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铜矿丨历史长河中奔腾的浪花

蓝铜矿——历史长河中

奔腾的浪花

地球上有自然铜、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等多种含铜矿物,都可以作为炼铜的原材料,但最重要、分布最广泛的铜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黄铜矿具有和铜相似的外表,呈铜黄色或绿黄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是一种含铜的硫化物,主要形成于火成岩及其接触变质带中。在200℃~300℃的中温热液环境中,常常形成以铜、铅、锌为主的硫化物矿物组合。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也可氧化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硫酸铜如果遇到含有碳酸的溶液,发生交代作用后就可形成蓝铜矿和孔雀石。

蓝铜矿是铜矿床内部的一种次生矿物,属于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单晶体为短柱状、薄板状,集合体为晶簇状、放射状和土状等,莫氏硬度为3.5~4.0。理论上,蓝铜矿含铜55%,大量富集时便可以作为铜矿石开采,同时还可以作为寻找原生铜矿的标志。

一段尘封的往事

当你走进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矿物岩石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蓝色的石墙上点缀许多大小不一的蓝色矿石,仿佛是镶嵌的一朵朵蓝色玫瑰,深邃而又神秘,这便是铜矿,在它们的背后,尘封着一段令人回味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广东省组建了年产铜1万吨阳春石菉铜矿企业。在铜矿开采过程中,有人在矿石中发现了一些蓝铜矿细粒,那些蓝色板状晶体构成的花瓣状晶簇犹如绽放的花朵,吸引着勘探者的目光。

由于这些蓝铜矿比较稀少,平均每100吨铜矿石中仅有10千克左右蓝铜矿,绝大部分都随着其他矿石一起直接进入了炼铜炉。消息传到当时的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博物馆,相关人员在馆领导安排下,为挽救蓝铜矿紧急赶到广东阳春石荨铜矿山,与当地人员进行沟通,最终以每吨1万元的价格收购了15吨蓝铜矿原石,历时一年多时间分四批,收藏到中国地质博物馆,千方百计地把这批珍贵的标本从炼铜炉中抢救回来。

后来,这批蓝铜矿一部分用于和国外进行矿物标本交换一部分用以换取外汇购置新的矿物标本,还有一部分则被装饰成蓝色的石墙,矗立在地质博物馆的矿物岩石厅门口供人们参观。

或许会有人忍不住问:蓝铜矿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然值得专家们如此高度关注?接下来,就让我们聊聊它的前世今生。

▲蓝铜矿和孔雀石共生

曾经的铜矿材料

对铜矿的利用是人类历史的断代的标志之一。人类赖以生存的劳动工具先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又经历漫长的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据考古学家考证,人类使用铜矿的历史始于古埃及时期,是古埃及文明的缩影,那个时候人类先祖就已经能在阿拉伯的西奈半岛上将开采的蓝铜矿冶炼成金属铜,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蓝铜矿

著名的蓝色颜料

书画艺术俗称水墨丹青。所谓“丹”,乃赤也,如红色颜料丹砂(辰砂);所谓“青”,有学者认为它所代表的是共生的蓝铜矿和孔雀石。
其中,蓝铜矿可做蓝色颜料,名曰石青,它分为空青(钟乳状的蓝铜矿)和曾青(晶簇状的蓝铜矿);孔雀石可做绿色颜料,名曰石绿。此二者经常共生在一起,但又没有固定的比例,故而色彩有深有浅,蓝色与绿色交相辉映,颜色对比十分鲜明,所以也有人称这样的混合体为“蓝孔雀石”。
蓝铜矿作为常见蓝色颜料的使用在我国历史悠久。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了一幅保存完整、色彩鲜艳的彩绘帛画。在这幅画中绘有日、月、升龙及蛇身神人等图像,使用了多种彩色颜料,包括辰砂、蓝铜矿和孔雀石。马王堆墓葬群是我国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距今已有2100多年了。
作为矿物颜料,不同的蓝铜矿的成分虽然是一样的,但呈现出的色泽却能深浅不一。一般的规律是粉末颗粒越粗则颜色越深,反之则越浅。在古代手工研磨颜料的时代要制造出颜色均匀的石青,的确是需要相当技术的。
我国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原来是彩色的,也就是它们是烧制之后在成品上进行彩绘的,但在出土时彩色大部分已经脱落,只有个别陶俑还残存着彩色,以粉绿、朱红、粉紫、天蓝四种颜色使用的最多,考古学家经过化验后发现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所致,其中的红色为赤铁矿,绿色为孔雀石,蓝色即为蓝铜矿,在显微镜下观察,仍能看到颜色鲜艳、细腻均匀的矿物颗粒。据我国近代地质先驱章鸿钊在《古矿录》一书中记载,古代时陕西就是蓝铜矿和孔雀石的产地,秦始皇陵兵马俑使用这两种矿物颜料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

▲蓝铜矿

珍贵的观赏矿物

在北京延庆区千家店镇有个名叫“石青洞”的地方,顾名思义,这里曾经出产石青颜料。早在明清时期,为了修建皇室宫殿建筑,人们曾经在这里开采出大量蓝铜矿和孔雀石。1958年这里又兴建过炼铜厂,曾使一度沉寂的石青洞再现生机。然而好景不长,因矿石不足在短短几年之后再次关停。
石青洞仅仅是一个缩影,我们不知道历史上究竟有多少这样的矿山经历过相似的命运,蓝铜矿就在这样的历史大起大落中日渐式微。而广东阳春石菉的蓝铜矿却能在专家的保护之下以新的身份焕发生机,成为著名的观赏矿物,实属难得的奇迹。
现如今,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墨西哥、摩洛哥等国家都有蓝铜矿产出,我国广东阳春和湖北大冶也是著名产地。有学者认为,质地优良的蓝铜矿单晶体可作为宝石材料,纳米比亚的楚梅布就曾发现过长达25厘米的蓝铜矿单晶体。但在自然界蓝铜矿单晶体极为少见,多为矿物集合体。在我国的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GB/T 16552-2017)中,蓝铜矿也没有作为天然宝石和天然玉石的入列。究其原因,可能是蓝铜矿硬度较低,易于损毁,尤其是单晶体极少,未能引起业界重视。但作为观赏矿物的审美价值却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每年都会举办一届国际宝石与矿物展销会,每年都会选定一种矿物作为展销会的主题矿物,其中1991年第37届展销会的主题矿物是蓝铜矿,来自世界各地的蓝铜矿齐聚于此,争奇斗艳,极大地提高了它在矿晶收藏圈子里的知名度。

本文首发于《地球》2019年第11期,有删节修订
责编|李文慧
排版|尹   璐
审核|刘   丹
地球杂志
自然资源文化与地球科学传播融媒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