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母钱存世量还剩多少?
清代母钱存世量较大,但都集中在乾隆朝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的母钱非常稀少,可能与清初钱局管理制度严格有关。
乾隆、嘉庆、道光朝母钱的现存状况:
乾隆、嘉庆、道光朝的铜钱主要是小平和小平大样钱,因此流传至今的母钱主要是小型母钱。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在位共计六十年,乾隆铜钱的铸期时间长,铜钱铸造量十分巨大,因此乾隆母钱存世量较多。嘉庆1796年—1820年在位,共二十五年,道光1821年—1850年在位,共计三十年,两个时期铜钱铸造量也相当可观,母钱存世量也较多。道光在位时间远远少于乾隆,但乾、嘉、道三朝中道光母钱的现存量最大,其主要原因是道光时期钱局的管理在这三朝中最乱,雕母、母钱、样钱流出的数量最多。
清代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制钱看起来十分相似,实际有较大的变化。乾隆和嘉庆制钱比较薄,铜质稍好。道光制钱厚度有所增加,但铜质稍差。因此乾隆和嘉庆的母钱普遍偏薄,道光母钱稍稍厚一些。乾隆和嘉庆母钱仍然有清代早期母钱的影子,道光母钱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风格直接影响到咸丰朝的母钱风格。
咸丰在位时间是1850—1861年,咸丰母钱的种类最多,各个地方局的风格有一定的差异,咸丰母钱的现存量居清代母钱之冠。由于咸丰时期战乱不断,政府铸钱混乱,增铸大钱和铁钱,加之钱局的管理更加混乱,因此咸丰母钱流出最多。
同治1862年—1874年在位,期间铜料、人工大幅上涨,政府减少了铸钱的数量,因此钱币市场上同治制钱的数量非常少,其母钱更是难得。
光绪1875年—1908年在位,铸钱时间较长,并且降低了制钱的质量,增加了铸造量。光绪制钱虽然数量较大,但大多制钱直径小、重量轻。加之光绪朝距离现在时间较近,母钱容易保存下来,因此光绪母钱的现存量较大。
宣统朝时间短,且机制币盛行,仅仅象征性地铸造了少量的制钱,因此宣统母钱的现存量较少。
山西母钱的出土状况:
早年太原市出现了大量的清代母钱,主要源于太原市周边地区,其中咸丰、乾隆、嘉庆、道光母钱比较多。1993年前后母钱出土最多,曾经在一个交易日中市场上就出现了30枚多枚母钱,其中咸丰27枚(戴书咸丰小平),其它主要是道光、乾隆和嘉庆母钱。最多的一年甚至出现了近60枚母钱,基本都是京局母钱,数量顺序为咸丰、道光、嘉庆、乾隆、光绪、宣统、同治。这个数量虽然有地域性,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端市场的母钱数量:
目前各地一线、二线收到的母钱,以及大藏家准备转让的母钱,绝大多数经过国内大型拍卖公司和知名网络上拍变现。
2015-2018年母钱的拍卖数量:
经过统计,这些机构近3年内的母钱拍品共计355枚,其中乾隆母钱33枚、嘉庆母钱39枚、道光母钱61枚、咸丰母钱161枚、同治母钱15枚、光绪母钱39枚、宣统母钱7枚。
母钱数量顺序依次为:咸丰母钱161枚、道光母钱61枚、嘉庆母钱39枚、光绪母钱39枚、乾隆母钱33枚、同治母钱15枚、宣统母钱7枚。
2009-2012年高峰时期母钱的拍卖数量:
这一时期以大型拍卖公司为主,经过认真挑选出开门母钱54枚,其中乾隆母钱7枚、嘉庆母钱7枚、道光母钱3枚、咸丰母钱30枚、同治母钱4枚、光绪母钱2枚、宣统母钱1枚。可以看出此时道光母钱的数量偏少,主要是因为当时道光母钱价值不高,因此大型拍卖公司收拍甚少。
结合拍卖机构各个时期的拍品,以及各地市场和藏家手中的母钱,清代母钱的现存量顺序为:咸丰、道光、嘉庆、乾隆、光绪、同治、宣统。其中乾隆母钱与嘉庆母钱数量相差不大。
清代母钱现存分析:
清代母钱的现存量主要指已经被挖掘(或发现)的藏品,由于今后仍然会有母钱陆续被发现,因此清代母钱的数量是变化的。因为乾隆、嘉庆、道光时间较为久远,入土品居多,因此在未来被发掘的母钱数量会稍微多一些,同治、光绪、宣统母钱被发掘的数量则少一些,咸丰母钱被发掘的数量仍然居各朝之冠。
以咸丰母钱为例,经过粗略统计,近10年内各大机构拍卖了大约500枚左右(除去重复上拍品)。假如这500枚母钱占所有被挖掘的咸丰母钱的10%,那么咸丰母钱的现存量大约为5000枚。(此现存量与实际现存量可能出入较大,只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