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公冶长篇(十三)
一原文公冶长第五5.13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试解】子路是个敢于行动,勇于躬行的人。每当听闻到老师的教导,都会怀着一种恭敬的心情,珍惜每次难得的闻见时机,刻苦努力地把老师的教导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踏实认真不松懈,期盼早日成就自身的仁德境界。对于老师的教导,子路总是诚惶诚恐不安,生怕由于自己努力的不够,对老师的教导来不及笃实地践行,或者对于老师的教导还没有实践把握好,唯恐老师又有新的教导,因而不能及时紧跟上老师教导的步伐。二释字有《说文》: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凡有之属皆从有。段玉裁注:不宜有也,谓本是不当有而有之称。引伸遂为凡有之称。凡春秋书有者、皆有字之本义也。《广韵》:有:有无,又果也,取也,质也,又也。汉字“有”,从月又声意思是右手(又)持肉(肉)。古时人们田猎而得肉,是常有的事,故“有”字含有又、再之义,因而又、有通用。《说文》有,不宜有也,从月又声,指不合理的持有,尤如日、月不当见其日食、月食,而有日食、月食,故”有“字从月。本章前一个“有”为本义,即平常难得有,很少有之义;后一个“有“为”又、再“之义。恐《说文》:恐:惧也。从心𢀜声。丘陇切。𢖶,古文。《尔雅》:战、栗、震、惊、戁、竦、恐、慑,惧也。汉字“恐”,从心𢀜声,《说文》“𢀜,袌(抱)也”。𢀜,伸张两手,有所拥抱,有似于拱。𢀜受义于拱,与拱同音。因此“恐”是内心惧怕,从而小心谨慎,以避免失误。故有顾虑、担心、害怕之义。
三素说前一章通过子贡的 “不可得而闻也” 的感叹,让我们把握到老师对“性与天道”的言说原本是一贯的,只是人们用闻见的方法来学习来把握,只能学习和把握到已经彰显于外的部分,通过闻见及心,由心及性,由人及天索求人性和天道,因而始终无法感悟体认到老师的人性和天道的言说。本章接着子贡的感叹,介绍了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的子路,唯恐不及地努力践行着老师的教导。子路是个敢于行动,勇于躬行的人。每当听闻到老师的教导,都会怀着一种恭敬的心情,珍惜每次难得的闻见时机,刻苦努力地把老师的教导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踏实认真不松懈,期盼早日成就自身的仁德境界。对于老师的教导,子路总是诚惶诚恐不安,生怕由于自己努力的不够,对老师的教导来不及笃实地践行,或者对于老师的教导还没有实践把握好,唯恐老师又有新的教导,因而不能及时紧跟上老师教导的步伐。本章强调子路率真直爽而又急躁的性格,表明子路闻道而行对仁德大道的追求态度。本章需要对“恐”字有所把握。汉字“恐”中含有敬畏、惧怕的含义,一方面是期待将老师的教导小心翼翼地拥抱于怀,化为自己的仁德智慧;一方面是担忧由于自己践行不够勤奋,不能跟从着老师教导的次第,顺利地到达仁德目标境界。“唯恐”两字足以彰显子路践行功夫之踏实和用力,把子路用心笃行的形象活生生展现在了面前。但是,“恐”并非是子路真恐有所多闻,而是恐闻多后而不能及时地去行。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