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典故探源(75)
美轮美奂
典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晋国赵武新建了一座大房子,晋国的大夫们都去为他暖新居。大夫中有一位叫张老的,他对赵武祝贺道:“美好啊!真高大啊!美好啊!居室繁多啊!以后若有祭祀事宜,可以在这里奏乐;若有葬礼,我们可以在这里举办追悼会;这里甚至可以宴集国宾,聚会宗族。”旁人十分惊讶。
张老的话用耳朵听是贺词,用心听却是讽刺赵武奢靡的苦语。
“美轮美奂”古时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现也常用来形容人、家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门庭若市
典出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战国时,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齐国的君主齐威王身边总有一群溜须拍马,为齐威王歌功颂德的小人,邹忌为此忧心忡忡。一天,邹忌为齐威王“献身说法”。
他对齐威王说:“有一天,我穿好衣服,照着镜子问我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谁美?’妻子说:'当然是夫君美!’我又问我的妾,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你!’第二天我又用同样的话问家里来的一个客人,客人回答说:'徐公哪有你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到我家,我仔细端详徐公,他确实比我漂亮多了。晚上,我在床上反复思考,得出了结论:妻子说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说我漂亮,是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有求于我。”
接着他指出,“皇上周围的人,有的是偏爱于您的,有的是怕您的,有的是有求于您,想从您那儿得到好处的。大王很难听到实话,都被蒙蔽了。”
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建议,向全国发诏令,敢于向皇上进谏的有奖赏。诏令发出后,一时间,齐威王的宫室“门庭若市”。
“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名列前茅
典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鲁宣公十二年春(公元前597年),楚国发兵将郑国包围。六月时,晋国出兵救郑,派大将荀林父做中军统帅援助郑国。
晋军行至黄河时,听说郑国已经与楚国将和,荀林父决定班师还国。另一位大将士会同意统帅的主张,并详细分析了晋、楚双方的形势,认为退兵回国是正确的。士会分析晋、楚双方形势时,曾说过,楚国的政令法规、礼仪典册都符合常理、顺应民意,晋国不应为救郑国与楚国为敌。而且楚国伐郑是因为郑国违背了盟约,伐郑是名正言顺的。另外“前茅虑无,中权后劲”,意思是楚军的前锋戒备森严,中军领导很强,后军实力也很充足,所以不宜轻敌。可是荀林父的副将先縠不同意,竟不听指挥,擅自带领他的兵马,渡过黄河,追击楚军,终被楚军打得大败。
士会说的“前茅”指走在军队最前面的先锋部队,由这一词衍生出“名列前茅”。但现在原意已失,“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名落孙山
典出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吴人孙山是个能言善辩且颇为幽默的才子。按朝廷的规定,他到外省去应聘举人。临行时,乡亲把儿子托付给他。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孙山见自己榜上有名,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乡了。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的,叫做“名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