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思念明朝,该杀不该杀?
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
这是某百科对清朝文字狱所下的定义之一。
然,不够准确。
因为从其后面举的胡中藻诗狱中,可以看到,也有满人大官牵涉其中,并被赐死。乾隆兴此狱的原因在于,看不得满汉两派大臣之间朋党相争,门户之见,于是从胡中藻的诗中翻出“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说浊放清前,是为不敬。
总体而言,我们知道,文字狱乃是清朝皇帝对付天下人的一种方式。或是为了压制汉人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或是为了压制大臣之间的倾轧。然其本质,就是在人群中制造恐惧,使从民间到庙堂者,都自觉审察自己的言行,以利于他们的统治。这些其实古以有之,焚书坑儒便是先例。
然而,如果清朝皇帝自己拽文,不小心明朝之类的字眼,用到了诗中,会如何?
——康熙己卯,圣祖第三次南巡视河工回跸,有御制诗云:“行徧江南水与山,柳舒花放鸟绵蛮。明朝又入邳徐路,凤阙龙楼计日还。”
看到没?
第三句,出现了明朝二字哦!
康熙皇帝诗里,都出现了明朝呢!
有人要说了,朝字是多音字,这里念的是第一声zhao,也就是明天。
没错,我完全知道。
但,如果这首诗,不是康熙写的,而是哪个读书人写的,你跟他说念第一声,有用吗?你这是狡辩,把你屁股打开花!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人家都能将之解读成讽刺满人没文化,出现了“明朝”二字,还能不将你办成妥妥的铁案?这绝对是思念明朝啊!
但,康熙写了,有什么后果吗?
半点都没有。
我设想了一下,他念出这首诗时,大臣们也是有过迟疑甚至紧张的,因为他们条件反射式的对与“明朝”有关的一切过敏;一秒过后,他们想明白了,这是皇上写的啊!皇上就算说到明朝,也一定是要我们以史为鉴!皇上永远是对的,他真是用心良苦啊——
哇!万岁!
哇!好诗!
哇!李白的也不过如此!
哇!苏轼一定写不出这么大气的诗来!
咳,你读没读过书啊,苏轼词是最厉害的,皇上,您这诗,陆游也比不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