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一百年前,一小块这东西能换2套房,如今被当垃圾扔”
说起玻璃,想必大伙并不会觉得陌生,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手可见精美的玻璃制品,其实玻璃并不是现代才有的,在晋朝郭璞的《玄中记》中就记载过玻璃,其中道:“大秦国有五色颇黎,以红色为贵”,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玻璃也称为“颇黎”、“水玉”,在韦应物的《天工开物》中,就详细记载了玻璃制作的全过程。
人类使用玻璃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使用玻璃的是古埃及人,而中国最早使用玻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马未都曾做客《百家讲坛》,他曾说过:“一百年前,一小块这东西能换2套房,如今被当垃圾扔”,这里所说的一小块这东西,其实就是玻璃。
马未都,1955年出生于北京,是地道的北京人,他也是著名的古董收藏家,早从八十年代开始,马未都就开始收罗古董,到了九十年代中,他手中的藏品已经过千件,而且其中不乏稀世珍品,同时,马未都也掌握了许多与古董相关的知识,日积月累,成为了收藏界的专家。
在1996年,马未都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博物馆中,收藏了许多的瓷器、家具、玉器等等,其中就不乏古代的玻璃制品。
马未都所说,百年前一小块玻璃能换两套房,这在当时并不夸张,物以稀为贵,在古代,玻璃并不常见,尤其是制作工艺达到晶莹剔透的,并不是寻常人能够用得起的,只有古代的达官贵族,才装饰得起玻璃。
晶莹透剔,能够透光的玻璃,是传教士从西方传入清朝的,而清朝皇帝,看到这种工艺水平领先的玻璃,极为喜欢,并且按照西方的制作工艺,特定设立了玻璃作坊,也就是由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下属的玻璃厂,专门为清朝皇室打造玻璃,到了乾隆年间,清朝的玻璃制作已经达到了当时的巅峰。
在古代,晶莹透剔的玻璃很难寻觅,因此物以稀为贵。一小块玻璃能换两套房,在当时并不夸张。
到了1874年,比利时率先研制出平板玻璃,这也就意味着玻璃的制作工艺,进入了工业化,进入了规模化。随着制作工艺的飞速发展,如今玻璃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了,在古代,即使是碎玻璃也被当成宝收藏起来,而如今碎玻璃则非常惹人厌,当成垃圾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