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四)运筹帷幄

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带学生开展活动、搞班集体建设很像是带兵打仗。打胜仗不是靠蛮干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强调"智慧",做任何事都是要用智慧的,做事情不动脑筋只能是事倍功半。

举个例子,班主任新接班,热情很高,抱负很高,期望很高。为在短期内取得很好的效果并就此树立自己的威信,班主任会推出自己的治班策略,制定一些班规,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渴望首战以理解。但是也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政策执行起来取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政策执行起来有困难,甚至在推行中受到学生的抵制,引发师生冲突。

如果班主任搞不清状况,上来就强行推进自己的治班政策,等遭到学生抵制时再回头一个个做工作,不仅伤神伤脑筋,效果还差;而有时班主任明明已经发现政策执行起来很困难,但话已出口,覆水难收,只有硬着头皮上,动用班主任权力性影响力,强权管理。结果是弱一点的学生口服心不服,强一点的学生不仅心不服,就连表面上也不给班主任留面子,让班主任很受伤。

发型问题是个老大难,班主任很头疼。如果我们在新接班时制定这样的班规:"发型不合要求的必须整改,拒不整改者停课反省,整改合格后才允许来上课。"其实这是一条愚蠢的班规,不要以为这是在严格要求、从严治班,说得不客气一点,这是在侵犯学生的权益。有老教师认为,过去一直是这么做的,都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凭经验办事上,现在是什么时代?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强了,过去没有出现问题不代表没问题,也不代表现在不会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如果我是学生,和你较上劲,我看你能拿我怎样——发型什么算合格?合格的标准时什么?上课是我的权利,我交了学费来接受教育,我不违反课堂纪律,凭什么停我的课?

这种事没有发生过吗?学生被勒令停课回家剪头发,家长告到校长那里,说即便是我家孩子头发不合要求,我们也要求放学以后剪,上课时间就是上课,你凭什么让我孩子停课剪头发?我孩子学习耽误了谁负责?

结果如何?立即恢复上课,班主任向家长道歉。—这第一仗,就算输了,损兵折将,威信扫地。是人心不古、师道尊严不存在了,还是我们的理念和方法出了问题?无论如何,现在已经不是那种老师一句话就是圣旨,底下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的时代了。而我们如果还在那里抱残守缺,不碰壁才怪!不管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必须面对现实,否则你就改行,不受这个窝囊气。

讨论对错没有意义,我想说的是其实这条愚蠢的班规是可以被执行的,但是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推出。当然你也许运气好,碰到一个很听话的班级,执行起来没有难度,我们这里要说的是一般情况,发型规定只是一个引子,泛指班主任带班时推行的一系列治班方针。

所以,问题不是规定合理不合理(这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而是在于班主任在什么基础上制定这些规定。在多次的班主任培训上,我一直强调带班的一个理念:绝不打无准备之仗。此处"打仗"或者说"战",并非指和学生斗,而是指班主任做一件事、在班级推进一项班规或搞一次集体活动。

上面讲的那一仗为什么会输掉?因为班主任犯了用兵之大忌。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怎么解释?我想上述案例属于孙子总结的第二种情况:不知彼而知己——班主任知道自己的决心和力量,但是不知道学生的心理和力量,故一胜一负:运气好,遇到听话的,可能这一仗就胜了;运气不好,遇到不听话的学生和难缠的家长,较起真来,班主任可能就要出师不利了。

要想百战不殆,我想,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要运筹帷幄,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决胜千里。

输掉一场战役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会分析失败的原因,为以后的决策提供经验教训。

拜托各位班主任,政策方针出台之前一定要做到三思,才能尽可能避免吃败仗:第一,换一个角度,如果自己是一个学生,这样的规定是否过于不近人情?第二,自己有无十分的把握去应对学生及家长的质疑、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麻烦?第三,自己有无能力坚持做下去?

这就叫"知己"——如果三条中有一条不能通过,就应该缓行,免得给自己找事。不要觉得规定只是约束学生的,其实,第一个被规定套牢的就是自己,为什么有的班主任当得那么累,因为规定太多,给自己揽了太多的事,过于追求完美,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感到很累。

教育无小事,做教育要举轻若重,认真考虑每一个方案、每一个决策的可行性,力求出手就打胜仗,积小胜为大胜,带领学生一步

一步走向优秀。如果把带班的事真的当回事来思考、来运作,像做学问一样,就不难积累智慧,成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所以,班主任要有将军的气魄、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导思想,才能迅速成熟起来。

以下几招,希望对你能有所启发∶

第一招∶宣传造势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设想付诸实现,先不急着动手,要先为你的设计宣传造势,让大家都能了解你的企图和决心。你要动用一切可能的办法大力宣传,一方面营造气氛,先打心理战,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有个心理适应期,一旦政策出台大家不会感到突然。开班会讨论就是一个好办法,另外要用好一线通、周记,对规定可能影响较大的同学做好个别谈心。等宣传到位,准备工作做好,学生也能认可了,就可以进入操作阶段了。

第二招∶自下而上

班主任一定要有这样的理念∶"把自己的需要转化成学生的需要"。一件事,自己说好不算好,学生说好才是真好。有时候自己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学生并不领情,因为那不是他们自己的需要,只有他们自己要好了,那才挡都挡不住,否则永远是你往下"压、压、压",能不累吗?

不要小看了群众民主的力量,一旦发动起来,你就不需要多管了。你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培养团队意识,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哪些地方是可以做得比别人好的,我在前一篇《打造班级名片》一文中已经说了,要通过努力积累荣誉让优秀成为习惯。

民主讨论,民意表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表决结果可以看出一个班级的风气和氛围。记得很多年以前刚刚有校服的时候,学校并没有规定每个学生每天必须穿校服上学,只是提倡,结果只有很少的人穿校服,因为不知怎么的,大家都觉得校服难看。我很想让他们每天穿校服,即整齐美观,也体现了平等,别的班不穿,我们穿,这样就是一张班级名片,就是班级的风格。但那时因为学校没有强制规定,

我没有后援(请参见下面的第四招∶树上开花),于是在我做了不少正面宣传之后,发动学生辩论穿校服的利与弊,最后全民公决,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在本班执行每天穿校服的规定,结果四分之三的同学支持,班规通过,另外的四分之一就不得不从众了。全班同学整齐地穿着校服,成为当时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增加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三招∶火力侦察

每天都有不少店铺开张,开张之初就叫"试营业",通过试营业,及时解决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使个部门磨合到默契,就可以正式营业了。其实"试营业"的概念在班主任带班中也很重要,一项班规在执行之前永远是纸上谈兵,不到实践中检验一下是不会发现问题的,所以,"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先尝一尝"(毛泽东语),在执行中收集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同时也为班主任解决矛盾、调整思路留下时间和空间。

在规定试运行期间,出现了问题是可以原谅的,通过实践改进或完全废除规定也是有可能的,因为一切都存在变数,所以班主任始终掌控着局面,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效果好、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则可以顺理成章地转入"正式运行",此时,该暴露的问题也暴露了,该做的工作也做了,你已经可以预测到正式执行政策时大家已经开始形成习惯,那么就祝你开业大吉、一切顺利哦!

第四招∶巩固后方

和任何一项制度打遭遇战的当然是学生,但是请不要忘记,学生的背后有家庭。所以,务必要让家长了解你的思路,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至少要事先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时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一定要和家长结成盟友,形成家校合力而不是反过来,家长被学生说服了来一起对付班主任,那班主任的头就大了。我们要向家长反复强调利益的一致性原则,即都是为了孩子的

进步(事实也确实如此)。于我来说,常用的策略就是反复向家长宣传这个道理,并且抓住一切机会不时时机地向家长表示感谢。在家长会上、在平时的短信中,我常常会对家长的辛苦表示理解、对家长的支持表示感激,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说话。获得家长支持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家长对你说∶请把我的孩子当做你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孩子交给你教育我们放心。如果能做到这点,你的政策实施起来,阻力就小多了。

切记,无论如何不能把家长推到你的对立面上,那样你会腹背受敌,麻烦可就大了。反之,如果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家长和老师已经达成了默契,也就不敢以家长为靠山和你班主任叫板了。想想上面那个例子,明显是家长的工作没有做好,他才会在背后捅你一刀。学生是你的学生,家长不是你的学生,我很反对老师批评甚至训斥家长,这显然超出了教师的权限。《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表示班主任有采用适当的方法批评教育的权利,可没有说班主任有权利批评教育家长。每逢这种场合,我都会为班主任捏把汗,心想万一家长烦不了和你闹翻了你就真抓瞎了。巩固了大后方,你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了!

第四招∶树上开花

知道什么叫树上开花吗?树上开花为古三十六计之一。古语云∶"借局布势,力小势大",意为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此计的意思是:把自己的军队布置在盟军阵地上,以造成强大声势慑服敌人。班主任的权力是很有限的,所以,在制定、执行自己的班规时,一定要有所依托,班规必须与学校的校规在大方向上一致,并且要得到学校的支持。有了年级组、德育处乃至校长的支持做后盾,执行起来底气就足,让学生意识到教育的层次性,班主任代表的就不是个人意志,而是背后有一个强大的行政力量。还是上面那个案例,如果班主任在制定一项班规时能征询一下校方的意思,和校方通好气,那么就可以在有麻烦时得到学校各级组织的支持和配合,避免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用下象棋的术语,每一个棋子都是有根的,深入敌军的部队,要随时得到后方大本营的驰援,胜算就大大增加了。

第五招∶网开一面

凡事都有例外,任何规定都不应该是绝对的,因为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做教育。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不是机器,即使机器还有罢工的时候,何况是活生生的人。人的素质不同、个性不同,事件的背景不同、时间不同,都会给规定的执行带来意外的麻烦,这并不是谁要刻意破坏,因为有的事确实很难说。即使你很聪明智慧,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到了,准备工作也做的很好,各项保障也能到位,但还是会出现例外,这是不可避免的。

俗话说:满饭好吃,满话不能说。把话给说满了,没有退路,等于是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你就被你自己的话给累死吧,除非你想食言,而你一旦食言,等于是失信于民,威信扫地。我就不懂了,为什么不给自己留有余地呢?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后缀∶"……特殊情况除外",也能在关键时刻成为你的救星。这不是圆滑,这是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

比如,关于迟到的处罚规定,我就觉得一定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满了,不允许有例外。特别是现在城市的交通状况已经和过去不能比了,早晨堵车是很常见的,而随着拆迁、城市建设范围的扩大、房价上涨等因素,现在的中学生住得离学校越来越远,迟到的概率也就越来越大。班主任如果一味强调严格、统一,对迟到者一律严惩,会让那些并非恶意迟到的同学很委屈。老师会对迟到的学生说:请再提前一些。请问,提前多少能确保不迟到呢?有学生回答:我六点钟多一点就出来了,还是迟到……六点多一点出门,意味着五点多钟就要起来赶车,就这样,还不能保证提前到校。为什么不能给那些确实家住很远的同学一点通融的余地,允许他们在一段时间里因意外迟到几次可以不被严厉处罚,代之以适当的公益劳动呢? 如果因为怕有人从中浑水摸鱼而不允许有例外,这就是一种不动脑子的做法,智慧的办法一定有,班主任要思考,而且必须思考。

网开一面不是降低要求,它是一种弹性管理,体现了人性化。

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规定要有人情味,体现人文关怀,而不是像开机器一样只是一条条冰冷的法则。

退一步讲,纪律也好、规定也罢,有一定的弹性可以让班主任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也避免了没有退路的尴尬。顺便说一下,有的班主任好像和学生有仇一样,或扮演驯兽师的角色,不把学生治理服了誓不罢休。班级获得了面上的整齐划一,在常规评比中也能获得红旗,但是,损失的可能是更为重要的——精神关注和人文关怀。

智慧的班主任不是这么做的,有爱心的班主任不会相信人之初性本恶,境界高的班主任不会把学生想得都那么坏,高明的班主任一定会给自己的工作留有回旋余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