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天地】走进东岩寺:岩石下的庙宇盼开发
走进东岩寺:岩石下的庙宇盼开发
一个暑日,天气晴朗,我坐上到八角井的公交车,出兰溪西,经永昌,过桥下河,沿着东风水库蜿蜒曲折的乡间公路,行程约20公里,便到了永昌街道的童店村。来到了好友,一位农民画家童谷华家,看了他的画展,在童谷华家吃了中饭,童谷华便陪同我到东岩寺游玩。
东岩寺位于永昌街道童店村。距童店村1华里,里胡村半华里的东岩山腰。我们两人大约走了1里路,只见有一块“东岩寺”的指向牌,我俩沿石阶缓慢登上了山腰。东岩寺由于隔绝了大都市的喧嚣,远离了现代工业的污染,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幽静。依着山势,一座寺院飞檐拱角,古朴典雅的寺庙依山而建,门楣雕琢栩栩如生。
偌大寺院其实是一间可容千人的天然大石室,从山腰向上望,所见的重檐歇山式屋顶,其实是大雄宝殿正门。寺内大殿顶上是犬牙交错的钟乳石。
上10余级石阶,循着环形依次是观音殿、大雄宝殿、地藏王殿。入得门来才发现,外观气势恢宏的偌大寺院,实则只是一堵门面,寺内3殿相通,是一天然大石室,鬼斧神工,天造地设,可容千人。大殿数丈高的拱顶,钟乳石犬牙交错,滴水声叮咚,下有蓄水池。池水水质清澈甘洌,自古以来,善男信女均取之以为明目治病之神水。
一路走去,只见这东岩寺与杜岩寺差不离,其特点是红色的岩石下面是一个大大的岩洞,利用这个岩洞,在口子上建筑起庙宇,供起佛像,这寺庙就成了。东岩寺地面开阔,但是在山腰处。杜岩寺在山脚,比较狭窄。但杜岩寺始建年代为唐代,要比东岩寺略早一个朝代。
东岩寺又叫广岩教院。宋乾德间建,治平中赐额,正德邑志,乾道六年教授包槩为之记,宋未唐元章明章迈俱有记。清同治间重建。
【明凌瀚诗】古刹无人到,山门有客开。三春自芳草,二月落残梅。簷矮云低度,松高鹤远来。乾坤足生意,深院浸苍苔。
【章适诗】悬岩仄径几经穿,竹篠藤枝手自牵,残雪乱峰寒照日,暝云高树湿生烟,游频更爱交情澹,兴发那知酒力颠,我亦心中无住著,喜君枯淡伴癯神禅。
据《兰溪市瑞溪乡文化志》称:
始创于宋乾德元年(963)之后。姚墩,今新桥村十石畈,为下方村方氏迁兰原址。姚墩方氏三世祖刚公爱兹泉石,始结精舍,中供普陀大士俾清晏上人。焚修于此,至治平二年(1065)赐“广岩院”。绍兴年间(1131——1162),下方始祖廿三宣义公大构殿亭,捐田地、山塘百余亩,以赡众僧。该寺地广、规模宏大、殿宇数十间,香客成千上万,当时为瀫西诸寺之甲。
《兰溪市瑞溪乡文化志》对修建年代载得十分详细。
释迦大殿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公赞建;万历三十三年(1605)方氏重修;崇祯九年(1636)方氏重修;同治年间(1863——1874)方氏偕僧莲性重修;光绪十九年(1893)方氏重修;民国8年(1919)方氏偕僧昌照重修。
大殿前轩于宋庆元五年(1199)师悦建。
佛堂五间于宋乾道九年(1173)师悦建。
佛堂五间于宋绍熙四年(1193)公赞建。
罗汉殿于宋绍熙四年(1193)师悦建。
观音阁于宋乾道九年(1173)公赞建。清康熙年间僧明宗修。
藏殿并轮藏于宋绍熙二年(1191)师悦建。
钟楼三间于宋绍兴四年(1134)公赞建。隆兴六年(1168)方氏宗族重修。清顺治十五年(1658)方氏宗族重修。
山门于宋淳熙四年(1177)公赞建。明崇祯七年(1634)石芸重修。清康熙九年(1670)又重建。光绪年间僧莲性重修。
方丈像于宋淳熙三年(1176)公赞建。宋嘉泰二年(1202)闰十二月进士范宗书丹并题。
子孙堂于明崇祯七年(1634)六常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童店村及附近村民自发清理、选址,提出修复东岩寺的设想。大家集民间众力,十方信徒勇跃捐资,逐年兴建至今之规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太平盛世,百废待兴,一处独有特色的千年胜迹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