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全攻略之古代中国(远古中国)
“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接下来我们将按照陈列的朝代顺序为大家展示和讲述涵盖古代文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不同方面的国宝文物及其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年表
第一部分 远古中国(约20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
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区别就是加工石器的方式不同:一个是打制,一个是打磨。那么从打制到打磨人类进化了多久呢?大约是200万年。
旧石器时代的工具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
第一单元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及生活
旧石器时代早期是指大约200万年前—20多万年前。生活在这一阶段的人类被称为直立人。直立人,顾名思义,可以直立行走的人类,可以制作简单的工具,但脑容量较小(1000毫升左右)。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猿人“北京人”也是直立人。直立行走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直立行走比一般动物的视野更高、更宽阔,可以提前发现危险;第二,解放双手,人类开始使用和制作工具。直立行走,人体身材比例发生变化,消化道缩短,大脑得到更多的营养补给。动手又动脑,身体就是好。大脑和身体的强大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满载而归的北京人
火
火,我们目前无法得知远古的人类第一次使用火的情形。我们猜想可能是一次电闪雷鸣的夜晚,一道闪电点燃了树林,远古的人类惊慌失控,但当火熄灭以后却闻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味,大火烤熟了未来得及逃跑的动物,他们尝试着去吃,发现这比生吃要好吃多了,烧烤由此诞生。一直到今天,烧烤已成为美食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肉与火之歌。
火,工业文明的基础,更推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火,夜晚可以驱赶野兽,减少危险;火,可以取暖,低纬度的人们可以向高纬度地区迁徙和生活。更为重要的是,火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提高人类汲取营养的能力,软化牙齿,改变口腔结构,为人类进化过程中语言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周口店北京人居住的山洞发现了厚度达6米的灰烬层,说明北京人不仅会使用火,而且已经可以保存火种,甚至有专门的人来看守火种。火,不仅被人类使用,还被赋予了一种希望和象征。这不禁让我想到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之前都要在诞生地雅典取圣火然后传递圣火,还有莫斯科红场为烈士燃烧的纪念之火,是不是都与此有渊源呢?
很久以前的烧烤遗迹
采集和狩猎
旧石器时代早期最大的特征就是人类还没有固定的食物来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与其他肉食动物相似,基本上也是饿了捕猎、采集食物,吃饱了就躺着的节奏,人类还无法确保下一顿饭的着落。而且,这个时候人类面对猛兽也并无绝对的优势,只有胜利的一方才能获得食物。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活着以及活下去。
第二单元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人类及文化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指大约20万年前—1万年前这一历史阶段。生活在这一阶段的人类被称为智人。
智人,顾名思义智慧的人(山顶洞人的脑容量已达1300ml到1500ml)。这一阶段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5万年前—5万年前,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5万年前—1万年前。晚期智人已经与现代人十分接近,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院士有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山顶洞人穿上现代人的衣服,只要他不说话,你是看不出来他来自于1-3万年前,而且山顶洞人都留着一头长发,如果是在流星花园的那个年代,山顶洞人绝对可以自带一波流量。
备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即使是同住一个小区,但其实是没有见过面的,也没有任何血脉关系,因为他们之间相差了几十万年,各位老铁不要搞混哦。
山顶洞人
随着身体和大脑得不断进化,旧石器中晚期制作工具的技术得到提升,同时出现了复合型工具:弓箭、鱼鳔、骨锥和骨针等。这些工具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征服大自然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狩猎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弯弓射大雕
旧石器晚期,随着温饱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以及工具的改进,人们在闲暇时光开始对啃不了的动物骨头进行加工。我们猜想最早人们穿戴动物骨头是为了彰显一种能力,然后慢慢地演变成一种装饰。不管怎样,这个时候原始的人类萌发了早期的艺术气息。
原始人的兽牙项链
第三单元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生产与生活
经历了漫长的200万年,人类终于来到了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是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这说明人类告别了饱一顿饥一顿的时代了,人类终于定居了下来,并且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聚落。
农业是如何诞生的,目前还无定论,中国最早的农业遗迹,应是黄河中下游的仰韶文化遗址。我们能够想象的是人类在采集植物类食物后回家,一些种子散落在路上,经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发现路上出现了一模一样的植物,由此可能出现了农业的萌芽。北方黄河流域主要是栗,南方长江流域主要是稻。
关于畜牧,我们也可以大胆猜测,人类捕获的动物可能带有幼崽,幼崽可以带回去供小孩玩耍,长大了甚至可以驮运东西。当捕获一公一母两只动物,嘿,两只又可以变成一群,奶水也可以供孩童食用从而降低死亡率,至此,一个人畜共生的和谐画面诞生了。人越来越多,动物也越来(家畜种类越多,主要有猪、狗、黄牛、绵羊、山羊等),逐渐形成部落。
初具规模的人类部落
陶器, 出现在火和烧烤以后,人们发现烧烤后被火烤过的泥土十分坚硬,甚至可以储存水,于是可以装东西的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最初的陶十分类似烧烤的小土坑形状)。
陶的出现,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乐趣,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大量的陶器孕育而生。
锅碗瓢盆1
锅碗瓢盆2
酒器
第四单元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化进程
新石器晚期,随着文字的萌芽以及礼器、大型礼仪建筑和城堡的出现,社会开始出现分级,财富出现分化和集中,私有财产开始出现,社会开始变革。
随着陶的广泛使用,已经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一种装饰品、祭祀品,人们将生活的场景画在陶器上面,也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在没有文字出现的时期,这似乎也是一种记载。
是跳舞,还是祭祀?
如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所说:恐惧是神灵的第一个母亲,尤其是对死亡的恐惧。尽管新石器人们已经在战胜大自然迈出了坚定的一步,但是仍然很少有人随着生命的自然凋谢而走完全程。疾病是那个时代无法逾越的恶魔。因此人类相信死亡不是一个自然现象,而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人在死后,现在的人还会梦到,人类无法解释梦境,诚惶诚恐,由此,人们认为人体是有魂魄的,即使死了魂魄也还在,所以必须给他们超度。最原始的祭祀和宗教(还有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萌芽开始诞生,汉代有事死如事生的厚葬制度,大概也源于此吧。后续到秦汉的部分再详细说说。
猜猜它的用途是什么?
人面鱼纹彩陶盆,距今7000-5000年,出土于西安半坡,仰韶文化的代表文物之一,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境展览。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盆,而是一种特殊的葬具,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鱼,出现在很多仰韶文化的陶器上面,说明鱼在半坡人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可能是一种图腾,也可能是一种繁衍崇拜,当然,鱼也是半坡人的食物。陶盆里,两条鱼相互追逐,最终游弋到人像的嘴边,个人的观点是最简单的寓意:食物,算是一种图文化的祭品。还有两条是游弋到人像的耳边,像是在超度灵魂,头顶也是鱼的形状,总之,这是活着的人对死亡之人一种祈福。
还有一种说法是人面纹是巫师,是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一般被认为象征看巫师请鱼神附体,为夭折的儿童招魂祈福。
你瞅啥?
陶鹰鼎是另一件仰韶文化的代表之一,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雄鹰站立的形象,通体黝黑发亮,两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凝视着远方,两条粗壮的大腿加上垂直的尾巴正好成三足鼎立之势,巧妙地达到一种平衡,既雄壮威武又美观大方。作为一件陪葬品,再次说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财富权力聚集和分工的情况,公共墓地中贫富分化严重,还出现了专门的贵族墓地。陶鹰鼎已经不简单是一件家用的陶器了,而是兼具了一定的财富、权力象征,以陶鹰鼎为代表的陪葬品的出现,彰显了一些特定的礼仪制度(不仅仅是陪葬制度),随着越来越多财富和权力的积累,礼仪制度也将越来越丰富,直到成为周礼,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后续咱们再做说明。
鱼,在仰韶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鹳鱼石斧图陶缸-葬具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小孩的瓮棺,鹳鱼石斧图陶缸是成人的瓮棺(出土的时候在缸中发现了人骨),缸体的图画含义目前比较多的说法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战胜了一个以鱼为图腾的部落,旁边的石斧上端和一个木棒相连,两条皮带穿入圆孔把二者固定在一起。斧柄下端有网状的痕迹(应该是缠的东西,起到防滑和保护的作用),能够联想到良渚时期的钺(yuè),可能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裸体浮雕彩陶壶,祭祀礼品,浮雕具有生殖器形象,可能是生殖崇拜的一种
红山文化-玉龙,其造型最早来源于家猪
文字在新石器后期也开始出现,但是这个时期更多的更像是一种符号,但是已经可以在很多器具上多次出现了相同的符号,这说明人们一些特定的思想已经可以用特定的符号(文字)表达出来。声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了,象形文字开始从图画中演变出来。文字出现,历史的曙光即将到来。
好啦,关于第一部分远古中国我们就说到这里,下一部分夏商西周咱们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