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是个小世界,循环通畅才和谐

中医把人体比作一个小世界,它如同自然界一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地循环。五脏六腑各司其职,但又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状态。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人体内五脏六腑的分布是非常有讲究的,心属火,在最上面,肾属水,在最下面,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是人体正常运转的基本。水升火降也是自然的规律,世界万物无不遵循这个定律。在自然界中,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热量把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向上升。有了水蒸气的湿润,可以避免阳光的灼热伤害大地,使大地不至于燥裂,也使天气保持凉爽的温度。水蒸气慢慢变成了云,云又变成了雨水,降落到地面上,滋润大地,变成了地下水,有了阳光和雨水,自然万物才能生生不息,蓬勃生长。

我们身体里的脏器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来运行的。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得到温暖后,开始往上升,途经脾,脾属土,心火温暖了脾土,那么脾气就开始上升。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肝也得到了营养。肝属木,就好像是树木得到了营养就会生长一样,肝气也随着脾气往上升,升到了顶部的时候,遇到了心和肺。肺主肃降,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在上面,心火就会随着肺气掉头向下,降到了胃。

这就好像水蒸气变成了云后,再变成雨降到地上,被土地向下吸收,或者沿着树木的根进入大地之中,胃气要下降就是这个道理。胆气也随着胃气下降,中医认为,“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脾气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之往上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都随着下降,这一升一降,就像一个圆圈,形成了一个循环。人体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循环,五脏六腑才能不停地运动,精华物质被运送到身体各处,糟粕被运化出体外。

这就是人体的小宇宙圆圈运动。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小世界的平衡,身体里的圆圈不转动了,疾病就相继而至了。脏腑瘀堵的原因很多,譬如外邪的入侵,情志的损害,起居的无常,饮食的无度等等,都能够使我们身体的某处出现瘀堵,整个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不健康的状态。比如说,脾气受到了瘀堵,不上升了,脾主运化,就好像是一辆运送物资的汽车,被堵在半路了,物资无法及时运送出去,那么各地得不到物资,人们的正常生活就会陷入混乱。心气受到了瘀堵,心火不能向下,不能温暖肾水,水总是留在土地里,没有得到升发,地面上水就泛滥,树木也会被淹死。肾水不上升了,心火上炎,就好像阳光猛烈地灼烧着大地,下面是冷的,而上面是热的,于是咳嗽、衄血等疾病就找上身来了。胆气胃气本来要下降,如果受到了瘀堵,只能往上跑了,这叫胆胃上逆,呕吐、反胃、噎膈等疾病就会相继而至。

我们身体里的基础物质——气血津精的摄纳、生化、输布,全依赖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活动。《素问?调经论》说:“百病之生,皆生于五脏也……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也就是说,大多数病都发生于五脏,究其原因,是因为五脏所属经脉中血气运行不通畅而引起的。《素问?热论》说:“营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所以说,要保证身体健康,就要保证五脏“通”。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实际上也是调理脏腑,虚了补,多了泻,堵了通,扶弱抑强,使脏腑恢复平衡状态,达到正常的生理功能。

病从心上起,心瘀最伤身

《黄帝内经》说:“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身体的最高统帅,就如同一个国家的国王,主管着国家的大小事务,国王出了问题,国家也跟着动荡不安,甚至政权更替。而心出了问题,身体自然也跟着动摇,甚至崩溃,生命垂危,所以《黄帝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在脏腑中,心的位置最高,就像是国王坐在高高的王位上,号令天下,调控五脏系统,进而控制全身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肺呼吸,脾运化,肝疏泄,肾封藏,胃受纳,小肠化物,大肠传导,膀胱贮尿与排尿,胆汁贮存与排泄,甚至是四肢之屈伸,目视物,耳闻声,无不是在心的主宰下进行的。可以说,心主宰着人体生命活动。

心在身体中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

心主血脉,即通过心气的推动使血脉调和,脉就是血液流通的管道,血液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支配和协调全身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心的搏动泵血,使血液运行到全身。心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心气充沛,心阴心阳协调,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一致,脉管的舒缩正常、通利,血液才能通畅地输布全身。

心主神志,心就是皇帝,是五脏六腑之首,有号令众臣之力,主管人的神明,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的人可能会纳闷了,脑才是决定思维和意识的部位吧?但是为什么我们常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或是“心生一计”,既然是脑在思考,为什么不说“计上脑来”“脑生一计”?实际上,心才是精神、意识和思维真正的统治者。心是最高的统治者,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英明、冷静,国家就能和谐发展,如果这个国王是个昏君,就会出现指挥系统错误、失灵,国家的安定就会遭受破坏。

同样的道理,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失调,就可能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方面的异常表现,如失眠、多梦、神志不宁、说胡话,或者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等。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心安闲清静,去掉杂念,没有太过的欲望,人体内气机就会调顺,五脏六腑间的关系就会协调,阴平阳秘,腠理致密,卫阳固守,外邪就不至于乘虚侵袭,全身就有了防御的功能。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那么,心又是如何运用国王的权利去协调五脏六腑的呢?心主血,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而肺主气,肺朝百脉,也就是全身的经气血液均经于肺。我们常说“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心血与肺气是相互依存的,血的运行需要依靠气的推动,而肺气的输布,也需血的运载。

脾统血,心主血,心推动血脉运行到四肢百骸,脾负责运化精微物质到全身,但是它要完成这一工作,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脾统血的作用,就是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心情愉快舒畅,脾才能发挥其统血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运化及升清的作用。

心主血,藏神志;肝藏血,主疏泄。情志愉快,则心有所主,肝有所藏,肝脏才能发挥其疏泄功能。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而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心血旺盛的时候,肝血贮藏得也就充盈,那么就可以维持人的正常活动,营养筋脉。如果心血亏虚,血不够用了,肝血不能贮藏,就会引起肝血不足,血就不能滋养筋脉,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心属火,藏神;肾属水,藏精。心和肾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水火相济,心肾相交,才能维持一身水火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心肾之间存在协调平衡的关系。心在上焦,肾在下焦,心火下降于肾,能温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能滋养心阴,制约心阳,使心阳不亢而益心阴。心火太大炽盛,肾阴亏虚,肾水不足,肾水和心火失去平衡,不能相济,就会产生心烦、怔忡不安、失眠等心火炽盛的症候。

综上所述,心对五脏六腑都有调节作用。心通过主血脉、藏神志对全身统率和主宰,使全身诸脏腑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心的功能正常,则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便协调合作,健康有序;若心出了问题,指挥调度不力,气血运行的道路就不通畅,各器官就都会受到影响。但心是皇帝,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人物,所以皇帝的手下都会尽心尽力去保护他。我们的其他五脏六腑都在保护心不受外界任何侵害,也就是说,受到伤害时,一般心都是最后一个受到影响的。但是各个脏器有了什么毛病,最终都能反映在心上,就好像大臣们出了啥问题,都会给皇帝造成影响。

心瘀就是情志病

在当今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人们不仅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和愉快的心情。适宜的心理变化有利于身体健康,过度的心理变化,常导致心瘀,许多疾病因此而产生。

心瘀实际上就是情志病。心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主宰,也主管着人体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故情志活动,是心主神志的表现之一。所谓心病那当然就是心主神明功能异常所产生的疾病,即情志病。

情志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比如说遇到好事我们会高兴,遭遇苦难我们会悲痛,遇到不公我们会生气,遇到纠结我们会思虑等等,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但是一般情况下影响都不大。如果心的功能异常,出现心瘀,出现神志变化,导致这些情志变得强烈、持久,对我们的精神造成了刺激,就会造成相应的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常,瘀堵丛生,导致疾病的发生。

比如说郁闷了,特别是女性朋友,很容易生气、郁闷,想事情想不通了,就在心里纠结,饭也吃不下了,月经也不调了,这时候病在肝,是肝气不舒引起的。如果不及时疏解,就会渐渐变得严重,比如说胡言乱语、癫狂、嬉笑无常,这时候病就在心了,心主神明,神不明则乱,应养心安神。悲伤肺,一伤心了就哭得喘不上气来,严重的会昏迷,甚至脑瘀血,很多老人就是一受到悲伤的打击,脑瘀血了。所以说,每一种情志都会伤到心,反过来又加重了五脏六腑的疾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五脏六腑皆摇,所以我们要防止心瘀,实际上就是要控制我们的情志,保持恬淡虚无,清闲安静。

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情志太过,就会导致心气瘀堵,心气顺则百事顺,心瘀堵则处处堵。心气旺盛,才能维持血液在血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如果心失血脉,心气不足,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诸多疾病,如心律不齐、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气运行受阻,就会出现心慌、胸闷、心绞痛等症,而且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受到影响。现代人容易患上的冠心病心绞痛的最终病因就是心血瘀阻。

身心本是一体,心出了问题,身体的各个部位肯定会受到影响。有哪些心理问题必产生相应的生理病变?如经常生闷气的女士就很容易发生子宫、卵巢和乳房的问题,恐惧和忧虑会造成男子长期的性功能障碍,脾气急躁的人最爱患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紧张的人常会得胃溃疡。

其实,情志病的发生与个性、环境极其相关,思想脆弱、多愁善感、性急易怒的人,最容易患上情志病。我们不难发现,平时神经过敏、紧张、喜怒无常、易激动、烦躁、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忧郁的人,很容易患上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自身免疫病。而善于控制和约束自己、能主动积极地适应外界环境、乐观开朗、对生活有乐趣并觉得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反而不容易得病,这可能是他们没因为不利因素而烦恼、悲痛、抑郁,因而没有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结果。情志是可以控制的,善于克制情绪,顺其自然则不致产生病患,反之则可致病。如果我们能保持情绪稳定,没有杂念,没有私欲,不过于喜怒,内心世界宽阔无邪,心的生理功能就会保持正常,内脏功能也能保持协调,就会肌肉丰满,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身体阴阳平衡,自然就会健康长寿。

从脸知心

中医学认为,内在脏腑的功能强弱、精气盛衰,可以从体表组织器官上观察出来,称为“荣华外露”。五脏各有其华,心其华在面,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面部色泽的变化上,去判断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气血的盛衰。如果我们的面色为明亮、润泽的微红色,这是气血旺盛、身体健康的象征。如果心有疾病,气血受损,脸上就会晦涩、失去光泽。

既然微红色是心脏健康的象征,那么是不是越红心脏越强壮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有的人脸上比别人都要红一些,是大红色的,但是红得还是比较润泽,看起来满面红光,这表明很有可能是心火过旺了。心主神明,掌控全身各项生命活动,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当我们的脸色发红,就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当我们思而无果时,比较纠结,心火就开始盛了,人往往容易心烦,性情急躁,而且晚上易失眠,就算是睡着了,梦也特别多,早上起床觉得很累。心火盛的时候,我们观察舌尖就会发现舌尖很红,甚至整个舌头都会变红,当心火过盛,舌头还会长疮。发展到严重的,心神就会失常,控制不住自己,会说胡话,甚至还会出现幻视、幻听。这时候,就要清心泻火,只要把心火清泻出来,心神也就安定下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