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腹中寒——呵欠,鼻涕,喷嚏

河南医圣祠,两边是王叔和,孙思邈

腹满四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色和者,善嚏。

1 重点;夫“中”寒家,此“中”读四声,非中气之中,一定分清。如阳明五十六,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此即是“四”声,对比“中风”则知。寒有内外之别,本章腹满,皆是中内寒,内中少阴寒水之气也。不是太阳外感之伤寒,而是中少阴里虚之内寒。本卷更能体现先师《伤寒杂病论》之义。

2 喜欠者,呵欠之义,阳位于上,阴位于下,阴阳相引,气升陷上下,则人见呵欠连连。气为阳,相引而上,阴盛于下,则虚而又陷,气上下不定,则呵欠连连。

类如;人早上起床时呵欠,是阳气升卫气出;夜晚睡前时呵欠,是阳气降卫欲藏。气升气降,则有呵欠。本条之欠是虚,气引而上,因虚又陷,反复升降,则呵欠连连。

3 清涕出者,寒水之旺,郁格肺气不降,逆行上窍,肺气熏冲,是以清水常流。此也为肾主五液,入肺为涕之理。肺气不降,则逆冲鼻窍,鼻窍狭窄,故冲激则发喷嚏。腹满二,啬啬恶寒者,营血不升,卫气不出也,卫气不出,孔窍闭也,窍闭则肺气不能外达,故逆冲鼻窍,清涕出而善喷。伤寒杂病,理论与病证,环环相扣。

论:平时外感而打喷,就是外寒伤而皮毛闭,而肺气逆冲鼻窍也。人打喷嚏时,细细观察,会起鸡皮疙瘩,即是皮毛不开之象也。

4 色和者,未见五色,阳稍盛,只是虚寒,当与温药。

腹满五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1 此“中”寒,也是读四声,非中气之中。非中外寒,中少阴内寒之气也。

2 中寒,其人大便下利,必因里阳之虚。若欲喷不能,此人肝中阳虚而寒盛也。《灵枢》口问;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则为喷。喷者,肺气逆行,蓄极而通,而泄路迫狭,故激而为响。到于欲喷不能,则气虚寒盛,较上之善喷者,又不如也。

论;喷嚏与呵欠者,皆为阳郁之象也;而欲喷不能者,中气更虚,寒气更盛。

腹满六

病者痿黄,燥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病者痿弱发黄,咽喉干燥而实不觉渴,是湿旺而土郁也。土气困乏,则痿靡不振。木气不达,则入土化黄(木主五色,入土为黄)。木郁风动,则咽喉干燥。水胜土湿则不渴,若胸中寒实而下利不止者,火凘金冷,土败木贼,阳无复机,必主死也。

1 本条寒盛土败之黄,土败木贼之黄,土败则火飞之烦燥,水沉之利不止。胸中寒实,土败水盛,必不口渴。阳位于上,胸为火位,土败水侮,水火随性,火性上飞则烦燥,水性下沉则利不止。黄师795页大枣解,金木不遂其性则病生,水火各随其性则病作。胸中寒实,即火灭金冷,心肺之阳上败,下寒利不止者死。

2 心为火脏,位居胸中,水寒火败,故胸中寒实。(大建中汤与乌头赤石脂丸)

腹满七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瘦人阳气衰乏,绕脐痛楚,腹中必有风冷之邪壅遏,谷气不得运行。寒水风木,合而贼土,冲突击撞,是以痛也。而反下之,败其微阳,阴邪无制,其气必冲。若不冲于膈上,必填于心下,心下痞硬之证,于是作也。

1 瘦人绕脐痛,腹中必有风寒虚冷之邪,虚寒则欲气不行,此因虚寒,而非宿食,此当温之,而反下之,寒凉败中,其气必冲(如心胸中大寒痛),若不冲者,必浊阴上填,心下痞硬也。

2 瘦人气虚,阳气衰乏;脐为人身之中气,阴阳之交,经脉之所聚,绕脐痛者,“必”有风冷之邪,水寒木郁,经脉结滞。误下败中,阴邪无制,其气必冲,下条心胸中大寒痛,大建中汤证(或奔豚)。若不冲者,误下败中,浊阴不降,填于心下,心下痞硬。下寒逼其上热,心下痞硬。

3 本条为虚寒之腹痛,谷气不行,不可下也,下则阴冲,或者心下痞,俱为误治坏病。误以为虚寒而为宿食,当温反下,则成坏病。下条为虚寒之宿食,当泻宿实,不可温也,此二条提纲,虚则温之,实则泻之,虚不可实治,实不可虚治。实其实虚其虚,俱是误治。

4 本条腹痛,必有风冷之邪,即是水寒木郁,而经脉结滞也。水木之气,虚陷凝结,筋脉拘挛,此是欲作寒疝之象,水木寒结,风木郁迫,是以脐痛,此寒疝之初证,而未尚结成寒疝也。绕脐痛,若是脉沉弦,,恶寒者,则寒疝成。

论;绕脐痛之寒结者,即是寒疝也。区别于阳明三十八,燥屎之脐痛,就是腹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