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本篇幅短小,却影响我很大的书

每天给你一条干货,一个创业故事

作者:Kris

原创首发:Kris进化笔记(ID:krisnote)

Kris个人微信:ursosonice3

大家好,我是K叔。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本很短小精悍,但是影响我很大的书。
它的名字叫:《Show your work》。
它对于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超级有帮助,接着听完往下讲。
其实这本书经常被博主们推荐,但我在搜索之后发现,中文版本已经绝版了,二手书都要接近200元。(中文名其实翻译的太差了,《人人都在晒,凭什么你出彩?》)
于是就想方设法找到了英文版的电子书,这两天在认真阅读。
我分享给同事之后,他们很快找到了中文版。
如果有想要的同学,可以直接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添加微信之后,回复「出彩」,就可以拿到了。
本来想写一篇深度书评的,但是,感觉仅仅用一篇文章来写,其实还是会受到篇幅的限制。
这种薄薄的好书,是应该努力把它读的更厚一点的。
所以,我决定用五篇文章,来写这一本书,今天算是第一篇,我来讲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
之后的四篇,则从不同的维度,尤其是结合我自己在打造个人品牌过程中的对错得失进行分析。
这样,对于读者,以及对于我自己来说,应该会放大这本书的价值。
打造个人品牌的10点建议
先来看一下这本书的目录:
应该说,这本书的整体逻辑,非常适合:一个普通人,从0到1打造自己个人品牌。
我对照着这10个建议,去回看自己的个人品牌之路,基本上是完全契合的。
当然,我那会儿在做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多参考依据的,基本上都是自己在瞎琢磨,瞎尝试。
如果当时,也能够看到这样一本书,我相信会少走很多弯路。
你不必成为天才
就像第一点:
你不必成为天才。
其实是在帮助我们打破自己的心理障碍。
很多人会觉得,那些牛人们,一定是有自己牛的地方,才能做出个人品牌的。
但事实上,很多人,在最开始写文章,做视频的时候,并没有所谓的「专家身份」,他们完全是以一种学习者的姿态,来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的。
就像我自己,最开始做分享的阵地,是在豆瓣。

我在2011年的时候,曾经在豆瓣上发过一个帖子,就叫做《战胜拖延症记录帖》,我会每天跟帖,打卡自己的学习时间,然后每天做反思和复盘。

最开始,完全就是自娱自乐,没什么人看,但是做着做着,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
我当时很诧异,难道一个经常被拖延症打败的人,也会被人关注吗?
对的!
这个时代,你的学习,你的工作,你的生活,都是可以去分享的。

而最有价值的分享,一定是你找准了某一个领域,然后把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毫无保留地记录和分享出来。
以前,我们关注的东西,都是机构化的,权威化的,但是当自媒体出现之后,我们发现,关注一个温暖的、活生生的人,要比关注一个专业的、冷冰冰的机构,要有趣的多。
因为人类都是会寻找自己的同好的。
你喜欢美妆,就会关注一个美妆博主,但是,你一定不止关注了一个人,最开始,你可能关注的是一个初学者,之后,随着你的提高,开始关注更多更专业的人。
你的能力变化,会影响你的关注点。
而如果你作为一个被关注对象,你的变化,本身就是最大的关注点。
你会成功,你会失败,你会开心,你会愤怒,这些人人都会有的元素,汇聚成人们关注你的原因。
我们的眼球,会被人所吸引。
所以,你不需要让自己生下来就是一个天才,就是一个专家,你就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完整地、持续地记录你的学习和工作过程,这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
不要再纠结,“我是不是够专业?”“我是不是够厉害?”,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现状,然后开放地分享自己的成功失败,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有极大需求的。
该晒什么,不该晒什么?
这本书的英文名,叫做《Show your work》,我觉得非常精准。
如果你想打造个人品牌,那么,你要分享的内容,一定是跟「Work」相关的,当然生活类的照片、日常,同样可以晒,但不能把你的work覆盖掉。
注意,这里说的个人品牌,绝不仅仅是我们很多人认为的「副业」。

好像做个人品牌,就是不务正业,就是要悄悄地不让领导同事知道。
错了!
个人品牌,最开始诞生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你的工作和专业而生的,你在部门里,在公司里,在行业里,最应该建立个人品牌。
因为,这是你发挥价值最重要的路径。
我记得,自己在央企的时候,一开始几乎不发朋友圈,后来开始发孩子的。
但有一次,我的一个前辈领导,跟我推心置腹地说:
“你的朋友圈,应该加一些工作的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