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路219号原教会学校

九江路219号原教会学校,是一幢砖混结构的大楼,1928年建成完工。这栋楼具有哥特复兴特征,屋顶两处三角形山墙,暗红色耐火砖贴面,嵌入式外大内小型的窗。一、二层窗式联通,二层窗下带尖券装饰,顶部檐口有碟雉般处理,大楼基础为条形砖基础;承重砖墙为黏土砖;既有平瓦坡屋面、平瓦屋脊,也有钢筋混凝土平屋面;外墙采用混水墙饰面;内部楼梯均为混凝土楼梯、木栏杆、木扶手。

先后为同仁医院、百乐饭店使用。1953年4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理,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使用。

2005年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九江路219号原教会学校现中国基督教协会、中国基督教三自会办公地
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指的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基督教最早于公元635年由波斯传入中国,十九世纪当基督教从西方再次传入时,中国民众视之为“洋教”而抗拒。自1807年新教传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150年间信徒发展仅70万人。1950年有远见的中国基督徒发起以“自治、自养、自传”为原则的三自革新运动。1954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基督教第一次全国会议,成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让中国教会实现真正的自我努力让教会实现“三好”(治好、养好、传好)。1979年春中国教会恢复礼拜。1980年成立了中国基督教协会。

2005年6月6日上海圣三一教堂归还基督教,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从圆明园路169号迁入圣三一堂北侧的4层附属办公楼(九江路219号),两会负责人季剑虹、曹圣洁迁入办公。

 同仁医院,其前身为美圣公会创办的同仁医局(原址在塘沽路大名路口),初创于1866年,为虹口境内近代医疗机构之始。1867年改称同仁医馆,居民俗称“虹口医院”。后迁至中虹桥西堍,熙华德路(长治路)159-177号,与塘沽路、南浔路形成三角孤岛,均座北朝南。177号沿长治路、塘沽路、南浔路的小三角,建有二三层旧西式砖木结构楼房,后门在塘沽路149号、159号,系旧西式砖木结构2层楼房。1880年同仁医馆更名同仁医院,为圣约翰学院医学部附属医院,文惠廉(美国圣公会首任驻华主教)长子文恒理(Henry William Boone 1839~1925)为首任院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该院因房屋为侵沪日军占用,遂迁至九江路219号圣三一堂附设的英童公学内至1941年。1947年9月,又迁至万航渡路1561号近圣约翰学院(1575号)。解放前后,医院几度迁址,1977年迁至长宁区愚园路786号(愚园路754号犹太建筑)。经实地查考,同仁医院长治路旧址解放后改作居民住宅,其小三角部位住宅现为部队占用,后段为公用事业局公交职工住宅。所幸2010年竣工的北外滩地区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东长治路—长阳路拓宽改建工程”未殃及此建筑。

我的更多文章:

(0)

相关推荐

  • 绍兴那些“神”事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唐·崔颢<长干行四首(其二)> 一次与高中同学万玲正无意中聊起小学的事,说起她在绍兴就读的小学,最早叫培德小学,建国后改名为八字 ...

  • 塘沽路387

    塘沽路387--401号小浦西公寓钢筋混凝土结构,约1931年建.折衷主义风格.形体简洁,立面规整,纵向三段式构图,饰有多处古典样式和装饰艺术特征的雕饰.顶部曾加建两层.

  • (11)九江路36号原日商三菱银行

    九江路36号由德和洋行1934年设计,古典主义风格建筑.花岗石饰面,立面饰有三层简化的复合式立柱.大厅高两层,白色大理石饰面,花岗石方柱,装饰艺术派柱头,顶部中央为玻璃天棚.大楼原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

  • 九江路36号原日商三菱银行

    九江路36号由德和洋行1934年设计,古典主义风格建筑.花岗石饰面,立面饰有三层简化的复合式立柱.大厅高两层,白色大理石饰面,花岗石方柱,装饰艺术派柱头,顶部中央为玻璃天棚.大楼原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

  • 九江路50号原日商三井银行

    九江路50号原上海公库,公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34年建造.该楼占地:1301平方米,坐北朝南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风格为有特色的简约新古典式建筑.带有装饰艺术派纹样.花岗岩饰面.立面中部 ...

  • 九江路89号原江川大楼

    九江路89号原江川大楼,钢筋混凝土结构,1916年竣工.新古典主义风格.立面为花岗岩饰面,无基座,采用贯通三层的科林斯柱式,入口处饰巴洛克式山花.1988年加建两层. 德华银行1889年成立于上海,由 ...

  • 九江路111号原大陆大楼

    九江路111号原大陆大楼,1920年大陆银行上海分行成立.1933年位于今九江路111号的大陆银行新楼落成,大陆银行将总行迁到上海后就在此办公.1932年建造,基泰工程司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饰艺术 ...

  • 九江路230号原大生大楼

    九江路230号原名大生大楼始建于1919年,1920年1月竣工,是较早出现的英租界的.由民族资本投资建造的大楼.由裕和洋行设计,为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建成后为大生公司的办公楼.原始设计受殖民风格影 ...

  • 塘沽路390号原工部局西童女子学校

    塘沽路390号由工部局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造,翌年竣工.建筑面积864平方米,砖木结构单层,对称排列,坐北朝南,典型外廊式建筑,具有英国安妮女王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征.连续券柱式外廊,有圆券及扁圆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香港路59号原上海银行公会大楼

    香港路59号原上海银行公会大楼,始建于1925年,由中国建筑师过养默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主义风格,前部有三层,中间五层,后部七层,正中为五开间科林斯式立柱构成的柱廊,柱高两层,挑檐上部有三层,三 ...

  • (35)绍兴路5号原朱季琳住宅

    绍兴路5号上海版权局,1949年以前,房子的主人是南市华商电气公司老板朱季琳,是洋派人物,信天主教,而且要求全家人都入教.十几个子女中,有的从小就被送到法国教会学校里读书,回沪后在上海天主教会任职.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