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尽而意无穷
话,总是有说完的时候,可是有人总是爱唠叨个没完,好像他不说话,自己就不存在似的,其实话不必说太多,某个时候只要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到位了,就可以了。总不能都不留点时间给别人听,别人慢慢消化吧。再说了,“言有尽而意无穷”,话总是会有一个尽头,人的耐心也是有限的,还不如,简洁明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剩下的让听者细细体会,慢慢琢磨,岂不妙哉?
人爱说话本来也正常。只是有些人一旦打开了话匣子就收不住了,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恨不得一股脑儿往别人的耳朵里,一旦别人没什么耐心听,或者把话题转移,这个人就一定会怒火中烧,脾气顿时大起来,似乎别人只有成为他的忠实粉丝、铁杆听众,他才会心满意足。殊不知,他的这种讲话方式不仅损坏了古人的形象,而且还让听者受到极大的伤害。因为这违背了交际礼仪之中最起码的尊重原则。
所以,说话,得有所选择,要不仅要注意对象情况,更要注意语言内容的选择,当然还得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为什么“言有尽而意无穷”会是一种最佳的水准呢?这既有类似诗歌表达的那种意境美的效果,更是一种兼顾说话对象情况并给予足够尊重的表现。这就要求说话者尽可能考虑一下自己要说话的内容是什么,面对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容易被对方接受,同时,还得考虑适当节省的原则——省语言长度、省表达时间,在表达基本清楚的前提之下,稍稍留给听者一定思考与回味的空间与时间,也许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交流方式,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表达方式。但现实能做到的并不多,现实之中更多的人恰恰是喜欢用一种最为直接,最为干脆的表达,似乎这样说得更明白。但效果呢?我想并非每个人都去仔细思考过。我想言语表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别人能接受,并且是喜欢接受,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才是最佳的效果,否则强迫性地接受,粗暴型的灌输都不是很好的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