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请人拍戏、分庙建号,代磕代告,290元打包全套……在“拜佛”这件事上,菩萨也是个实在人 2024-05-13 15:06:27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什么?大象?鲸鲨?还是蓝鲸?都不是,我觉得是佛陀。有一次我看了一篇很冷门的数据,说是全国各地供奉的舍利子加在一起大约有2万吨左右,如果这些舍利子都是佛陀的骨殖的话,那这佛陀得多大? 我在淘宝上买东西的时候,发现有不少商铺有“远古七佛舍利塔装藏品”、“七彩舍利子”等,便宜的两千多,贵的十几万。价格多少先不说,如果都算是佛舍利的话,这佛必然是跟盘古一样的体积。这么多的佛门至宝,又赶上了互联网的好时候,对于信众来说,足不出户就能“结缘”真的太方便了!何止是网购“舍利子”,据说疫情期间,一些寺庙还推出了“代磕头、代烧香、代祈愿”等服务,要是一次“购买”的服务内容比较多,还有各种套餐,能满足各位施主的精神需求。01最近有个导演朋友跟我说某名寺的“外事办”在招标,还给我看了一下项目书,广招影视界的奇巧俊才给该寺拍戏,剧本都写好了,我一看,搞得跟企业宣传片一样。人家说为了谈合作专门去那边走了几趟,发现确实牛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一套服务体系来服务十方善士……说完他还给我看下载下来的那名寺的APP,首页有一句话:关注我就是礼佛。 我大致看了一下,除了基本的一些佛教知识以外,还有如何礼佛拜佛的小贴士、寺庙动态、“负责人”简介、微信群号,看样子已经开到二十多个群了。感觉上就像一个大型企业的网络官方站点。我随口问他:“他们为什么要拍电影啊?”朋友说:“要宣传啊,名山大寺,历史悠久,可以吸引人来烧香啊!”我问他:“那为什么非要去他那里烧呢?天底下名山大寺那么多。”朋友一副看“朽木”的样子看我:“没有香客哪儿来的香火?知道得越多,来得也就越多,这叫'流量’懂吗?”我又问他:“那你去那里几次,学到佛法了吗?”他愣住了:“我去谈合作去了。”“那你看在那里烧香的香客有几个是冲着参佛悟道去的呢?”我问。“都是求财求平安去的吧。”朋友琢磨半天……02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佛教的商业化,或者说是宗教的商业化,并不是当下的产物。基督教的赎罪券、教皇的权威、伊斯兰的教义,中国各个大山深处的寺庙香火不断,归根到底都是通过对宗教的运作,以信仰交换物质价值,以现世换来世,这是典型的商业本质:利益交换。 谁跟谁的交换呢?当然是“信众”跟“平台”的交换,我信你,还给你钱,给你烧香,给你磕头,你自然是要保佑我一帆风顺的,不然我信你干嘛?“平台”也说了,你信我就万事大吉万事通——看看,多实在。但实际上呢?任何宗教都是提倡自身的修养,而不是“利益交换”。宗教的商业化,问题不在于宗教本身,而是你出于什么目的对宗教进行商业化,其目的很明显:一是扩大宗教的影响力,二是提升宗教的现实收益。这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对中国人来说,大家对佛教的追求,更多是一种寄托。佛教商业化的实质,无非就是利用现世的利益、来世的向往为噱头,来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正统佛教对于信仰从不主动,佛教的内核更多的是“以静制动”,但是商业化的佛教毫无疑问是主动进攻型的。03通过以商养禅这种模式,结果往往是某寺名气越来越大,某高僧名气越来越响,去寺里烧香的人越来越多,好像信佛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是仔细看一看,懂佛学的人是不是也越来越多了呢?我看未必,把佛挂在嘴边天天念叨的就有一种典型的群体,就是对佛学一知半解:你给他拿出文殊菩萨像和观音菩萨像,他都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这种人危害在哪里呢?首先这种人恰好读过一些经,听过几次大师讲法,就以为把佛学那点名堂都搞明白了,甚至自己还琢磨出来一套套的歪理,但给周围很多刚接触的人造成了一种他很懂的感觉,于是其他人受了这种人影响,也跟着学到了歪理,结果一个传一个,恶性循环也就造成了。其实无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汉传藏传佛教里都有“不持金钱戒”一说,因为“持”了就是“因果”。同志们,我们又不是演《西游记》,非要用多少斤金子来请教佛法。那有人要问了,不做这些怎么“种福田”呢?肯定是多学知识,多读书。比如我就通过存世的2万多吨的舍利子,知道了佛陀是世上最大的生物。《金刚经》,里面有句话:“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看经文就能明白的道理,可惜现在的人大多只认识字,不怎么“读书”。~END~ 赞 (0) 相关推荐 40亿打造南京牛首山佛顶宫,供奉佛顶舍利,一年却只能见七次? 牛首山又名天阙山,因东西两座山峰形同牛首而得名.相传文殊菩萨曾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所以牛首山也是南京的佛教名山.现如今牛首山以供奉全世界唯一的佛顶真骨舍利而闻名海内外,今天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牛首山佛顶 ... 去伪存真,舍利子鉴定技巧大揭秘! 只存在于佛教中的宝物叫做舍利子,许多信徒将舍利子当成护身符,更有甚者将舍利子当成保命的宝物.虽然后者存在着某种封建迷信的想法,但这也说明舍利子已经成为了佛教的象征.舍利子并不只是佛教的象征,舍利子更是 ... 哪些舍利子最珍贵,市场价值最高? 无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一些佛教圣 地,很多人都见到过舍利子,舍利子的外形非常好看,跟宝石.翡翠之类的物品很像,基本都是晶莹剔透的. 舍利分哪些种类: 舍利是梵文,意为骨身,或灵骨,或谓巩固子.在释 ... 印度行之石窟 提起印度的宗教,总会给人丰富多彩的感觉:有佛陀的足迹,有印度教众神,有耆那教的裸行苦行僧--人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造寺,顶礼,祈祷,约束着自己的行为--来到印度,见识了印度的石窟的规模,才真正体会到 ... 捡到舍利子怎么样辨别真假 舍利子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了图片你应该是所了解的.有一些"谣言",说舍利子实际上是僧人死后由弟 子放在僧人身体中的东西,然后焚烧之后再拣出来,说是舍利子,这说白了就是作弊. 有人认为 ... 我国佛教寺院的布局解析 一.汉传佛教寺院的标准配置(建筑中轴线)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佛寺只有一个门,我们也可称之为三门. 当然有时候我们也能遇到殿堂式的山门,也就是说山门以殿堂的形式建造,殿内有两大金刚,也被称为"二 ... 敦煌石窟里的佛国 克孜尔石窟第17窟主室前壁上方半圆端面 公元前三世纪中,阿育王弘宣佛教,佛教艺术自印度兴起.公元一世纪时,希腊式佛教艺术出现于犍陀罗,并向各国传播.二世纪时从阿富汗传入新疆于阗,在南路的民丰汉墓中发现 ... 被各大寺庙供奉的开光舍利子,其实狗屁不是,别上当! 说起舍利子, 大家都能想起<西游记后传>中, 六界围绕17颗舍利子 展开的仙魔大战, 华少还记得剧里面的舍利子 都是金光闪闪的, 一看就是无价之宝, 所以让小小年纪的我 对舍利子有一种迷之 ... 《中论》读书札记 · 挑水砍柴,无非妙道 <中论>·龙树菩萨 读书学习笔记(古典书院) 1.中论的背景 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传统的宗教是婆罗门教,四种性制度是婆罗门教的基础,四种性制度,可以看作是统治与被统治,奴役与被奴役.佛教就 ... 6人游创始人贾建强:国内游会在私密性、品质化资源和服务需求上凸显快速增长 2021的开局并没有给文旅人一剂定心丸,零星复发的疫情让整个文旅行业又一次陷入困境,这个春节注定没有小长假,只有"就地过年"的防疫新措施.面对再一次被疫情折戟的第一季度,不管是企业 ... 交友时,懂得在这3件事上装傻的人,说明人品不错,遇到请珍惜 人际交往中,有人很精明,什么事情都不能逃过他的双眼.我们与之相处时,就感到不寒而栗,感觉什么都被他看穿看透.有人则表现得很糊涂,什么事情都一笑而过,不会纠结,不会刨根问底,该笑就笑,该玩就玩,活得很& ... 人到五十才明白,年纪越大,就越容易为了这三件事感伤,真无奈 很多人都明白,人是一种喜欢感伤的动物.孤独的时候,会感伤:落魄不如意的时候,还是会感伤.人到五十才发现,我们在残酷的现实里摸爬滚打,哪怕浑身汗淋淋,也会咬着牙挺下去.然而,多愁善感的我们,又都在因为这 ... 温文尔雅的郦波被逼成了“狠人”;在这件事上,我看到了人性的恶 最终,温文尔雅的郦波,还是被逼成了"狠人".在这件事上,我看到了人性的恶. 深耕诗词鉴赏多年,对于郦波这件事,我之前却始终没有发声.很多网友问我:"为什么?"我 ... 高僧说:人再善良,也别在这两件事上发善心,当心福报被带走 人在某些方面总是很奇怪,喜欢跟心地善良的人相处,但是自己的心肠却往往没有那么好.生活中总是喜欢讨别人的巧,算计别人,更喜欢对心地善良的人下手,而心肠比较狠的人他们却不敢动,往往都是怕遭到打击报复.这种 ... 饭局中,懂得在这三件事上装傻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值得学习 饭局在我们人际关系是最常见的社交方式,在饭局中,我们不仅加深了彼此的情感连接,也能促进友谊的升温.因此,饭局往往是最轻松,最自然,最放松的场合. 当一个人处于最放松的状态时,自然会表露出真性情来.我们 ... 真正高情商的人,往往“不讲道理”,尤其在这3件事上,值得学习 人与人相处讲究的是人缘,如果遇到高情商的人时,我们会感受到对方的睿智,确实让人感到舒服自然.但这就说明高情商的人是处处替人着想,情愿委屈自己也不得罪别人的人吗?非也,这只能说明是一个老实人罢了. 真正 ... 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把时间花在这四件事上! "生命取向要高,层次不高,说不出高雅的话,成不了大事." 人存于世,何为层次? 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做人的格局.眼界.胸襟等内在因素. 有什么样的层次,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诚如< ... 一个老领导的忠告:升不上去的人,往往都输在这件事上 很多人问我,工作已经3-5年了,仍然看不到希望,该怎么改变这种处境? 各种资历都很平平的人,最快脱颖而出的方式,就是好好说话! 说话这件事,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你的表达能力的高低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