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有个“破虏湖”,传闻数万志愿军葬身湖底,何时能回归祖国
随着《长津湖》的热映,抗美援朝战争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破虏湖”的传说。
破虏湖其实是一个水库,位于韩国江原道华川郡,也叫“华川水库”,朝鲜战争期间,这里发生过一场血战,据韩军战报声称,这次战役中,共有2.4万多名中国志愿军被击毙,另有3.8万多人被俘,民间更是流传着有数万中国志愿军一直葬身湖底。
“破虏湖”这个具有汉语味道的名字,是当年韩国总统李承晚命名并亲笔题写的,还刻成石碑树立在湖边,以纪念这次“大捷”。
不过,这种耸人听闻的说辞,一听就知道非常符合“韩国特色”,是典型的夸大其词。
实际上,在朝鲜战争期间,华川水库的确发生过一次激烈的战斗,就是1951年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华川战斗。
第五次战役是一场充满争议和遗憾的战役,本来,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集结优势兵力,准备给美韩联军沉重打击,为谈判争取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志愿军前几次战役损耗巨大,大部分参战部队都处于元气大伤的状态。
比如宋时轮的第九兵团,在第二次战役(也就是长津湖战役)损耗严重,原本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要求他们归国休整,但是第九兵团官兵们一致要求,为死难的战友们报仇,于是没有回国,而是在朝鲜草草休整了一下,就继续参加其他几次重大战役。
这虽然反应了中国志愿军官兵的英勇无畏,但也犯了兵家大忌,到了第五次战役时,就造成了“强弩之末”的态势。
在第五次战役中,中国志愿军各参战部队的实力都受到了削弱,在战斗中穿插力度不足,结果形成一马平推的态势,未能将敌军包围。志愿军司令部看到这些不足之后,就决定停止进攻,向北撤退。
结果,意外发生了。
经过漫长的较量,美军已经对中国志愿军的长处和短板了如指掌,制定出了针对性极强的“磁性战术”,与我军保持距离,避免遭受直接打击,一旦发现我军攻势减弱,战斗力下降,就会突然发起猛烈反攻。
第五次战役,就是在最后阶段美军突然发动狂飙烈马一般的进攻,机械化摩托化部队大胆穿插,分割包围,加上我军个别部队领导优柔寡断,错失战机,结果第五次战役的后期出现了严重的失利。
华川水库战斗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华川水库在第五次战役中期成为志愿军的后方基地,有战地医院和指挥中心,因此遭到了敌军的重点进攻。当时,美国先头部队美7师于5月27日“闪击”华川地区,志愿军第20军58师顽强应战,当面阻击韩军2师、3师、6师,以及美步兵7师、步兵24师。
战斗打得极为残酷,我军在非常不利的局面下,依然打得非常顽强,战至6月8日,58师共歼敌4769人,58师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共伤亡2795人,其中阵亡933人。
期间,中国志愿军还涌现出了一位著名战斗英雄,就是58师的一位连长赵志立,率领一个连阻击美军一个精锐营的进攻,击毙400多人,岿然不动。
后来,美军在板门店谈判时,还特地提出要见一下这个连长,西方一些中立的媒体也称赞这场战斗为“东方直布罗陀战役”。
这就是华川水库战斗中我军的真实伤亡情况,尽管也是很严重的,但是与韩军的夸大其词,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而且,据韩国人的报道,因为中国志愿军的遗体实在太多,当时又是炎热天气,来不及清理,就干脆用推土机推到了湖里。
对于韩军的这些夸大的说法,连美军也看不过去了,宁可相信中国志愿军的战报,也不理会韩军的“战报”。
但是,别人不信不要紧,韩国人自己信就行了,李承晚还自信心爆棚,把华川水库改名为“破虏湖”,亲自题词立碑,宣扬这次“大捷”。
现在,“破虏湖”已经成为韩国当地的一处“旅游胜地”,可能会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中国游客来此游玩,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要像韩国人那样摆出“剪刀手”,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旅游胜地”。
在前几年,韩国一些友好团体还向当地政府提出,希望能打捞湖中阵亡者的遗骸,建立“慰灵碑”,而且,随着中韩两国交换战争死难者遗骸的有序进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些沉没湖底70年的英烈遗骸,真的就可以回归祖国了!
但愿这些英灵能早日回家,共同见证今天中国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