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隐藏280年的死因终于被揭晓学者颠覆形象,并非累死
有清一代,能真正朝乾夕惕日夜忧勤之君,当属雍正。史学家曾将“康乾盛世”比作农耕,而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却各有分工,康熙择地而垦,犹如“开荒”,而雍正不知疲倦的耕种灌溉,正是“种植”,乾隆只待秋日硕果累累,坐收即可,故而其十全之名实属父辈之功。
毫无疑问,垦荒虽苦却不及耕种劳费心神,一肩挑两头承上启下的雍正为满清社稷披肝沥胆,他终不负康熙的重托。然而真实历史上,雍正在诸位兄弟中却是最不类父的一个,这也成为康熙至死未能明确储位的原因之一。《清史稿·世宗本纪》记载,胤禛(雍正)年满6岁入上书房,他笃爱文墨,时常熬夜诵读四书五经。
然而每每到景山学习骑马射箭时,胤禛就犯了难,即便是跛足的七弟胤祐,他都不能相及。为了获得康熙的注意,胤禛干脆另辟蹊径,放弃习练武艺而将诗词文章做到最佳。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率八旗亲政噶尔丹,大阿哥胤禔、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皆随从前往,老话说“知子莫若父”,康熙深知四子不善武事,故而几位阿哥中,唯独胤禛没有被安排冲锋陷阵,而是留在了大营内。但胤禛也没有闲着,他连作数首诗文颂扬父兄功绩,获得康熙的看重,彼时他为人处事心思缜密的一面已经开始展露。
自此开始截止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初次被废黜时,胤禛已跟随父兄走南闯北历练了十余年,他的办差能力在诸位皇子中非常出色,当然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这些也都是佼佼者,
但他们揣摩君父的心思皆不如胤禛,故而诸人先后因夺储被康熙厌弃。而胤禛却非常懂得韬光养晦,暗中虽紧锣密鼓的筹谋,明面上却隐藏的很好,兄友弟恭不着痕迹,他的城府之深令康熙暗自惊叹。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崩逝,四子胤禛出人意料的继承大位。处心积虑的夺嫡过程以及暗流涌动的质疑,都令雍正不得不咬牙坚持,大刀阔斧的进行整饬。
13年间,雍正深居于圆明园和大内,从不出宫巡狩围猎,衣食住行也比较节俭,实可谓将人生最大的热情尽付于江山社稷,他在13年间批阅的奏折远远超过了在位60余年的康熙和乾隆,巨大的工作量可见一斑,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令他56岁猝然而逝。
雍正十三年八月,在圆明园避暑的雍正仍跟往常一样,在紧张地处理臣公递上的奏折,当月21号他突然患病,但并不十分要紧,故而只当是暑热不适,服食些许汤药后继续办差,彼时雍正身边的内侍太监也好近臣也罢,乃至于弘历(乾隆),都丝毫没有觉察到异样,然而两天之后,雍正突然暴卒而死,张廷玉曾记载其“七窍流血”。
雍正究竟因何而死?清廷对此讳莫如深,但史学家从各类史料古籍中抽丝剥茧,还是有了非常意外的发现。大量清宫内务府档案显示,雍正早年酝酿争储之时,为了不招父皇康熙的忌惮,打出“天下第一闲人”的名号,以侍弄方术、丹丸以遮人耳目,
然而雍正继位后并没有摒弃这一兴趣,反而多次修建古寺名刹,甚至破天荒的将龙虎山道士娄近垣、张太虚、贾士芳等人接进圆明园居住,这些人专门给雍正炼丹,几位道士进入圆明园之后不久,内务府就奉命运送大量的铜、铁、铅等物到道士居住的园子中,很显然这些物品都是炼丹的必须材料。
雍正十余年如一日的超负荷工作,除了个人坚强的意志力外,还需要实物的支撑,很大程度上,道士炼制的丹丸给了雍正一种寄托。
回望数千年间古之君子纵然是秦皇汉武,也未能避免,而雍正也成了尊崇道家方术的最后绝响。值得一提的是,雍正不仅自己服用,还将这些物品赐予张廷玉、田文静等近身臣公,令他们一同食用。
尤其老臣田文静过七十大寿时,雍正御赐的寿礼之一竟然就是丹丸。历史专家由此推测,随着雍正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晚年精力不济时,他极有可能食用了过量的丹丸,来支撑大量的工作,就他最后的七窍流血的死状分析,只有丹丸中毒才较为合理。
这也就解释了乾隆为何对父亲雍正的死绝口不提,而且第一时间将圆明园中的道士全数降罪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