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款不同质,“双11”电商专供“雷”很多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陈晴)今年“双11”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11月1日便开启第一波的全民狂欢。在这场全民狂欢中,有人淘到金,有人却踩到雷。比如消费者低价购买到的商品是电商专供款、商家先涨价后降价导致花的钱更多等。网友们纷纷表示:剁手需谨慎。
消费者王女士在某电商平台的某品牌旗舰店购买了一双内增高雪地靴,原本以为借“双11”之机捡个大便宜,收到货一看却让王女士失望至极。王女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自己当时看到价格很心动:“之前已经在实体店花2000多元购买过一双,但网上价格只要834元,便宜了1000多元,便毫不犹豫地又下一单。”没想到,收到货后两双鞋一对比发现了差别。“电商渠道购买的鞋子明显比实体店购买的鞋子在重量上轻许多,脚感也没有实体店的舒服。”王女士抱怨到。
其实,王女士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不少消费者都表示在网上看到的超低价品牌产品在品质上和实体店略有差异,但的确比实体店便宜不少。
对此,不少消费者质疑这些旗舰店卖的同款不同质商品是否属于假货。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同款不同质属于“电商专供”情形之一。“电商专供”商品价低质逊,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完全相同,即线上线下销售同一型号的商品,质量却明显不同。
除了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现象也时有发生。不少消费者表示,在网上看到的商品,到线下实体店却发现并没有同款商品。对于这种情况,店员表示,很多网上商品店里并不会出售,属于“电商专供”款。
其实“电商专供”由来已久,很多品牌会同时开展线上和线下的销售体系,为了保持价格体系的稳定、维护线上线下渠道的生态平衡,故将部分商品作为“电商专供”。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电商专供”产品的质量和线下同款有一定差距,但“电商专供”产品和实体店产品为同一品牌商生产,销售也经过授权,所以不是假货,只是销售的渠道为互联网。但要注意的是,在宣传上,“电商专供”产品不能谎称与线下高质量产品一致,否则就是对消费者的欺诈。
据悉,“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鞋帽、服装、箱包、电器等品类较多。业内人士提醒,如果消费者想买到和线下同样质量的商品,在网络渠道选购商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购买商品前,除关注商品外观和价格外,还要关注商品的规格参数、质量标准以及售后服务条款等细节,避免“入坑”。
如今,“双11”电商狂欢节品牌价格战正趋于白热化,品牌商家会采取多种“低价”套路吸引消费者。除了“电商专供”,“先涨后降”也成为消费者普遍吐槽的现象。据悉,一些平台商家为凸显商品折扣力度之大,会偷偷玩起“先涨价后打折”的套路。消费者李女士告诉记者,此前自己购买的一款生鲜产品感觉不错,本以为等“双11”价格会更低一些时再下一单,但让李女士意外的是,“双11”前夕这款生鲜商品却悄悄涨了价,在参加大促加上各种满减后的价格,比“双11”之前购买的价格还贵了几毛钱。
对于商家种种投机行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双11”本是全民购物狂欢节,无论商家还是平台都应该更真诚,该让利就让利,千万不要把计算变为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