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今晚重张,刘和平细说“存在主义”历史剧观

《大明王朝》首播十年后修复重播。

2月13日零时起,优酷黄金会员将可以抢先看全集。2月25日,重庆卫视晚间8点高清上映。

十年之后,《大明王朝1566》重现荧屏,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众多新媒体争相报道,形成刷屏之势。

刘和平担任编剧和总制片人,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主演的46集历史题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湖南卫视的开年大戏。这十年间,爱好历史剧的观众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它的讨论,豆瓣也给出了9.5的高分。

《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由于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奸臣严嵩权倾朝野,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为弥补亏空,以严嵩父子为首的内阁提出“改稻为桑”的国策,但各级贪官趁机兼并土地,大肆牟利,以裕王、徐阶为首的清流派在保民的同时展开“倒严”行动,而代表皇帝利益的司礼监自然卷入其中,三大权力集团的激烈斗争从中央波及到地方,从无数百姓的生死,巨大商贾的利益到剿灭倭寇的战场,社会的方方面面被卷入漩涡之中。海瑞被清流派选中,为民请命,孤身上疏,将国家祸端之根源直指嘉靖皇帝。

一部十年之后重播引起巨大反响的历史剧,一部从播出至今从未停止过收获赞誉和阐释的历史剧,一部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浸入作品肌理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无愧于中国历史正剧高峰之作的美誉。

近日,独舌记者独家对话《大明王朝1566》的编剧刘和平,听他谈谈关于历史剧创作的心得体会。

刘和平

十年后再看,好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当下中国处于文化转型期,国民的日常生活形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更加需要坚守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这是刘和平对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环境的总体判断。十年之后,无论是观众还是播出平台,都把《大明王朝1566》当做是一部全新播出的好剧来看待,这就说明了优质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谈起当年《大明王朝1566》首播收视率低的原因,刘和平认为是时势使然。2007年首播平台在湖南卫视,这个娱乐立台的卫视,它的基本观众与目标观众重合度小。再加之播出时段安排在10点之后的非黄金档,也是个问题。

2007年同期播出了三部历史正剧——《贞观长歌》、《卧薪尝胆》、《大明王朝1566》。这三部历史大剧的收视率走低,是一个有标志意味的事件,从此中国的历史大剧逐渐沉寂。历史大剧的沉寂跟观众口味的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处于转型期等都有关系。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厚的历史叙事资源。每一代人都在重新解读历史,在对历史事件的不断发现、历史人物的重新阐释中,历史剧得以在把握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形态的基础之上,表达对现实社会和复杂人性的关照以及对历史的感悟和思考。正如陈寅恪所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样,这也是刘和平所一直信奉的道理。

《大明王朝1566》在戏剧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一直都为人称道。剧中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鲜活的、独特的,与当时的历史文化形态和生活形态相契合。全剧围绕着嘉靖与海瑞二人精神层面的对决来展开的,这二人之间的对决关乎的是明朝的国运兴衰。

▲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在位45年,其中有27年不上朝,“政不由己出”,但始终将权柄紧紧控制在自己手中。海瑞在《大明王朝1566》中并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清官”形象,是内化了刘和平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之后塑造的经典艺术形象,是独一无二的。他是封建腐败官场上的“恐怖分子”,到哪里就把火烧到哪里。海瑞的一生全面宣战,但最终仍旧没能阻止大明王朝的衰朽,海瑞犹如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

▲海瑞

编剧的艺术是结构的艺术,这是刘和平所一直秉持的理念。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与海瑞分别处于矛盾的两个极端,由这两个人来带动整部电视剧矛盾冲突的运转。刘和平写剧本的时候没有提纲,而是采用了一种随物赋形的写法,随着人物的深层心理奥秘和隐秘的行为动机来铺排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走向。这使得作品呈现出惊人的丰富性和逼真感,虽有“改稻为桑”的重大虚构,但就连历史学家都认为他写的是活历史。

“云在青天水在瓶”:围绕着嘉靖与海瑞,讲的都是“势”和“道”的故事

从刘和平的历史观来看,《大明王朝1566》中的每个人都符合当时的历史文化形态,他们都无法避开“势”和“道”。

“势”是天下大势,这是个人所无法左右的。

“道”是个人心中所遵从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海瑞在践行的是程朱理学和孔孟之道所倡导的“仁政理想”,而嘉靖皇帝所秉承的是帝王的法道结合的君主专制统治。全剧最复杂深刻的文化内蕴,就是通过二人的思想交锋来呈现的。太极结构阴阳相生,数权分立制衡体系推动着整个局面,《大明王朝1566》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的根本脉络。

▲胡宗宪

《大明王朝1566》是一出好看的群戏,选角非常关键,刘和平尤其看重对嘉靖、海瑞和胡宗宪的扮演者的选择。陈宝国饰演的嘉靖皇帝,将“雄猜”演绎得恰到好处。黄志忠的海瑞,将海瑞身上的坚毅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台词功底深厚,爆发力惊人。王庆祥将胡宗宪这个人物处理得颇有层次感,这个封疆大吏并非简单的忠臣。此外,倪大红以40岁演80岁,完美地诠释了大奸似忠,徐光明扮演吕芳,王劲松扮演杨金水,都很出色。沈一石的扮演者是赵立新,这个在十年前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如今早已凭借精湛的演技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

▲严嵩

刘和平说,“当时没有人带剧本来现场,都已把词背熟,来了就是飙戏。收工后也没有人去喝酒,都在房间里做功课。”大家都在以赤诚之心对待这部戏,把它当做一个艺术作品而非流水线的工业产品来做。以张黎导演为首的二度创作团队和演员们极大的敬业精神和过硬的专业素质,让剧本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许多观众观剧之后的反馈都是《大明王朝1566》与当下的现实有很多相似之处,说该剧为“影射之作”。的确,剧中的很多细节、事件、情感都会让观众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但刘和平说,“绝非影射,相似的原因是由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的,当代中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仍旧生活在与过去相关历史脉络之中。”

▲吕芳

《大明王朝1566》所要讲述的就是中国的农业文明的生活形态。中国的农业文明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家,二是国,家国同构。把握住家国同构的历史文化形态,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与海瑞的关系。

“海瑞是抬杠大王,但唯独不敢对母亲话有异议。在家事父母,为官则视君为父。海瑞四岁失去父亲,因此他视嘉靖为君父。因此到最后嘉靖斥责海瑞时,海瑞并没有反驳,这既是忠也是孝。海瑞和嘉靖是在精神上是平等的,因此海瑞才会写《治安疏》,直言天下之弊。嘉靖最后也没有杀海瑞,一个国家需要树立道德榜样,海瑞作为忠和孝集大成的榜样,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杀掉的。”

刘和平抓住了中国政治文明中存在了几千年的矛盾,将其放大、集中到嘉靖和海瑞这两个人身上,使我们不得不感叹其中政治智慧的高妙和精绝,正所谓“云在青天水在瓶”。

▲杨金水

“知彰,知微,知阴,知阳”:《大明王朝1566》中的每一个人都活在困局之中

刘和平说,写历史剧,首先一定要搞明白历史文化形态和当时历史环境下的合理性。作为编剧,一定要学会分析历史文化形态,祖祖辈辈包括现在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什么样的生存结构、生活形态中生活很重要。

刘和平认为《大明王朝1566》所要表现的历史就是——光明与黑暗并行。“现在,我们接受了很多以前没接触过的思潮和事物,面对转型期的价值观的巨变,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看待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有了这样豁达的观念和包容的胸怀,在创作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偏激。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一个题材的时候,就不会剑拔弩张地相互指责。”

▲张居正

在刘和平看来,无论是哪个历史时期,重要的都是观众能够在观剧之后要有强烈的现实观照和情感共鸣。当下的中国虽然处在文化转型期,大IP、小鲜肉热闹一时,但从业者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因为这些乱象都是一时之流行,会速朽,不会成为主流。

所谓四知,即“知彰,知微,知阴,知阳”,现在的观众能够接受《大明王朝1566》,是因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的命运。刘和平反复强调,“搞文艺创作首先得肯定这个人的自我存在价值,然后再考虑社会存在价值,这是符合人性和文艺创作的本质规律的。《大明王朝1566》里每个人都为自我存在价值而活。”

问题是每个人都不能只为自我存在价值而活,每个人都活在纠结的困局之中。嘉靖皇帝是一个叛逆的存在,27年不上朝。剧中他和太监黄锦的一段讨论,他问黄锦,“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说的是谁,黄锦回答是李广,嘉靖说不对,黄锦马上就意识到,嘉靖说的是胡宗宪。胡宗宪是封疆大吏的代表,剿灭倭寇,功勋卓著,然而朝局的演变却让嘉靖无法好好用胡宗宪,他很无奈。

▲沈一石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精神文化资源,刘和平的《大明王朝1566》将中国皇权专制时代的权力“本相”做了一次成功的展示。他让观众看到了郡县制下的封建王朝大家的生活形态是怎样的,包蕴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黄河水浊,长江水清,但长江之水灌溉数省两岸之田地,黄河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这是《大明王朝1566》结尾时嘉靖阐述的治国之道,其中蕴藏了辩证法的精髓和为政的高超艺术。这也可以视为清浊两派殊死争斗暂告一段落的小结,但全剧恢宏的戏剧图景、深邃的人性思考、透彻的历史感悟,却是非一集一集看过去不能尽在掌握的。

一台一网,看起来吧。

【文/胡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