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恢复篇(二)

1.过多的嗜好和欲望可使人心气浮荡不安宁,过多的喜爱和憎恶可使人精气劳损。不少人之所以不能活到其应有的年岁,其主要原因是其营求太过之故。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3.清心释累,绝虚忘情,少思寡欲,见素抱朴,学道之工夫也。心清累释,足以尽瑕,绝虑忘情,足以静世;思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朴纯一,足以知天下安乐之法。

4.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5.心主血,养血莫先于养。心之不养,而多郁多思,多疑多虑,即日饵良药,亦何益之有。

6.未来之事莫预虑,既去之事莫留念,见在之事,据理应之,而不以利害惕心,得失撄念。如此,则神常觉清净,事常觉简少。

7.养生以养心为主,故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8.养心又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劳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9.正人君子和善于养生的人,在困苦逆境中有其对待困境的方法和处置逆境的措施,要行正道随时都可坚持实行,不会因逆境而消极,也不会处困境而疲乏颓废。

10.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11.中不正,外淫作。外淫作者多怨怪,多怨怪者疾病生。

12.风邪,是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始因素。如果心无杂念,意识安静,就能肌肤固密,具有坚强的抵抗力。即使遇到严重的风邪,也不能侵入。

13.人得病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

14.高明的医生,总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教给人们预防的知识,所以人们经常能健康地生活;英明的君主,总是把动乱消除在发生以前,所以天下能经常太平安定。

15.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

16.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

17.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18.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19.头部是人体内各种阳气的会聚之处。《摄生要论》说:“冬天应该使头部受些冷”;又说:“睡觉不要蒙住头。”

20.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

21.人的行动,应该以静为主宰。元神必须静才能得到休息,大脑必须静才能补充气血,意志必须静才能安宁,思虑必须静才能明智贤达。要实现静有一定的方法,心不外游就会静,追逐名利就会动。

22.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23.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2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5.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26.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27.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养喜神以延年,必去身灾兼除人患。

28.善于养生的人常不易受外界事物的驱使而莫衷一是,也不会被七情六欲扰乱其平和的心理本性。

29.情志悠闲而少欲望,心神安宁则无所畏惧,形体劳动而不疲倦,气调和顺畅,则各种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30.若能摄生者,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何名六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屏虚妄,六曰除沮妒。六者若存,则养生之道徒设耳。

31.人身以心为主,心忿则热,心劳则汗,心恐则憟,心惊则颤,心忧则癖。

32.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是谓灵气。

33.过多的嗜好和欲望可使人心气浮荡不安宁,过多的喜爱和憎恶可使人精气劳损。不少人之所以不能活到其应有的年岁,其主要原因是其营求太过之故。

34.清心释累,绝虚忘情,少思寡欲,见素抱朴,学道之工夫也。

35.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36.心主血,养血莫先于养。心之不养,而多郁多思,多疑多虑,即日饵良药,亦何益之有。

37.养生以养心为主,故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38.养心又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曰逐劳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39.将躁而止之以宁,将邪而闲之以正,将求而抑之以舍。于此习久,则物冥于外,神安于内,不求静而心自静矣。

40.中不正,外淫作。外淫作者多怨怪,多怨怪者疾病生。

41.宁少毋多,宁饥毋饱,宁迟毋速,宁热毋冷,宁零毋顿,宁软毋硬,此六者调理脾胃之要法。

42.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

43.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

44.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45.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46.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

47.睡眠时想入非非……会在梦中遗精。

48.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八笺》明高濂

49.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袁坤仪

50.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广嗣纪要》明万全

51.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2.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

53.夏为蕃(草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54.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马王堆汉墓帛医书

55.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

5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57.食不语,寝不言。---《论语》

58.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续附·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59.一顿吃伤,十顿喝汤。---谚语

60.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圣济总录》宋官修

61.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

62.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63.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素问·五常政大论》

64.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明郑宣

65.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清刘承干

66.晚上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谚语

67.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

68.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随息居饮食谱》清王世雄

69.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仁斋直指方论》宋杨士瀛

70.金秋板栗健肾补脾,《名医别录》将其列为上品。南梁陶弘景说其能“益气,厚肠胃,补肾气”。

71.药补不如食补。---谚语

72.跑跑跳跳浑身轻,不走不动皮肉松。---谚语

73.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谚语

74.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圣济总录》宋官修

75.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修真秘要》明王蔡

76.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77.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尊生八笺》明高濂

78.饱暖安乐,纵情恣意,如是夭折者多。---宋朱翌

79.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龚廷贤

80.常以舌柱上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81.慈、俭、和、静四字可以延年。---《摄生三要》明袁坤仪

82.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3.劳极则精罢,思极则精离,饮食少则精减,房欲频则精耗。---《医先》明王文禄

84.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乱。---《韩非子》

85.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医先》明王文禄

86.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究无济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养生随笔》清曹慈生

87.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景岳全书》明张景岳

88.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呻吟语》明吕坤

89.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尊生八笺》明高濂

90.无事勤扫屋,强如上药铺。---谚语

91.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谚语

92.吃人参不如睡五更。---谚语

93.进补如用兵,乱补会损身。---谚语

94.夫学道者,外则意不逐物移,内则意不随心乱,湛然保于虚寂造化清净之域。

95.彭祖曰∶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夫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美色淑姿,幽闲娱乐,不致思欲之惑,所以通神也;车服威仪,知足无甚,所以一志也;八音五色,以悦视听,所以导心也。凡此皆以养寿。

96.人能爱精养体,服气炼形,则万神自守其真。不然者,则荣卫枯悴,万神日逝,非思念所留者也。

97.夫道者藏精于内,栖神于心,静漠恬 ,悦穆胸中,廓然无形,寂然无声。静漠恬 ,所以养生也;和愉虚无,所以据德也。外不乱内,即性得其宜;静不动和,则德安其位。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可谓能体道矣。

98.神善于气,气会于神。神气不散,是谓修真。

99.喜怒损性,哀乐伤神,性损则害生。故养精以全气,保神以安心。气全体平,心安神逸,此全生之诀也。

100.发宜多梳,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精炼,手宜在面,五者所谓子欲不死修昆仑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