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文玩】老珠子的5种工艺
西藏行知书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Mesopotamia culture),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远古时期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印度地区那些神秘的土地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镶蚀玛瑙工艺,也称“蚀花玛瑙”,蚀花玛瑙分为三个主要时期:早期(公元前2700年到公元前1800年),中期(公元前550年到公元200年),后期(公元224年到公元642年)。最早时期的蚀刻瑟主要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的遗址发现的。中期的蚀刻珠主要是在印度次大陆的遗址发现的。后期蚀刻珠的制作中心在伊朗,其年代追溯到萨珊王朝时期(公元224一642年)。
什么是镶蚀呢?简单的说:在玛瑙或红玉髓的表面塗上碱性的塗料如(碱..白鉛),然后一直加热直到塗料吃入玛瑙或紅玉髓內部為止(蚀花咬色)现业界已普遍将镶蚀工艺分为了下面五种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型一至型五工艺,但具体是用了什么样的材料加以刻蚀,本博认为有待进一步考证。
具体工艺大致有5种:
一:红、黑玛瑙涂上可形成白色线条涂料加热。
二:未处理天然玛瑙涂上碱性化合物;加热使之「白化」,涂上加热后可形成黑色线条纹的硝酸铜,加热制成。
三:天然玛瑙涂上涂上加热后可形成黑色条纹的涂料,加热制成。
四:天然玛瑙涂上碱性化合物,两端不涂涂料,加热形成中段的完全白化。二次在中段涂上硝酸铜,加热制成。
五:未处理玛瑙涂上碱性化合物、硝酸铜,两端不涂涂料,加热1次制成。
了解天珠的人们都知道,业界只将型二和型四的珠子视为“至纯天珠”,也就是所谓的真正的天珠,其他型类的珠子归类为旁系,有些书本将两河文明下产生的珠子亦归为旁系,对此本博认为欠妥。前文提到了,最早期的两河文明出现的蚀刻玛瑙约在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1800年间。
西藏行知书,在这里读懂西藏。
雪域高原风土人情,藏传佛教百科全书
藏地衣食住行攻略,宗教古旧艺术大赏
你的每一次关注和转发,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