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果把印章的印面比作红花的话,那么边款就相当于是绿叶。一方印章如果没有边款,就像一朵红花没有绿叶相衬,自然是美中不足。我看一个人的印,喜欢先看他的边款,我会仔细看他的字刻得是否美观,章法安排得是否巧妙,边款语言组织得是否文雅,一圈看下来,对他的创作水平及综合能力就基本有数了!纵观文人篆刻史,那些真正的篆刻大家,无一不是边款的高手。让我们一起爱上边款!
“五磨五刻”的齐白石
由于受到电视剧和短视频的影响,很多人对齐白石的篆刻一直有一些误解,他们认为齐白石刻印一定是铁笔直写(不写稿),单刀直冲,一笔一刀,绝不复刀,不拘小节,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总之,就是很牛、很牛、很牛!像小心翼翼、苦思冥想、殚精竭虑这样的词肯定不会和他的创作有丝毫关系。那么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据启功先生回忆,他年轻时曾拜访过齐白石,并观看过他治印的全过程。他发现齐白石刻印其实是很小心翼翼的,绝没有外界传得那样神秘和玄乎,不管是查字、写稿、奏刀,还是修饰、落款,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小心谨慎,不急不躁,与大部分人的想象相去甚远。
电视剧截图
学印之初,我也曾把齐白石视若神人,但随着读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我对他的了解也越来越具体,终于明白,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和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有爱恨情仇,在创作时他也会经历失败和痛苦,他的作品成功率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齐白石对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处理的方式非常粗暴,那就是:磨了重刻!如果重刻了还不满意,那就:再来一次,总之是不如己意绝不罢休。
我在他的印谱中就发现有两方自用印是刻了好多遍的。第一方是自用印“老白”,这个内容他刻过好几方,大小不等,这是其中一方,也是他耗神最多的一方。此印“老”字重心上提,留出大块的红,“白”字篆法奇特,未见出处,绝对是齐氏独造,因为他刻得多了,就成了他的专利,别人是不敢随便用的。“白”字的留红在上部,刚好与“老”字的留红形成对角呼应,这种章法其实不算很特别,但我知道要经营好这两个字,着实是不易的,刻“满”容易,刻“空”则很难。“老白”的边款是这样写的:“老白二字五磨五刻方成,此道之不易可知矣,白石翁七十九时。”五磨五刻方成,前面四次刻成什么样,我们已经看不到了,但从这个边款就可以看出齐白石是一个很严谨的人,甚至说有一点固执,喜欢和自己较劲,这对于艺术家来说,其实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木居士(齐白石刻)
另外一方印是“木居士”,也是一方白文,印章不大,但边款字数不少。边款说:“此三字五刻五画始得成章法,非绝世心手不能知此中艰苦,寻常人见之必以余言自夸也。庚申四月二十六日记,时家山兵乱,不能不忧,白石老人又及。”我个人认为,倘若没有这三面长款,这方印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因为个头小,视觉冲击力又远不及他的那些代表作品。现在有了这个长款,这方印的形象立马就高大上起来了,我脑海中甚至浮现出了他反复推敲,苦思冥想,磨了再刻,刻了再磨的画面。还是那句话,边款真的太重要了!我不敢说没有好边款就一定不是好篆刻,但好篆刻往往有一个好边款。
如果哪一天,您在创作时也碰到非常难刻的内容,反复画稿却得不到佳构,或者刻了几遍总是不满意,正准备放弃的时候,可以想一想七十九岁还五磨五刻的齐白石,顺便再认真读一读这两方印及其边款,相信它们一定会给您注入新的力量和灵感。
文章结尾,我想说一点题目外话。每次给入门班学员上篆刻课时,我都会把历代篆刻名家的代表作混放在一起,请大家做连线题。我发现,即使是完全零基础的学员,都不会把齐白石的作品连到别的篆刻家上面,因为齐白石的印风实在是太特别了、太好认了。篆刻作品能达到如此之高的辨识度,不得不说齐白石是一个天才,一个为艺术而生的天才!对艺术家来说,在作品本身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基础上,其辨识度越高,就越容易被人记住。要知道,很多篆刻家穷极一生也没有建立自己的风格,就更别谈辨识度了。《印人传》《续印人传》《广印人传》《广印人传补遗》这几本书中记载的印人加在一起大概有一千八百余人,这一千八百余人中,90%的人都被岁月冲刷进了历史的故纸堆中,慢慢被人忘却了。我们能记住的,只有那些对篆刻艺术探索及印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篆刻家。同样的,现在活跃在印坛上,头衔等身、获奖无数的“著名”篆刻家们,有90%也会在50或100年后被人们所淡忘,后人也只能在以后的《印人传》中看到他们的名字。没有办法,历史从来都是这么冷酷和无情。
这个公众号主要分享我在篆刻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悟及所刻!文采一般,但一定坚持原创;水平有限,但一定用心经营。如果我写的这些文章对您有用,希望您能多多分享,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受益。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做公众号,原创不易,一直坚持做更加不易,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努力的动力!如果您对这个公众号有任何意见或建议,也欢迎添加本人微信沟通(微信号:anjiaoshanren)。
——江豪旭(庵角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