导致肾络瘀阻;或因气虚则络血失于统摄,阴亏则火胜迫血妄行,致使络血外溢,反过来压迫络道,亦可导致络道瘀阻不通。此外,外感、内生之邪入侵肾络,与络中痰瘀混杂其间,亦可导致肾络瘀阻证。活血祛瘀藤类药具有活血祛瘀功效,多用于治疗瘀血阻络证。茎藤之属质地重厚,善驱逐部位较深在的络道经隧间之瘀血,故治疗因肾络瘀阻,肾体失养,气化失常而产生的肾小球疾病诸症尤为适宜。如鸡血藤、夜交藤、常春藤化瘀通络,养血扶正;络石藤、鸡屎藤、海风藤等通络化瘀,气血并调;忍冬藤、红藤、络石藤化瘀清热,通络除痹,青风藤化瘀通络,通利小便。临床应用于肾络瘀阻而兼见其它证候者,常有一举多得之功。

4.清热解毒:

毒滞肾络是导致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多数肾小球疾病在发病之前就有风热毒邪客于咽喉,或湿热毒邪侵淫肠道或窜入尿道的前趋症状,而临床上我们发现免疫复合物和补体的沉积,肾脏固有细胞增殖,炎症细胞滞留或侵润等与络中毒滞极为相关,故解毒 通络是针对毒滞肾络之病机的重要治疗法度,而具有清热解毒功用的藤类药物确可发挥解毒、通络之重要作用,如络石藤、忍冬藤、大血藤皆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作用。笔者常用解毒通络的藤类药物治疗有前趋感染的IgA非IgA的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可收到较为理想的疗效。

5.熄风通络:

肾络风动是肾小球疾病常见的病机之一,多见于肾性高血压的病人和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临床上除见有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外,常伴有头晕目眩,头胀且痛,视物模物等肝风上冲脑络的症状。痰瘀阻滞肾络,浸淫络体,日久化热生风是导致肾络风动的主要原因,而肾虚精亏,水不涵木,阳亢化风,窜入肾络也可导致肾络风动的发生。临床上我们发现痰瘀之风与肝风在肾络风动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相煸而羅患。肝风引动的肾络风动证常建立在痰瘀之风的基础之上,一旦肾络风动证显见于临床之时,则痰瘀阻络之肾脏病理多已形成。其肾络之风一经形成,又可依血借痰,与络中痰浊、瘀血相互攀援,结成巢穴,久之则络息成积,而加重肾脏损害。藤类药皆有搜风化瘀通络之功,部分藤类药如钩藤、夜交藤又兼具平肝潜阳熄风之作用,对治疗肾络风动证可为首选,临床上如能配合地龙、僵蚕、全蝎之虫类熄风、化痰、通络药物,则疗效更为可观。

6.通络消积

近年来我们提出肾小球硬化属中医微型癥积证。其临床特点为 “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难经·五十五难》)。和 “盘牢不移动者是症也,言其形状可征验也”(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细胞外基质成份在肾脏内堆积是其重要的病理学机制。我们依据癥积形成的原因,提出“虚、痰、瘀、毒” 四大病机学说,强调四者之中“ 虚 ”是癥积的始动因素,痰、瘀是构成癥积的病理基础,而毒是加癥积不可忽视的方面。而藤类药有补虚荣络,搜风剔邪,活血化瘀,解毒通络的作用,正与癥积虚、瘀、毒之病机学说丝丝相扣。此外,部分藤类药又有直接能够散结消积的作用,如络石藤、青风藤、海风藤、宽筋藤等,从而以收消积化癥之作用。

结语:

藤类药物运用于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主要基于该类疾病病位在肾络,因其络体细小,络道狭窄迂曲,病深入络,则易入难出,并且极易在与络中痰浊瘀血相互攀援,结成巢穴,则非草木金石类药物可疗。故借藤蔓之属可通经入络之药理特性而发挥其入络剔邪之功用。然而临床上使用藤类药物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辨证用药,发挥其长: 藤类药虽有通络化瘀之共性,但又各有所专攻,故临证时应抓助共性,兼顾个性而辨证选用。如肾小球疾病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宜选用络石藤、海风藤、宽筋藤等祛风通络散结之品;阴虚阳亢,肾络风动证宜选钩藤、夜交藤等具有平肝熄风之味;瘀血阻络而兼血虚者宜选用活血并补血之鸡血藤、夜交藤;气虚血瘀证宜选鸡血藤、海风藤等偏温之品;阴虚有热,或痰热夹瘀阻络者,宜选用络石藤、忍冬藤、大血藤、钩藤等以清热活血、化瘀通络之类。临床可据症选之。结合辨证及对症用药,既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又充分发挥藤类药的功效特点。②多藤合用,增强药效:多数藤类药作用较温和,对病情顽固的肾小球疾病,必须数味使用,形成合力,才能产生强大的搜风剔邪、熄风通络、清热解毒和化瘀消积等作用。如笔者曾以青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海风藤之五种藤类药物配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系膜增生性IgA肾病,以数藤合用,取得较好疗效。③用量宜重,疗程宜长:由于病邪深入肾络,则易入难出,而藤蔓药多数作用较为和缓,故欲取其治疗肾小球之络病,除多藤并投外,对于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藤类药还须施以重剂,方能彰显其效。笔者使用诸藤类药一般药量也在30g 左右,如用养血活血类藤类药物如夜交藤、鸡血藤等多是30~50g或更多。再则多数肾小球疾病病冗且顽,其疗效的产生有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因而不仅用量宜重,且疗程宜长,方能力克顽疾。④注意配伍,减毒增效:运用藤类药物治疗肾小球疾病要注意合理配伍,由于部分藤类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雷公藤对胃肠道、肝脏、肾脏、心脏、中枢神经、骨髓和性腺等有一定的损害,故临床上不可拘泥于量重时长的用药方法,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它的毒副反应,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对上述易损器官给予未病先护;对于量重时长的藤类药物,要防其损伤脾胃,故可配用陈皮、焦建曲、炒麦芽、炒谷芽之类以消藤药之滞;又运用藤类药的治疗肾络病变,可配伍虫类药物,借其灵动善走,擅攻逐搜剔经脉络道间之风痰瘀血,通利络道。与藤类药并用,确有双剑合壁,相得益彰之功。如毒滞肾络者,以蝉蜕、僵蚕与络石藤、忍冬藤配伍以解毒通络;肾络风动者,以地龙、僵蚕合钓藤、络石藤、夜交藤以平肝熄风;肾络瘀阻者以水蛭,虻虫合鸡血藤、海风藤化瘀通络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