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课题研究的原则
课题研究的原则
⒈主体性原则。
在孝道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必须依赖于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依赖于主体的自我教育过程,即依赖于主体自身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互动。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使心理结构趋于完善化、复杂化、平衡化,使道德认知得以提高,道德情感受到冲击,从而使道德品质得以升华。
⒉创新性原则。
对待孝文化应当批判地继承,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对孝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也必须结合现实背景给予现代的阐述,使它适应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例如,《弟子规》讲“首孝悌,次谨信”,我们在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时,就要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延伸到孝道与求知的关系,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也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心理特点入手,立足于运用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形式,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教育,在孝道教育的网络构建、教育方式、教育机制上,凸显人本教育理念。
⒊长期性原则。
孝道美德传承是一项长期活动,它必须要经过长期、反复、不间断地训练、强化才能形成。所以我们给学生制定了孝心5个纬度:孝父母→敬长辈→友同伴→爱自然→报社会。少先队活动围绕孝心主旋律,每月选定一个培养学生孝心的主题,积极开展各种体验教育活动:如,感悟亲情教育月、学习雷锋活动月、环境保护教育月、传统美德教育月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知孝、行孝,怀着一颗孝德之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⒋协同性原则。
孝道教育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理解、学校的组织、班主任的引导、家长的配合共同来完成。因此,孝道教育活动要达到此目的,必须从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层面来展开活动。如:学校经常利用班队课、晨间活动、国旗下讲话等主要阵地进行感恩教育。通过班队会的各项以“孝”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进行熏陶;学校大队部经常利用广播站、班级多媒体组织学生收听、收看以孝道教育为主题的广播和电影。“感恩社会、我学雷锋”活动中学校大队部常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和所在的村委会,开展“服务群众,回报社会”、“让爱住我家,让爱住社区”等行孝活动。“给妈妈洗脚”、“亲自赠送贺卡“等活动一定要在家庭中,才能有效地落实,达到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