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时,祭奠先人时究竟是先烧纸还是先修坟呢?讲究还真不少
引言:
清明节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也是春暖花开,适合踏青的日子,不过在这个节日里,国人几乎都要办的一件事,那就是到陵园或者宗族祠堂中祭拜先祖,这也是清明节最主要的任务。
以前古人总是把祭祀和行军打仗并列为国之大事,可见先祖对祭祀多么重视。不过进入到新时代之后,随着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很多年轻人对于清明节相关的知识和禁忌都比较陌生了,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清明节需要注意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祭奠先人时究竟是先烧纸还是先修坟呢?讲究还真不少!
一、不同时代的不同认知
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在漫长的岁月里,有些节日就成为了一种习俗,并且在民间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传播性。比如我们要说的清明节就是文化积淀下形成的重大节日。由于清明节具有特殊的含义,也有特殊的背景,自然而然也就有了不少的禁忌。可能很多朋友就有疑问了,既然是重要的节日,古人也希望流传下去,那还设置那么多的禁忌做什么呢?大家想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总之过节不就行了吗?
其实这些禁忌的产生源自于古人期盼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使得身体健康,生活安定富足,也希望家人同样能够得到庇护。其实换到我们现代人身上,之所以重视传统节日也与这一点息息相关,只不过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的定义不同而已。
不过要说的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很多传统的习俗都已经被大家淡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观念和思想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转变;另一方面就是很多古代习俗本身就比较繁杂,不利于在民间传播延续。尤其是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如果有太多的习俗约束,人们的负担会更重。
二、先修坟还是先烧纸
清明时节,大家都会放假回到家乡中开始和家人们着手准备祭奠先人们的事情,而现在的清明节,因为在原有的人文基础上又增加了自然内涵,所以也被称之为“踏青节”。其实这并非是现在才有的现象,早在古时候人们就会选择在清明时节外出散步游玩,就像现在大家三五好友或者带着家人到野外赏花野餐是一样的。踏青自然是以身心愉悦为主,也谈不上什么禁忌,但是关于上坟祭祖那就不一样了。
中华民族向来讲究“死者为大”的原则,这是对逝去先人的一种尊敬和关怀。正所谓“入土为安”,普通百姓家亲人去世会修建坟茔(yíng);富贵人家去世后则会营建非常气派的陵园。在很多地区,某一姓氏家族还会有专门的祠堂用来方便祭祀。那么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每年去祭拜,是先去烧钱,还是先把先人的坟墓整修一下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通过翻阅各种史料可以得知,在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王朝中,古人们还是更愿意先给祖宗的坟墓整修一下,然后再去烧纸或者进行其他的活动。其实这也符合我们大部分国人的认知。毕竟不管是在野外里的坟墓还是用来祭祀的祠堂,每日风吹日晒总有些损毁的地方,人们看到先去整修一下,全部修葺完成焕然一新后再去进行相关的祭祀活动,心理会更容易接受。
三、其中的真正原因
细细分析,其实古人选择在清明节祭祖的时候先选择修坟再去烧纸,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出于对先人们的尊敬。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你常年在外打拼,好不容易回到了老家,看到父母住的房子已经屋顶漏雨了,这个时候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给父母修一下房子。
在古人眼中坟墓就是先人们去世后的住所,看到住所有损毁不去进行修补,这就会被外人看做是不孝顺的行为。因此,后来也就衍生出了看坟墓的修缮程度来判定这个家族规模和兴衰的习惯。
其次,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因为墓地一旦有了损坏,那么直接去烧纸很有可能会引发火灾。大部分的坟墓,包括家族祖坟和现在的公用墓地,基本都是建造在野外之中的,而且周围都有不少的植被或者野草,这个时候焚烧纸钱用的火种遇到大风,又没有完整的保护措施,那么引发森林火灾的概率就会大幅上升。这并非是危言耸听,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结语:
如今我们国家一直在倡导移风易俗和科学祭祀,很多地区也开始加大管控力度,在有防火等级的区域内禁止上坟时烧纸,一开始很多朋友并不能理解,但是我相信一切都是事出有因的,慢慢大家就会接受也能够理解了。在这里,笔者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做一个新时代的文明人,为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做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