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从原生家庭之困到女性觉醒,你别想婚姻包治百“病”
看《再见爱人》,从吃瓜旁观到吐槽点评,到后来感同身受无法评判。
谁的婚姻不是甘苦自知,一地鸡毛,很难真正了解其中的真相呢?
王秋雨和朱雅琼的婚姻,我们看到了打压指责和自恋。
章贺和郭柯宇的婚姻,我们看到了冷暴力和缺爱。
魏巍和佟晨洁的婚姻,我们看到了自卑缺爱和自恋。
他们婚姻中的一地鸡毛,不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么,看着他们挣扎,清晰地就好像我们自己在照镜子一样。
看这个节目从一开始想去点评,到后来发现婚姻不是短短十多天就可以表现的,每个人都带着过往数十年人生进入婚姻。
每个人在婚姻中的呈现其实都和他们的经历阅历息息相关。这里就想和大家聊聊节目中让我们感同身受的“病”。
1 婚姻中的原生家庭之困
三对参与离婚节目的夫妻,不约而同坦诚谈到了原生家庭。
有人说王秋雨和朱雅琼的婚姻出现问题,很像是娜拉出走的情节,女性觉醒和成长的必然。
王秋雨,出生在一个打压教育的家庭。
他5岁开始上学,生活中没有游戏朋友和父母的鼓励,有的只是打压教育。在王秋雨的口中,“妈妈不喜欢我,因为她觉得面条好,我不喜欢吃”。“我没有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带给我快乐”。
这样一个原生家庭充满压抑和打压的人,把自己的伴侣看成唯一带给他快乐的人。
朱雅琼,生活在一个备受宠爱却没有太多人生指导的家庭。
宠爱她的妈妈,捧在手心上,一切决定全都听她自己。在朱雅琼的口中“我不要更换自己的童年,妈妈很爱我。”“王哥哥,我会过得很好的。我会成长的”
她非常依赖王秋雨,出生在溺爱的家庭,朱雅琼渴望伴侣指点人生的同时继续宠爱自己。她以自我为中心,自恋又不成熟,依赖伴侣的指点却也不接受打压。
这两人的婚姻承载着彼此过往人生需求的压力,一方依赖对方理性责任感,一方依赖对方的感性快乐。
当依赖大于不同性格,可以很好相处,一旦过分依赖大人的孩子长大 ,那么分离的日子可能就不远了。
另外两对夫妻同样有原生家庭的问题。
佟晨洁父母在她很小就分开了,她从小常听到父母吵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对婚姻缺乏安全感是她不想生孩子的重要原因。
魏巍的家庭同样是单亲家庭,他备受妈妈的保护。他像孩子一样不容易控制情绪。他爱喝酒的一个原因,就是和年长的兄弟一起获得情绪释放,他渴望得到伴侣的全心全意的照顾。
这两人的婚姻,承载着宠爱和被宠爱还有对婚姻的不安全感。
当戒酒和生孩子两个原则问题出现,两人的婚姻不安全感占了上风,之前彼此温暖的平衡关系就可能被打破。
章贺的家庭是再婚家庭,父亲性格容易暴力打压,他养成了叛逆甚至有些攻击的性格,渴望温柔肯定的家庭生活。
郭柯宇的家庭是离婚家庭,父母冷暴力多年才分手,让她对婚姻中情感交流有高度需求,她希望对方能从对她的情感流露有很好的反馈。
他们的婚姻中,需要彼此的语言肯定和情感流动。同样是情感共鸣的需求,两人的频道却常常不同。一个渴望自己被对方看见,充满对结果的肯定。另一个更愿意在情感细节交流中达到共鸣。
从小习惯了独自生活解决心理需要的人,不敢多走近对方一步,生怕失望大于期望。就这样渐行渐远。
原生家庭,让我们在生活中有自己的收获,又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缺失。我们很容易认为婚姻中可以得到弥补,好婚姻的确是良药,可以治愈我们的人生。但婚姻并不是特效药,包治百病。
因为站在我们对面的那个人,同样需要治愈自己的人生,我们必须双相奔赴给对方能量。
2 时代变迁,女性觉醒婚姻失衡
在《再见爱人》中,有人说佟晨洁真是人间清醒,她非常敢于直面自己和丈夫魏巍的婚姻喜怒哀乐。
这当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也许因为魏巍给佟晨洁足够多的情感流动,让她的生活充满热量,这是她非常需要的温暖。她愿意去照顾丈夫的孩子气,希望丈夫能领她的情。
她也清醒知道自己的原则问题,是否生孩子,她会思考,希望魏巍能减少喝酒甚至戒酒,准备好做一个父亲。
她很清醒知道自己爱丈夫什么,什么又是自己的底线不能触碰。
佟晨洁甚至说到,这个时代离婚比过去多的原因和女性觉醒有关。
当一个男嘉宾说向往过往两个人相处,没有太多诱惑,大多可以过一辈子。
佟晨洁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那是因为过去时代的女性缺少经济和精神独立,只能更多依附男性,所以婚姻容易稳固。
男嘉宾从婚姻稳定视角,佟晨洁从女性觉醒角度分析,应该说都没有错。
但佟晨洁的表达,分明看出了婚姻正在受到社会时代变迁更大的影响。
在《再见爱人》这个节目中,可以看到三对夫妻都有受到社会评价体系的一些影响。
佟晨洁是二婚,魏巍是一婚,但女方因为经济独立甚至比男方强一些,男方从东北来到上海,心理上有一些失衡。
他们如果不顾社会评价,只看彼此的感情很真心,可以更好的相处。一旦彼此考虑社会层面,比如生不生孩子,又比如经济收入高低,就容易影响感情。
郭柯宇和章贺,也是女大男小,妻子郭柯宇为家庭放弃自己的演艺事业,可她的影后身份一直悬章贺和她的婚姻中。物质上,郭柯宇依赖章贺照顾家里。精神上,郭柯宇似乎比章贺更强大。日常生活也许可以彼此照顾,一旦两人在意社会评价,很容易我们是同行,我为你牺牲了事业,你的事业并不那么理想。
甚至,有种感受,两个人的较劲不仅是感情上的付出,还有同行之间的衡量。
王秋雨和朱雅琼,男大女小,尽管看起来问题多多,但却是受社会评价影响最小的,因为男性像大家长掌握话语权,女性更像依附者崇拜者,符合大家认可的传统社会评价体系。
于是,看起来矛盾最多的这一对,反而是社会压力最小的一对。只要有人对朱雅琼说一句,你别作,他养家很好,就可能会改变婚姻走向。
除非,有一个人不跟随社会视角,强烈自发要求改变,这个人必然只能是长大了的朱雅琼。
社会评价体系,在感情的最初不那么重要,每个因为爱情走进婚姻的人,甚至因为社会影响而更坚定彼此是真爱。
可一旦出现现实生活危机,隐藏的社会评价体系,就像一把双刃剑,立即对两人的婚姻带来巨大影响。
毕竟我们都不是真正的孤岛,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平凡夫妻。
3 婚姻不是人生解药,自己的“病”自己治
作为旁观者,我们常常自认人间清醒,似乎可以像节目中的嘉宾一样,看清节目中三对夫妻的问题。
比如王秋雨和章贺的大男子主义,魏巍和朱雅琼的自恋,佟晨洁的过度迁就,郭柯宇的口是心非等。
可是当我们多了解一点他们的原生家庭,和心理变化,我们似乎又能理解他们每个人。
甚至从这些婚姻中的好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一些问题。
看到最后发现,他们或多或少想要通过婚姻改变命运,治愈自己的人生。
这种改变不一定是满足物质空白,更多是弥补精神上的缺失。
你瞧,朱雅琼渴望良药苦口,父亲般的关爱,据说她过去更多受到母亲的溺爱。当她刚刚踏上社会寻求发展,她遇见了年长的王秋雨,于是,对父亲般关爱的需要和稳定生活的需求,她可以王秋雨身上收获。
王秋雨的人生不缺少社会的基本认可,但他很少情感的流动,他没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他把这种快乐寄托在朱雅琼身上,希望她永远快乐,生活上宠她,思想上却又打压指导她,气她不成熟。好像父母的方式一样打压教育妻子。
一个需要人生指导,一个渴望情感流动,他们把彼此的缺失寄托在对方身上。
再看,章贺的童年缺少来自父亲能力的肯定,工作中也是按部就班,他特别渴望有温柔的妻子充分肯定甚至追捧他的能力。这种渴求已经超越了他对情感流动的关注,相比情感,他更需要对自己实力的验证。
郭柯宇的人生早早被肯定了实力,年少就成了获奖女演员。她更缺少的是情感流动,生活在一个缺少爱和沟通的家庭。她非常渴望丈夫能有细腻的情感流动和表达。
一个渴望能力肯定,一个需要情感流动,他们同样把很大的期待放在了对方身上。
还有,佟晨洁的强大其实是对自己不安定童年的保护。她渴望温暖互动,讨厌吵架。把情感共鸣轻松相处的期望放在了伴侣身上。
魏巍的孩子气来自童年缺少父亲般的严肃人间指导,这一点和朱雅琼有点像。他需要更理性的人去引领他的生活。而他自己可以保持满满的情绪价值,回馈给对方放松和快乐。
一个要情绪价值,一个要人间指导,他们也一样把期望放在对方身上。
人们选择婚姻,难道不是想要过得更好么,为什么说婚姻不是人生解药。
老话说,结婚好像人生第二次“投胎”,这种重要性也许是因为从前很少离婚,现在离婚比从前更容易,等于自己可以选择否定这次“投胎”。
如今这个时代,婚姻依然改变命运,却不是包治百病的人生解药。
心理学家亚隆一本书《在生命的最深处与人相遇》,讲述人和人之间是生命的旅伴关系。
人和人的相处,并不是谁能做谁的救世主,而是彼此在生命的深处相遇,并且成为生命的伴侣。
在这一点上,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更有反思和成长意识的是王秋雨和朱雅琼这对最初最不被看好的夫妻。他们是在双向奔赴和渴望改变的。
写在后面
有人说,《再见爱人》从离婚出发,就是狗血剧情。
有人说,《再见爱人》好像是一场团体心理疗愈。
评价不同,恰恰可以体现,这个节目最大的贡献,正是把婚姻中的一地鸡毛而不是王子和公主呈现在我们面前。
问题暴露了,日子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过。
表面上我们在看节目,嘉宾在暴露自己的婚姻问题,实际上婚姻中的种种,表现的正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爱的能力问题。
我们看到的冷暴力、全能自恋、自大自卑,口是心非等等,这些都像照射我们自己身上的镜子,他们都是我们需要成长的地方。
在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一书中,告诉我们:
“爱是一种产生爱的能力:赋予自己生命力和爱的能力,就是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发对方的生命力,用自己全身心的爱的能力去引发另一个人的爱的能力,使另一个人也能成为给予者、爱人者。”
一个拥有爱的能力的人,必然是有自己的生命力可以激发对方生命力,而不是渴望对方拯救自己。
无论是否拥有爱的能力,自己的人生只能依靠自己才能发生真正的蜕变。
婚姻中,一个有爱的能力生命力的人加上另一个有生命力的人,才会共同奔赴的更棒的生命之旅。
反之,当一个人成为寄生者可怜人,他不能爱自己,自然也就失去了婚姻中的生命力。
今日话题
看《再见爱人》,你更接受哪一种婚姻之间的相处模式呢?
@怡儿话书影,那人那城,故事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