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兰芝风情线导游词(四)
各位领导,接下来我们要去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村庄,它是兰溪新农村建设的典范——灵洞乡白坑村。白坑村的创业主题为人在乡途富为美。
为了节约时间,下面我给大家作一介绍:
白坑原村位于兰溪市东部山区,距离城区10公里。村域地处金华北山山脉南端,全境遍布石灰石,山涧溪坑多是灰白色,故称白坑。村民世居姓赵,明代迁入。
白坑村村域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采面积居兰溪市首位,探明远景储量为1亿吨左右,早在明清时期,白坑村民即以开采石灰石、烧制石灰为生。同时村域内自然景观丰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早在明崇祯九年(1636年)十月十日,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考察六洞山过程中,就曾到过白坑村并宿住村民徐金根家。1982年在村后山发现了玉露洞,后与洞源涌雪洞贯通,现已成为六洞山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白坑村村史悠久,村南有皇回禅院,俗称皇回寺。相传为明建文帝朱允炆削发隐居之地,寺前有古碑一块,碑额镌《皇回禅院普同塔记》,碑文为清顺治六年(1649年)撰并书。村口有石壁殿,始建于明永乐初年,三进两天井,前殿有戏台。
白坑村民世居姓赵,赵氏作为《百家姓》第一姓,源出嬴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赵氏之先出于颛顼帝,周穆王时造父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赵城,子孙因氏焉。造父是天下赵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历史;另一支赵姓出自外族的改姓。
白坑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名医赵志贤(1887—1960),治疗骨伤有独到之处,附近一代颇具名声。说书艺人金森华,建国初期开始说书,同样受到人们欢迎。国民党高级将领郭志谦(1912—1976),青年时家境贫寒,以砍柴、挑石灰为生,1936年弃耕从戎,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毕业。曾任国民党陆军45师师长,新五军副军长,少将军衔。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虏,1975年3月特赦后,任兰溪县第七届政协委员。
白坑原来是个穷山村。远近闻名的地下长河走出头,上来就是白坑村的地界。石灰岩在地下水长期溶蚀下,造就了奇特的溶洞景观,也给白坑村带来了丰富的石灰岩资源。但是矿产资源的丰富并为给村民们带来财富,改革开放以前村民们一直以砍柴、烧石灰为生,生活贫穷落后。坐拥着丰富矿产资源的白坑人,有如捧着金饭碗,就是没饭吃。那时的白坑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米挂钩上,柴在山上,扁担当家当”。农业难发展,资源无利用,如何致富成了村民心头的一大难题。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白坑村虽然建起了一个年产一万吨的小水泥厂,但依旧是处于少数人富裕的境地。有许多人没地方做工,甚至还到别村办的厂里打工,这时的白坑村在整个灵洞乡并不起眼,村里人看到更多的是与别村的差距。
20世纪八十年代末,白坑村开始尝试石灰石的大规模开采。到九十年代初白坑村创办了本村的水泥厂—白坑水泥厂。
村里先后在本地办起了白坑水泥厂,兰溪市第二水泥厂,浙江声威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兰溪市东升矿产有限公司,兰溪市爆破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和办厂经验后,白坑村人又开始走向全国,在江西、陕西、湖北、重庆、新疆、四川、辽宁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创办或租赁承包水泥企业。并谋求着跳出水泥行业求发展,将触角涉及房产、建材等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创富为民,共同富裕一直是白坑村创业创富的理念和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白坑村民摆脱了一穷二白的生活,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近年来,白坑村每年在兰溪本地上交国地两税3000多万元,村里年收益亿元以上的企业就有三家,村集体的年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而村民获利除了直接从事这一行业以外,资金参股分红占了很大的比重。
依靠村中产业的强大后盾,村民年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每位村民每年都可以向村集体领取生活费5000元,每个村秘每年都可以向村办企业领取股金分红1500元。
白坑村村民男的60周岁、女的50周岁,达到退休年龄的都享有退休待遇,除了向村集体领取每年的生活费和股金分红外,每月还可以领取320元的退休金。全村有私家车近100辆,其中高档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大多数村民已在城里购买了住房。
走出大山的白坑人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也正是在不断的奋进发展中,白坑人捧回了“全国文明村镇”的最高荣誉,提出了“远比华西村,近比花园村”的豪迈目标。
为了改善白坑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白坑新村。白坑村异地搬迁工程也已于2009年开工,新村位于兰溪市溪西新区西环路、振兴路段。经过四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工程。
异地而建的白坑新村规划用地211亩,耗资4.5亿元。建设单体别墅43幢,双联别墅114户,多层普通住宅186户,高层电梯房144户。新村将建有中心花园、中心公园、网球场、篮球场、游泳池等公共设施。沿街商铺、幼儿园、集贸市场、宾馆、写字楼等一应俱全,并将建设村委大楼、企业回归大楼等设施。
自身富裕了的白坑村还心系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庄。多年来,为落后村庄发展提供指导,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以共富裕、同发展的思路扶贫促富,施行善举。
2002年白坑村党委书记赵社生兼任灵洞乡方村村的党支部书记,帮助转变观念,发展经济,先后帮助方村建起了花木场、水产养殖场、汽车运输队。还盖起了村办公大楼,修筑了文明路。
位于兰溪西部的水亭畲族乡杨田坞行政村位置偏远,经济落后,2010年,白坑村书记赵社生又主动请缨,到该村兼任支部书记,他联系部门、筹集资金,为杨田坞村建造了生态公厕,浇筑了近5000平米的水泥路面,并建起了400亩的毛竹基地,帮助杨田坞村发展本村经济。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时,白坑村党员干部寄去捐款19万多元。当得知兰溪山区梅江有一少年因经济条件差入学困难时,村党委书记赵社生便同他结对子,供应其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全部费用。为了解决本乡入学困难儿童的入学问题,帮助困难群众缓解大病致贫的情况,村里又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满足儿童的入学需求,使得困难群众大病医药费得到100%报销。几年来村民所交的特殊党费,向灾区的捐款,向本村的慈善基金会捐款共计380万元。
此外村里还确立了助学金制度,对于考上重点大学的给予20000元奖金,考上重点中学的给予10000元奖金。
各位领导,欢迎大家来到白坑新村,下面我给大家作一简单的介绍:
兰溪市灵洞乡白坑村,有人口960人,总户数298户,山地面积9620亩,蕴藏着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远景储量在1亿吨以上。村集体年收入20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50000元以上。全村有企业20多家,主营水泥和石灰石,年上缴国家税收5000万元以上。其中有三家水泥企业已跨入全国水泥企业六十强。
改革开放以来,白坑村借助党的好政策,依靠村两委的强有力领导,找准了创业思路,一改一穷二白的旧面貌,书写了创富故事,实现了中国梦想,成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村里先后获得了以下荣誉: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文明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金华市文明村、金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金华市先锋工程“五好”示范村党组织、金华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兰溪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党委书记赵社生同志先后被评为金华市十佳“两富”带头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被选为浙江省人民代表。赵社生和赵庆富同志还以公元纪年的数字向中央组织部直接交纳党费,从2000年开始,已连续交了13年。
创业求富是一个变安贫为奋斗、变守旧为开拓、变懒散为拼搏、变求稳为历险、变求助为自强的艰苦过程。人们对于创业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财富也有着不同的追求,但是创业求富过程中所蕴含的开拓、创新、团结的精神是任何时代所需要的。创业求富对于个人而言是安生立命、追寻幸福的奋斗与努力,对于国家来说则是实现繁荣、走向富强的动力与支柱。
对于白坑人来说,创业使得村民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书写了属于白坑人民的创富故事,更使得白坑村成为中国梦的一个绝佳典范。
各位领导,欢迎大家能够再次来兰溪参观考察,我们将坦诚地恭候给位领导的再次光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