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中医林佳明
荔枝微课:中医林佳明
更新时间:每天更新
今天是我写日记第983天。
大家在林氏医门群里讨论讨论很热烈,分享关于自己治疗的经验,对于常见病,多发病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燕嫦说:师父,你给我讲讲关于合病合方的思路吧,上次你到我诊所授课,总觉得少了掉什么,后来去吃饭,没有时间了。
我说:好的。
这个合病并病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在临床中,像我们今天看的病人,有一个是口干口苦、胸肋苦满的,就是舌质淡胖那个吧,这个的话呢,就是比较常见的,就是一个少阳跟太阴合病的,那么在临床中的话呢,就是六经六种证,有时候往往就会有合病的形式,比较多见。
我们临床中有时候遇见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实际上就是经方的话呢,合方合治,优势实际上就是对于合病的一个处理。
合病: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因而两经或三经症候同时出现,而无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三阳合病等。
并病:一经症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症候者,称为并病。与合病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经症候还在,而后一经症候又具备的条件下,两经交并为病,而有先后次第之分。
不管是先发生还是同时发生了,经方根据症候的反应,当下的这个证,所以经常就叫做合病。
那么在这一个太阳病,那么太阳病、少阴病实际上是同属于一个病位,两种病性,这两个证,在胡冯体系跟经络脏腑学说的理解来说,是不同的。
那么太阳跟少阴呢,在脏腑经络学说里面,常常被称之为太少两感,也就是说太阳跟少阴合病,这样子的一个意思,比如说麻黄附子细辛汤,讲的就是一个太少两感的意思。
但是的话呢,在经方的体系里面的话呢,不这样讲啊,表证的阴阳,它不合。
比如说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呢,如果是说这个病人是一个阳症,那么的话呢,有表证的阳证,就是诊断为太阳病的表阳证,对吧,如果这个时候这个病人的话呢,出现了一个疲劳,乏力,脉微细,但因为它是有表证,但是他的这个病性已经发生改变了,所以呢,就是转变为少阴病了。
就陷入了少阴证,所以说这个时候呢,从伤寒第20条可以看出,临床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太阳跟少阴不能够称之为合病的一个因素是吧,因为表从阳证已经陷入了阴症,就不能够说是一个太阳跟少阴合病,所以说在临床中很多经方的方剂,比如说真武汤,实际上是在我们原来的脏腑辨证里面的话呢,是称之为治疗阳虚水泛的对吧,这个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的。
但在经方里面,从六经辨证属性来说,这个方子是称之为少阴太阴合病的,为什么呢,实际是就有一个附子在里面,解表的药用了什么呢,用了生姜。
你看生姜来发汗解表,附子来温里,来强壮,所以说他在不同理论中的一个运用,这个的话呢,就是太阳跟少阴,一个表阳证,一个表阴证。
另外一个就是一个少阳跟厥阴,也是不能合病的,就是半表半里,不是阳证就是阴证。不能说少阳、厥阴合病,我们不能说少阳厥阴合病对吧。
这个就是一个病位里面的两种病性,这个也不能合,有另外一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就是在里的阴证、阳证容易出现合病,就是一个阳明跟太阴合病啊,阳明跟太阴容易合病。
我们治疗的时候,我们举了很多例子,对吧,比如说大黄附子细辛汤,就是大黄跟这个附子的一个配伍,实际上一方面是清里热,一方面又温太阴,温化水饮,温化太阴,这种往往是阳明跟太阴,在里的病位。出现的这种寒热的一种情况,所以说容易出现这种合病。这个在临床中还有很多,比如说你看这一个,薏苡附子败酱草是吧。
一个附子是温太阴的,薏苡、败酱草也是清阳明之热的,也是两个一起合病的一个形式表现出来,像这种方那么在临床中的话呢,其中往往会出现的话呢,就是一个阳明这个热没有清,但是又合并有太阴里虚寒的一个表现,那么有时候水饮化热,比如说我们常用的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呢,就是这个时间久了以后,这个水饮出现了一个郁而化热的表现,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用,比较经典的就是小青龙加石膏汤,就可以称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其他的话呢,就比较容易常见的,比如说表跟半表半里的合病,表跟里的合病,半表半里跟里的合病,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比如说这个病位,正邪斗争,症候反应在表,那么这个表证没有解,由于正邪斗争的不同,然后邪就进入了半表半里,所以就出现了一个表跟半表半里的合病。
比如说柴胡桂枝汤,这个小柴胡汤跟桂枝汤,就是一个经典的,就叫做太阳少阳合病的一首方是吧。
我问:谁记得柴胡桂枝汤原文?
利城:【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我说:这个我们学了经方后,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解读了,原来发热,恶寒,表未解,出现呕,进入少阳了,就要解表和解少阳,一同治疗。
阿姨进来,总是说自己很累,很疲劳,咳嗽,不想吃东西,口干口苦,也许可能由于疫情的影响,很担心及恐惧,她孩子带进诊室的时候就看到她内心的焦虑,出汗明显,怕冷。
我把了脉,看了舌象,对阿姨说:您这是普通的感冒没有好引起,不用太过担心。
她拿出化验单给我看,肺部CT,心电图,抽血的结果检查,我说,没事,阿姨。
她儿子说:妈妈总是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病,总是放心不下,做了检查没有发现问题,我想给她看看中医。
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六经辨证:太阳少阳合病
辩方证:柴胡桂枝汤
拟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6g,柴胡12g,党参10g,黄芩10g,法半夏10g,
中药4付,每天一剂。
患者症状比较久,时间长,表证一直存在,而后进入少阳,形成太阳少阳合病。
临床中,慢性病的患者很多表证未解,而会导致迁延不愈,反复的求医,做很多的检查,心神疲惫。
重视表证。
比如半表半里合里,你看邪在半表半里,然后发生传变,在半表半里的邪没有解决,然后就传入里了。
这个时候呢,他有口干口苦、吃不下东西,有胸胁苦满,就是邪在半表半里没有解决,但是他就入里了,便干、便结,口渴欲饮等,这种实际上就是一个少阳阳明合病,他跟里合病了。
刚才我们是少阳跟阳明合。
少阳跟太阴也容易合,又有表证,又有半表半里的少阳病,但是又有里虚寒的一个表现,比如说有口干口苦,表没有解,但是出现了口干口苦,不想吃东西,这个病人出现了腹泻、拉肚子,大便不成形,腹冷,这个手脚冰冷,这个时候就要怎么样啊,那就用柴胡桂枝汤跟理中汤。
少阳跟太阴合病的一种形式,厥阴跟里的合比较容易理解的,厥阴跟太阴的合其实是比较多见的。
厥阴跟太阴合病,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是厥阴病的,用的是这一个柴胡桂枝干姜汤,这是厥阴病的一首常用方,往往跟当归芍药散合,我们今天也开了几个当归芍药散,实际上就是一个厥阴病,但是的呢又有血虚水饮的表现,在妇科、女科里面比较常见,就是这种女性气血的不足,这个血虚不能够濡养,血少了以后月经就少了。
这种看舌苔就是舌胖大,齿痕舌,脉沉细,这个就是血虚水饮所导致的月经量变少啊,甚至出现月经周期的延长,或者闭经等这种表现,所以说女科里面比较用的多的当归芍药散,也是比较好用的,它能够养血又能够利水。
所以说这个就是半表半里的阴证,厥阴病跟太阴合,厥阴太阴合病这个也是也比较容易出现的。
其他的一个合病的话呢,就是里证跟里证的合,就是里证的阴阳合,阳明跟太阴的合,就是刚才给大家举例。
另外的话呢,就是表的阴证,少阴病跟太阴合病也比较容易出现的,就是在表的病位,不经半表半里,直接入里了,就跟少阴太阴合病,比如说有些人一感冒,鼻塞流鼻涕,恶风怕冷,精神不振,乏力啊,然后又出现了腹泻,拉肚子,太阴病也有。也容易出现对吧,那么这个时候呢,实际上就是少阴病,这个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这个时候呢,有水饮的加茯苓,白术就形成了一个这个少阴太阴合病的这么一种形式,少阴跟阳明也容易也会出现合病。
在临床中大家还是要注意的,就是病位跟病位之间的合病会比较多。如果从病性的角度来说的话呢,就是太阴跟阳明合病的机会比较多,在讲课的时候我因为太赶了,忘记提了一下,你们好好去体会一下在临床中。
也要注意到这种合病的形式啊,也就是我们讲究的这么一个原则,表里合病,如果是说里不急的就是表里同治。
里急的话就要就里了,病情人高热,恶寒,鼻塞流鼻涕,又在当地治疗用抗生素,抗病毒,出现了反复拉肚子,一天十来次,这么拉了几天,里虚寒了,太阴病了,不能再解表了,里头没有津液了,就是西医的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血症了,你再来一次强发汗,病人死了,为什么?强发汗,低钾,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了,这里头,很关键,也是很多的经验教训啊,里急不要解表,赶紧救里,理中汤都不行,四逆汤了。
如果是表里同病合并有水饮的,那么就解表的同时利饮,如小青龙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
临床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孤症的分析,比如便秘(有可能阳明,太阴,血虚,寒凝),头晕(有可能太阳,太阴,少阳),手脚冰凉(有可能少阳,太阴),要考虑综合症候反应背后核心,核心背后的一个东西要分析,某一个证,要分析出它是属于什么证,什么经,有时候是太阳,有时候是阳明。比如这个口苦,有时候就认为是少阳,你用了这个少阳合方,用了四逆散,用了小柴胡汤等,按照少阳去治没有效,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口苦是不是由少阳所引起的。
它是有什么?
这个阳气不降啊,这个水饮郁而化热所引起的,你去用小柴胡汤就没有效。
那这个时候的话呢,你可以用化水湿,清化水湿,温降阳气把阳气潜降下来,口就不苦了。同样的道理就是一个口干,你不能够认为口干就是阳明病的一个症状,对吧。
他是一个典型症状,口干欲饮,想喝水,但是有些人你要问一下啊,他喝什么水舒服喝冷水舒服,还是喝热水舒服,别人喝点水他就想反胃,想吐,这种都说明他胃有虚寒的,喝进去这个水他不能够消化,像五苓散证是吧,有口干,有发热,有外邪的一个表现,但是他又小便不利啊,就用五苓散,所以说这种口干的话呢,有时候不能够一见到口干就把它当作阳明来治,就给他用石膏给他清热,给他滋阴,那就坏了。
实际上很多很多这些口干我们发现,他是由于这津气不化,津不上承,就是这个水液,津液不能够上传到上焦,所引起的一个口干,所以说这个时候大家在治疗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不能够去清热,用石膏清热,这时候应该是就温化水饮,让这个水饮在体内循环,水能够上到上焦啊,像五苓散、苓桂剂。这些都是能够起到温化水饮的一些药物,让这个水通过小便而去,而且这个废水不去,新水不生是吧,所以说,有时候我们不能看到胸胁苦满就是一个少阳证,痰多就是这个太阴,有时候要注意去分析。
所以在问诊的时候,在脉诊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点,因为我今天看到这些病人来看,就是你们妇科还是有自己比较独特的一些东西,她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有时候就是来调经,促排卵,不孕,要来受孕的,这种就是刚才我和大家讲的兼证,这个六经证里面的一些内容,有郁热的,给她化郁热,但是总的原则,就是我们看到那么多病人,这种女性,就是单纯的实热症,单纯的热证比较少,因为它是来调经促排来治不孕的,那么这种东西的话呢,就是说是要固护阳气,要补肾气,调脾胃的运转。
就是我们不要过于用这种苦寒之品,去伤到这个这些人的脾胃跟肾气,对于你们调经,促排卵来说,就会起到比较好的一个作用,也就是注重两本,注重肝的疏泄,就是这个有时候可能会肝脾肾同调,有时候我们也开了很多四逆散是吧。就是这个病人的这种体质有很大的一种关系,女性的月经病,女性的甲状腺疾病,子宫的疾病,特别是乳腺跟甲状腺,跟这个肝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这种,就是要和少阳,其他就重视两本的一个用药。
燕嫦:关于合病的治疗,如少阳阳阳明的合病,就是两个代表方合在一起用吗?
我:经方治疗,我觉得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而定。
上周看的一个患者久咳,口干口苦,心烦,便干,腹胀满,舌红苔黄,脉弦,六经辨证是少阳阳明合病,可以选择大柴胡汤合解少阳清阳明。
大柴胡汤其实就是小柴胡汤合并大承气汤组成,但去掉小柴胡汤中的党参(因为现患者有口干、便干等津液损伤之表现,党参为补气血辛温之药物,易损伤津液,故弃之),去掉大承气汤中的芒硝以及厚朴(我认为是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已可代替厚朴行气宽胸之作用,芒硝为通便峻峭之药物,而少阳病宜和解不易峻峭泻下,泻下过激同样损害津液,故另外加用白芍的滋阴补血,代替芒硝的滋阴润燥)。
所以合病,在合方的同时需要灵慧贯通。
另外我们再来看一个病人如果有低热,汗出而喘,口渴欲饮,便干,舌红苔薄,脉弦,可以考虑为太阳、阳明合病,就可以考虑用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就麻黄汤去桂枝另外加用石膏合成,那为什么不用桂枝汤+白虎汤?
《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这条条文说明虽有表证,但已入里化热,所以不能再用桂枝汤发汗解表,此处汗出为里热逼汗而出,再次用桂枝汤发汗会津亏而亡。
但是此处又有一个疑问,就是麻杏石甘汤中的麻黄同样可以发汗,麻黄汤里的麻黄合桂枝可以发大汗,但是麻黄合石膏可以发小汗清里热,可以起到发汗止汗清里热的效果。
很多时候《伤寒论》里的条文已经论述了许许多多的合病合方。
我举个临床案例:
徐某,男性,48岁
整体情况:中等身材,瘦高个。
就诊时间:2017.05.23
头晕3年,患者3年前出现头晕,无天旋地转,恶心呕吐,无头痛,在贵阳输液,中药治疗,症状好转,但每因感冒后反复发作,4天前头晕又作。
刻诊:头晕,口干口苦,心烦,脾气急躁易怒,胸闷,觉得气喘上不来,咽喉有异物感,有痰易咳,口干欲饮,以饮冷开水为适,不欲饮食,无恶寒发热,无恶心欲吐,无腹痛腹泻,无四肢冰冷,大便偏干,小便正常,睡眠尚可。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细。
眩晕—少阳、阳明,太阴合病。邪犯少阳,痰湿阻滞,郁而化热,上蒙清窍。
柴胡20g,黄芩15g,半夏15g,党参10g,生姜12g,厚朴12g,茯苓20g,苏叶10g,桂枝15g,石膏20g,苍术30g,天麻25g
四剂,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头晕,口干口苦,为邪犯少阳,在半表半里阳证,口干欲饮,心烦,大便偏干,舌尖红苔黄为热入阳明,为小柴胡汤加石膏方证,头晕,胸闷,咽喉异物感,有痰易咳,痰湿蒙蔽上,中焦,气机舒展不利,为半夏厚朴汤、苓桂术甘汤。
结果:患者服用四剂后,没有口干口苦,心烦好转,胸闷较前减轻,少阳阳明证已,继续苓桂术甘汤加泽泻饮善后。
这个患者少阳阳明的合病,口干欲饮,心烦,大便偏干,为阳明之热,我们加入一个石膏清阳明之热就可以了,所以合病的治疗,不是两个代表方合在一起用,这是根据石膏的药证来进行使用的。
如面疮,考虑阳明之热的,我可能会用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等来清热,下焦湿热加四妙之类清下焦之热。
在经方理论体系里面,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阴证,上热下寒,寒热夹杂,那么太阴阳明合病和厥阴病区别是如何区别的?
我:这个问题确实是学习经方跟多人的困惑,我记得徐州师生见面会,南宁的陈师兄也是提出了这个问题。
记得冯老当时是这样回复的:冯老说太阴阳明合病疾病定位是里寒里热,厥阴是半表半里阴。都有寒热夹杂。
冯老说厥阴也有口干口苦,有些病人只有口干没有口苦。
有口干口苦又有上热下寒,寒热夹杂就需要考虑厥阴。
有寒热夹杂但是没有口干口苦就需要考虑太阴阳明合病。
冯老总的思路是,先辨六经。
在临床中我是这样去思考的:厥阴病属于上热下寒,寒热夹杂的特点,那么临床中上热的情况就会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少阳病为表现的上热,口干口苦,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临床症状,下寒就是里虚寒也即是太阴病了,那么这也是属于少阳太阴合病,属厥阴病,根据临床的表现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可能性大,假如患者里虚寒明显的,也可以选用小柴胡汤加理中汤、或是附子理中汤,而如果痰湿明显的话,可以合二陈汤、平胃散等。
另一种以阳明病为表现的上热,口干,咽干,口渴,面疮,舌红,脉数为等为临床症状,下寒就是里虚寒,那么这也是属于阳明太阴合病,属厥阴病。
这类的厥阴病也是遵循清上温下的原则。
所以厥阴病有两种表现形式,临床根据四诊合参而灵活使用。
问:柴桂姜于乌梅丸同厥阴病常用方,他们之间有在临床运用上什么区别?
我:西安的邓师兄曾这个问题做过交流,我整理了下。
厥阴篇之上热下寒之柴胡桂枝干姜汤和乌梅丸区别及临床运用思维。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柴胡类变方,临床偏于上有少阳之热故用柴胡黄芩花粉清少阳之热,桂枝干姜温太阴之寒,但如果下寒重,温下寒之力不足,合上太阴病之方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等效果会更好。
乌梅丸之方黄芩黄连偏于阳明清之热,乌梅生津止渴说明热盛伤津,而下寒用干姜附子说明太阴虚寒更重,可以合上当归四逆散之类方。
我个人偏向于柴桂姜属于少阳太阴合病,有柴胡证使用效果会更佳,乌梅丸属于阳明太阴合病,有阳明之热为主使用效果会更加,这个觉得需要在临床中不断的总结及探讨。
是的,上次国庆节看的那个多囊患者,面疮,口干口苦,舌红,闭经下肢冷,脉沉细,看见你用了柴胡桂枝干姜汤后2周整个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觉得学习后在临床中实践,看见效果后就会增加自己的信心及学习的动力了。
我:厥阴病是千古疑案,不断学习及看临床医学使用心得总会有所收获的,总结,提升,思考,运用,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