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交的高昂学费,换来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给孩子带上手铐,在小黑屋关禁闭,用戒尺、龙鞭责打,命令孩子吃难以下咽的食物,这些就是豫章书院对“不听话的”孩子们具体的教育措施。

让孩子规律地生活,知道上学的意义”是一些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送往豫章书院接受教育的初衷,他们把自己沉迷网络、不爱学习的孩子交付给书院,企图用高昂的学费换来一个变得更好的孩子

当一个孩子不堪凌辱,以喝洗衣液自杀的方式,企图向外界呼救与抗争的时候,书院并没有将医院下的病危通知书给家长。

孩子的母亲不知道书院对孩子都做了些什么,她只是不安又在期待着一个更好的孩子,她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每时每刻都在思念和担心孩子,但另一方面又怕自己的心软会害了他。”

当豫章书院的管理方式被揭露出来,终于被注销办学资格的时候,一些自称是学生家长的人在学校门口拉起横幅和签名版支持学校复学,“坚决支持豫章书院办学”。

前有杨永信,现有豫章书院,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这种“教育”机构?

为什么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不能好好沟通,却要把孩子送到一个用体罚和虐待手段来替代教育的学校?

智慧不足的父母转嫁教育责任

面对孩子的网瘾,心情复杂的父母往往是抱怨和打骂,怪孩子不成器、屡教不听,这种反复的单调的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噪音。孩子会更加地叛逆,拒绝配合父母,在表面上形成了“追与逃”的关系模式。

当父母的智慧不足的时候,嘴不会说,榜样做不到,就会落实到棍棒打骂上。当棍棒打骂也达不到效果,只能把孩子送到戒除网瘾的学校中去,把教育孩子的责任转交给了学校

智慧不足的父母有以下特点:

以权威者自居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有绝对的话语权,只要孩子听话、顺从、爱学习,就是好孩子,很少和孩子有精神上的沟通。

有的父母和孩子有交流,也仅限于空泛的说教甚至辱骂,让孩子产生低自尊和无能感,更愿意投入到虚拟的世界中去寻找自我的强大。

不让孩子过自己的生活

在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通过溺爱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孩子的任何的事都要过问干涉,并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避免孩子受到各种意想不到的伤害。

这直接削弱了孩子的自主权,让孩子变得高度依赖、没有主见和缺乏责任心,遇到困难倾向于逃避。

把坏情绪转嫁给孩子

父母本身就有很多情绪问题,没有处理好的时候,会把孩子当成出气筒,让孩子不得不去承担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失落的责任,对孩子来说就是沉重的负担。

成长过程没有快乐,只有过早地压抑自我的感受,去迎合父母,小心翼翼保护自己,会让孩子陷入混乱的认知中,总认为是自己不好才导致了父母的情绪变化

被“豫章书院”们教育过的孩子都怎么样了

很多父母痛斥网络对孩子的诱惑,认为是孩子不节制导致的不爱学习。实际上孩子迷恋网络背后反映的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折射了整个家庭的问题

不够成熟的父母就会建构出孩子的网瘾病征并且不断地强化孩子的“毛病”,使得这结越解反而越死,最终使父母和孩子双方都陷入困境,不得不求助于戒网瘾学校。

“我一直不懂我们是犯了多大罪,才被关到这种地方。说真的,绝望,不仅是对老师,还是自己爸妈。豫章书院带给我的痛,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一个在豫章书院待过的孩子如是说。

孩子的话语透露着极度的怨愤和委屈,他们想不到,父母和学校会打着爱的幌子明目张胆地用体罚的方式来伤害自己,却丝毫不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荒谬的。

学校的惩戒式教育的险恶在于,站在爱的反面,满足自己的权威欲和控制欲,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替代失职的父母强行约束孩子,通过暴力手段来使孩子屈服。

从表面上戒除掉迷恋网络的行为,但给孩子留下了被抛弃、被隔离的记忆,也意外地培养了孩子恐惧懦弱的个性,和对人际关系的强烈不信任,直接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这不但没能达到矫正行为的目的,反而变相地让孩子受到伤害,进一步丧失了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挫伤了对生活的积极性

网瘾不是问题,亲子关系质量低,才是问题的核心。几乎可以说,每一个网瘾少年背后,都有一对不知道如何和孩子交流、和孩子难以处理好关系的父母。

父母在情感上对孩子疏忽,会把孩子推向网络,孩子有情感交流的需要,得不到父母的回应,自然对网络的需要就增多了。

如果有一所教育家长的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司机,他必须要证明自己有最基本的驾驶能力,懂得基本的交通规则。换成孩子的父母,是不是也应该要求他们具备抚养孩子的能力,以及正确教育孩子长大成人的资格呢?

父母是孩子第一教育资源,想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避免因为情感上的疏忽而把孩子推向未知的境地,就要遵守三个原则:

  • 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孩子

一个五岁的孩子,长到十五岁,中间经历了十年的时间,无论在生理或心理层面,他都会有非常多的变化,每个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特征。

父母如果一味地用老眼光来看待孩子,是觉察不出来的,由此也会因为跟不上孩子的步伐,做出很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判断

这样的父母也容易对孩子的成长充满焦虑,陷入思维误区,放大孩子的错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试图扼制孩子的变化。一个十五岁的孩子,不能再用十岁的方式去对待和培养。

  • 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根本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崇尚个性化教育,传统的棍棒思维已经不能适应孩子的成长需要了,和孩子搞好关系,才是父母赢得孩子尊重和认可的关键。假如父母能够做好关系建设,将在教育上得心应手很多,也不那么的焦虑。

有一位母亲很自豪地和我说过,她的儿子从小就有主见,和她有意识地和儿子以平等的朋友关系相处不无关系。只要儿子自觉学习,她绝不在他耳边唠叨;只要儿子能够承担自己行为的结果,她就不会横加干涉。儿子在她开明和饱有信任的教育态度面前,确实获得相当大的成长空间,也不会让她操心。

  • 父母先教育好自己

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先要教育好自己,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让孩子照自己说的去做,而是从孩子身上学习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和孩子同步成长,才不会被孩子甩在后面,让孩子失去信任和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的教育成长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如果父母爱玩手机却不让孩子玩,就很难让孩子相信读书比玩手机更重要。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要学会去爱,学会用平等、尊重与开放的心态对待孩子,不要让孩子因为绝望而去怨恨父母

作者 | 甜阁下
北大心理学专业,知乎最具人文思想的心理咨询师,中国白丝带志愿者,咨询领域:婚姻家庭、婚外情、个人困惑、性心理、家庭暴力。个人公众号:tiangexia2016,知乎ID:甜阁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