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湖南农民找到政府:红军叶祖令借了爷爷105担稻谷
1996年的一天,位于湖南省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关亨村的村民胡运海在农闲之际,决定在家里的老房子里垒一个灶台。然而,就当他清理完厨房时突然发现,老房的墙壁上居然有一个洞,洞里似乎还放着什么东西。
发现借条的地方
胡运海的老房子并非他自己所盖,而是爷爷传下来的,因此,对于这个老房子,就连他自己也并非完全了解。
所以,发现墙壁上的洞之后,胡运海好奇之下将手探了进去,里边果然有东西,掏出来后发现,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难道是祖辈留下来的金银财宝?
但是,当铁盒打开之后,里面装的并不是财物,也没有隐藏什么惊天秘密,铁盒里面装着一张已经卷好的毛边纸,打开之后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张借条,借条上写到:
下今借到胡四德稻谷105担,生猪3头,重量503斤,鸡12只,重量42斤。借条是叶祖令所写。
而且还有落款: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叶祖令,时间为公元1934年冬。
借条
这样的发现让胡云海十分意外,因为,借条上的胡四德,正是他的爷爷。爷爷在世时,在村中是一个十分有名望的老人,但是,爷爷早已去世多年。在他生前,他从未听爷爷说过借给过红军东西,更没有任何关于这条红军借条的记忆。
那么,这张借条是真是假呢?爷爷已经过世,自然无法找到当事人,所以,他想到了这张借条上的落款,曾经担任红军第三军团的叶祖令,那么,叶祖令又是谁呢?
胡运海将借条及他的疑惑报告到村干部那里,而村干部则将这一情况逐级上报。很快,准确的消息传到了村里:
据查实,写借据的叶祖令同志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于1934年12月在长征路上作战时英勇牺牲时,年28岁。
也就是说,这张借条是真的。那么,借条究竟从何而来,当时的红军又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胡四德老人直到去世也没有将这张借条公开,并找政府兑换呢?
官亨村
其实,从借条的落款也可以得知,留下借条的是红三军团,而红三军团,则是彭德怀元帅一手带出的部队。
但是红军时代,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一直战斗在湘赣苏区和中央苏区,似乎并没有与汝城有过交集。那么,这张借条又为何会由红三军团落在汝城呢?
其实,彭德怀的红三军团虽然没有在汝城建立过根据地,但是,他们与汝城还是有过交集的,那就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之后。
包括红三军团在内的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长征之后,接连突破敌人的多道封锁线,而在长征过程中,中央红军及红三军团就曾经过汝城,并在此地宿营休整长达7天之久。
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著名的半条被子的故事,也就是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将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的故事,就发生在汝城县。
因此,这个留下欠条的时间应该就是红军长征之后,而红军长征到达汝城县的时间则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也就是说,当时,这张欠条就应该是那时候签的。对比红军长征时的情况,写下这张欠条,确实也合情合理。
众所周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之所以离开中央苏区出发长征,就是因为第5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在苏区待不下去了。
因此,出发长征出发时,红军的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也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再加上一路上国民党的围追阻截,中央红军在连续作战之下十分疲惫。
再加上远离根据地,没有足够的根据地做依托,没有后勤补给的红军十分困难,部队频繁出现缺粮、断粮的现象。
红军时代的彭德怀
在这种情况之下,迫于无奈向群众借粮食确实时有发生。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多次向百姓兑换的借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红军长征时写下的。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1934年11月,红军长征先遣队到达汝城县延寿乡后,情况十分不乐观。当时接连作战之下,红军不但十分疲惫,而且由于长途跋涉有没有根据地作依托,红军已经出现了断粮。
但是即便如此,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红军,在到达汝城之后,依然没有动百姓的一针一线。
与此同时,早在红军到达延寿之前,当地的百姓就已经四散一空。
原因也在简单,在乱世之中,百姓永远是最苦的,无论是割据还是土匪,但凡经过此地,必然对当地百姓搜刮,更严重的,甚至会趁机奸淫掳掠,甚至屠杀。这也是“兵过如洗,匪过如梳”说法的由来。
红军长征
也因此,当汝城当地百姓听闻一支陌生的队伍即将到来之后,再加上国民党的一贯污蔑宣传,根据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百姓立刻赶着牲畜担着家里的稻谷,躲进了深山老林。
所以,在红三军团到达延寿后,由于看不见当地百姓,红军又有着严格的群众纪律,因此,即便长途跋涉之下十分疲惫,他们依然没有进入百姓家中休息,而是在祠堂等地搭棚子打地铺睡觉。
而就在红军休整之际,在村中颇有名望的胡四德在偷偷回了家,回到家后他发现,在他们村中休整的队伍还出现了严重的断粮,最为重要的是,胡四德也发现了这支部队并不是军阀部队,而是红军队伍。
此时的汝城县虽然并非苏区,但是,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之处的汝城,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自大革命爆发之后,它还是最先燃起红色烽烟的地区之一。
汝城位置
著名的湘南起义,汝城就是策源地之一。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接应湘南起义军时,也曾攻占汝城县。汝城县更是走出了开国将领李涛、宋裕和等人。
所以,汝城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正因为当地百姓对于红军队伍较为了解,因此,在得知进驻他们村落的队伍并非军阀部队后,在胡四德的号召之下,百姓不但纷纷回到家中。
而且,看到红军爱缺粮的情况,村民还在胡四德的提议之下,从自己的口粮之中匀出了105担稻谷,三头生猪,12只鸡送给了红军,解了红三军团的燃眉之急。
不仅如此,在红军队伍之后的作战之中,村民们还帮助红军做向导,抬担架,救治伤员。正是因为当地村民与红军的军民鱼水情,红三军团在离开汝城之前,红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还专门找到了胡四德。
红军军民鱼水情
叶祖令除了表示对于村民的感激之外,还专门说到了村民支援给红军的物资。他表示,红军有严格的纪律,绝不会拿群众的东西,村民支援给红军的东西也一定会归还的。但是,由于眼下红军十分困难,所以只好先打一下借条,等革命胜利之后乡亲们找人民政府兑换。
这也正是文章开始,胡运海在墙洞里发现的红军借条的由来。
然而,令人无比痛惜的是,亲笔写下借条的红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却在他写下借条后的不足一个月,也就是1934年12月,在一次作战之中英勇牺牲。
其实,担任红三军团司务长的叶祖令也是汝城人,不过他并非汝城延寿,而是汝城县热水镇黄石村人。而且,叶祖令牺牲后,在家乡等待他的妻子扶长英也终身未嫁。
叶祖令画像
既然已经证实了借条的真实性,人民政府自然应该将这张借条兑现。那么,在1934年11月红3军团所写下的这张欠条,究竟价值多少呢?
民国时期,一旦稻谷大约为60公斤120斤,也就是说,官亨村村民当时借给红三军团的105的稻谷,大约为12,600斤。如今一斤稻谷的价格大约为1.5元,总计约19,000元。
至于三头猪和12只鸡的价格,三头生猪503斤,按照10元一斤,大约为5000元,而12只鸡,即便是按一只鸡50元算,也不过600元。因此,即便是2021年的今天,欠条所列的物资加起来价值也不到24600元。
因此,1996年发现借条之后,当地政府兑现的价值其实是十分合理的。发现借条之后的第2年,1997年5月,在证实借条的真实性之后,当地民政部门根据借条所列的物资实价,最终折算为15,000元人民币,并归还给胡运海。
而1997年15,000元的购买力是颇为强劲的,还要远远超过如今的25,000元。
陈列的借条
当然,村民借给红军的粮食绝不能仅仅按价值来算。因为,乡亲们借给红军的粮食,不仅仅是当时已经处于断粮状态下红军的救命粮,同时,他们还冒着被国民党逮捕甚至杀害的巨大风险借给红军的。
而且,借给红军粮食时,村民们也从未想到过让红军归还。这也正是胡四德有了借条,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从未找政府要求偿还的原因。所以,这份军民鱼水情和对于共产党的信任,才是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