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朝瓷器的烧制工艺特点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此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官搭民烧"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顺治 茄皮紫釉暗花云龙纹盘

顺治时期遗存的传世品中,署款的器物甚为罕见,所以顺治青花瓷器一度曾是研究界和收藏圈里的盲点。顺治官窑写年款的很少,主要是青花碗和色釉釉盘。《饮流斋说瓷》中记载:"顺治仅一度开窑烧瓷,故顺治瓷品极少,有之,则做楷书也"。

清顺治 黄釉暗云龙莲瓣盘

青花见有四字和六字青花楷书款,即"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顺治五年(1648年)、十年(1653)、十一年(1654)、十二年(1655)、十四年(1657)、十五年(1658)、十六年(1659)、十七年(1660)等纪年款。朝代款中有的画双圈,也有不画双圈。画双圈的一般圈都很大。字体书写有的具有明代弘治遗风,柔中有刚,字体清晰,书写排列不是太规整,大多歪斜,间距不一。

清顺治 青花观瀑图筒瓶

顺治一朝十八年,景德镇御窑厂改变了从前那种专为皇室烧造的旧制,代之以“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官搭民烧”的办法。从蓝浦所著《景德镇陶录》等文献中可知:“顺治八年,清室开始研习明代宫廷旧制,下令烧造黄龙碗。”顺治瓷器中一些署有“顺治年制”或“大清顺治年制”铭款的瓷器,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御窑没有恢复。但伴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商人从事海外贸易的发展,景德镇瓷器民间生产活动一直没有停顿,甚至相当活跃。

清顺治 五彩朵兰怪石纹筒式瓶

民间瓷窑由此借机大大发展起来,形成民胜于官的状况。所以,现在留存在社会上的瓷器大多数是民窑产品。民窑虽然没有官窑那么精致,但更多地表现出了一种自然随意、朴实豪放的风格,也产生了很多精品。

清顺治十五年 青花云龙纹花觚

顺治青花的四大特征

顺治是大清王朝君临天下的第一个皇帝,为了使新兴基业长治久安,顺治帝力排满洲贵族“马上取天下”的草莽作风,倚重有谋略的汉臣,审时度势,吸取先进的汉文化,对明朝的优秀文化加以继承。

清顺治十一年 青花云龙纹香炉

一、工艺特征

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顺治时期瓷器生产的客观条件较差,原料加工和配方都不精细,胎体比较粗犷厚重,白度不高,胚体修正不精细,刀锋裸露。坯件较大的瓶、罐类器物分段制作然后粘结成型,在白釉下面这个粘结痕迹很清楚。

清顺治 云龙纹双耳尊

2、顺治青花的底釉,大多数不精细,白釉比较厚润,但普遍发灰,有的泛黄。釉面不很光滑润洁,相当多的作品有棕眼或者缩釉现象。口沿部分的釉层有开裂和剥蚀现象,人们称为“虫吃釉”。大多数作品为了克服此种缺点,口沿涂一层酱汁,叫酱口边。

3、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器物底足部位多不施釉,工匠挖足留下跳刀现象。如果是平底,则留下浅浅的平行镬纹,底足的边沿切一刀,形成削边足。有的将足沿修琢得圆润光滑,像泥鳅的背脊,形象地称之为泥鳅背。

顺治瓷器的泥鳅背相对要浅一些,足沿要矮一些。到了康熙时代,圈足在切一刀后,修成的泥鳅背,比顺治泥鳅背高一些,精细一些,工艺上也更规范一些。

二、青花发色特点

顺治青花使用的青料有质量较好的浙料和质量较差的石子青料。青花有多种发色,最好的一种呈翠青色,纯净而略含紫色,这是以浙料为对象而提炼的青料,主要用于细路瓷器绘制。

清顺治 青花鹿纹筒瓶

其次的一种呈淡青色,深沉釉底,含蓄而有韵味,是以浙料和江西土青为对象精炼的按比例调制的青料,主要用于画内销高档摆设瓷和庙宇供奉瓷。再次的一种呈灰青色,由于是青料中的下脚料,含杂质较多,青花中普遍带黑褐色斑点,纹饰晕散而不清晰,主要用于画粗瓷。

清顺治十五年 青花人物纹盘

三、纹饰特点:

顺治青花纹饰画面构图饱满,绘画一反过去单线平涂的方法,而采用双勾填色的技法。勾勒线条流畅稳健,填色准确,很少溢出轮廓线,与明万历以来的随意填色有明显区别。山水、人物纹多写实,见披麻皴、斧劈皴、涂、染等技法,也有单线白描的画法。

一些瓶、罐上使用皴染分水技法描画,层次色阶不是很明显。在这时期经常看到其中的渲染还不是很成熟,精品不多,许多画风带有崇祯青花的特点,工笔、写意并用,有的清晰明丽,有的奔放,随意创作的纹饰寥寥数笔,生动传神,即有长篇诗文,也有短句。

清顺治 青花八仙人物盘

总体看,顺治青花装饰上以山水、洞石花卉纹出现最多,其次是人物纹。纹饰都粗壮稚拙,单纯地带图案性质的花卉纹很少见。出口的外销瓷仍沿袭明末的山水加题诗的诗画题材。

这时期许多盘、碗的里心流行画一片树叶加短诗两句,以梧桐叶居多,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梧桐一叶生,天下新春再","看花有意,落叶无声","黄叶落兮,雁南归"等,诗文多是隶书,还有许多画秋叶配洞石纹,此种纹饰构图都比较开阔疏朗,画意清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四、暗刻边饰纹

在一些笔筒、瓶、尊的口沿与近底处有的暗刻弦纹、卷枝、卷草纹等,俗称暗花边,花纹刻划较浅,这种装饰手法在天启、崇祯瓷器中最为流行,经常能看到,而清代康熙青花中也有少量出现,多是用在带有干支纪年的笔筒上。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带吉祥寓意的图案如加官图、平升三级等。

(0)

相关推荐

  • 青花釉里红瓷器知识欣赏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当时烧柴窑 ...

  • 大清开国 顺治朝 瓷器的烧制工艺特点

    ▲ 資訊.品鑒. 交流. 古玩艺术雜誌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 ...

  • 耿宝昌:顺治康熙瓷器鉴别要点!

    耿宝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是蜚声海内外的陶瓷鉴定专家,其撰写的<明清瓷器鉴定>是国内首部古陶瓷研究鉴定学论著. 文物鉴定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

  • 上博赏瓷大系之:顺治康熙瓷器欣赏上篇

    上博赏瓷系列 顺治康熙瓷器欣赏上篇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的景德镇是中国制瓷业的中心,釉下.釉上彩瓷和五光十色的各种颜色釉器取代了青瓷和白瓷的地位,瓷器装饰艺术发展到更为丰富多彩的阶段. ...

  • 清代顺治青花瓷的发展和工艺特点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 ...

  • 【汝窑研究】汝窑瓷器的烧制工艺

    作者 林 俊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古代艺术品收藏专业委员会汝瓷研究学会创始成员. 从事中国古陶瓷的收藏.研究.制作三十载,长期致力于&quo ...

  • 咸丰时期“宫廷御用瓷器”的烧制与运输

    故宫博物院现藏清代瓷器共计 31 万余件,而咸丰时期的仅有 560 余件且器形很少,如此悬殊的数量对比使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当时的生产状况又是怎样,到底都烧造了哪些品种,清宫档案 ...

  • 清顺治精美瓷器(故宫藏)

    ▲ 資訊.品鑒. 交流. 古玩艺术雜誌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 ...

  • 越窑瓷器之烧制和釉色特征

    越窑是我国闻名遐迩的青瓷窑之一.越窑青瓷是中国最久远的瓷器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瓷母",越窑烧造瓷器历史悠久,从西周原始瓷到唐宋秘色瓷,从未间断,唐代越窑青瓷成为皇室贡品,唐诗人陆龟 ...

  • 耿宝昌:顺治康熙瓷器鉴别要点

    耿宝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是蜚声海内外的陶瓷鉴定专家,其撰写的<明清瓷器鉴定>是国内首部古陶瓷研究鉴定学论著. 文物鉴定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