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旧事(十七) 振 兴 (上)

第十七章 振 兴 (上)

1

当李克和常彪回到县城的时候,小三子却刚刚离开南平。他带着儿子“福娃”、妻子乌梅,跟随父母去了河南。

1986年,四川蓉城举办了传统武术擂台赛。这在当时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次比赛。当然,以峨眉派、青城派的选手居多。但正是受其影响,此后,各地方时有武术擂台赛举办。进入九十年代,武术商业化雏形,一些人包装传统武术,以商业利益为中心,打假拳的现象逐渐出现。可是,还有一些人坚守着阵地,要弘扬真正的中华传统武术。

河南“少林真一”拳社的一些老拳师,致力挖掘濒临失传的传统武术技艺。无论是寻拳谱还是查古籍,最关键的是找到传人。从一个转业回乡的军人口中听说了郭忠信的一些情况,觉得他很像是少林“闪手门”的功夫传人,拳社就组织几个人去东北找到了少林派传人陈宾鸿。当年,陈宾鸿是阎锡山部队的武术教官,出于种种考虑,已经归隐,但他还是热心地接待了几位拳师。经过陈宾鸿的帮助,这些人来到南平县的南平乡,终于见到了郭忠信。

郭忠信正抱着小三子的儿子“福娃”在院子里玩耍。无论几位拳师怎么劝说,郭忠信坚称不再向外人传授功夫。

随拳师们一起来的,有个绰号“妙手书生”的中年人,他把折扇一合,感慨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即便不是上阵杀敌,还是有人患得患失!就这么一代一代传吧,好东西都埋进土里!”

郭忠信的脸就红了。

“妙手书生”看着几个拳师,把折扇一展:“从此江湖无忠信!咱们走吧!”

武林中人,最讲究信义。“妙手书生”一句“从此江湖无忠信!”分明是骂自己无忠无义,从此难以立足于江湖。士可杀不可辱!郭忠信愤然起身,叫道:“站住!”

众人止住脚步。

郭忠信上去就要抓“妙手书生”手拿折扇的左臂。“妙手书生”左手把折扇一合、掌心发力一弹扇头,扇子就飞向自己的胳膊上方。郭忠信没抓到“妙手书生”的胳膊,却抓到了一柄扇子,脸色就羞红了。

“妙手书生”一笑:“郭师傅,我一开始也和你一样,不愿意出山,可那'少林真一’确有能人,我是心服口服跟着他们走的。”

本来“妙手书生”先前那么一激,郭忠信是打算和他们走的。现在又听他这么一说,郭忠信就更想试试这些人的功夫,于是问道:“哪个能人?”

“妙手书生”右掌一捧一举,就把那个身材最矮、年龄最小的名字叫做曾智苇的拳师托在掌上,微微一笑,说道:“就他!'葫芦娃!’”

郭忠信不相信的神情。见此,“妙手书生”右掌向前一送,“葫芦娃”曾智苇就撞向郭忠信。郭忠信一叫丹田力,本以为这样就能把“葫芦娃”顶飞。可是,“葫芦娃”像是一块千斤秤砣一样,把郭忠信砸得翻江倒海。

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郭忠信起脚就踢向“葫芦娃”。“葫芦娃”不躲不闪、也不出招,郭忠信的脚就像踢在石头上一样。郭忠信还是不服,暗暗“嘶嘶”调动丹田内力,布于全身四肢,然后憋住一口气“嗨”地冲向“葫芦娃”。“葫芦娃”看出郭忠信要出狠招了,也含住一口气,向弹球一样弹向郭忠信!“砰砰!砰砰!砰砰!”郭忠信也看不清“葫芦娃”是用什么部位撞的自己了,内气一泄,就向“妙手书生”一拱手,顺势把扇子也丢给了他。

郭忠信说:“我可不能自己去!”

“妙手书生”也是一拱手:“郭师傅,准备准备,三天后来接您一家。”

郭忠信舍不得离开孙子“福娃”,在这三天里,他做了小三子的好多工作,让小三子和他一起去河南。小三子可就为难了!他舍不得武馆,舍不得常彪、李克、周华和小文哥,可他又孝顺父母,不敢违背父命。

周华虽然想挽留他,可小三子去了河南会有更好的发展,为小三子着想,也不能耽误他的美好前程。回南平过暑假的吴箫和高青锋也不知道是否该去挽留。周华忍痛割爱,把小三子劝走了。

小三子含泪告别“华鑫”,离开南平。跟着父亲去了河南“少林真一”。

常彪和李克怅然若失!

没有留下通信地址、小三子也没有传呼机和“大哥大”,他就这么消失在了常彪、李克、周华和刘文俊的惆怅里。

赵四海不但惆怅,还很愁闷。

洪琛的弟弟“洪三”在“花苑新街”这一带收“保护费”,手下有一帮“小弟”。李克和常彪他们在“四海欢歌”的事情发生后,赵四海虽然有些不开心,但没想着去报复。可是,洪三不同意。他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你店儿被砸了,我要是不出头,别人怎么看我?”

洪三让“光头”又找了两个“小弟”,硬是带着赵四海去找李克他们。

赵四海在这里没有势力,还要仰仗洪三,只好和“光头”他们去了。本打算和李克好好聊聊,可还是不好意思面对,加上“光头”他们几个怂恿,赵四海也没了主意。

不过,赵四海知道“光头”他们三个肯定不是李克和常彪的对手,也就放心了。

看到李克把“光头”他们三个一顿揍,坐在车里的赵四海忍不住笑。出租车司机感到奇怪,一会儿看看赵四海、一会儿看看外面……

回到歌厅的时候,小翠儿问道:“赵哥,出气了?”

“哼!”赵四海感觉小翠儿倒是很可气,“你以后注意点儿!”

“咋啦?赵哥。”

“别瞎整!宰人舒服啊?”

“我……”小翠儿倒是觉得委屈了,“我不也是为了店里多挣钱吗。”

赵四海不想和她说话了,气呼呼地转身出去。

小翠儿愣愣站着,一双紧绷的眼睛眨啊眨。

2

去年,常龙离开武馆的时候,周华就想整顿一下武馆。现在小三子又走了,来武馆的学员也少了。并且,在武馆学习传统武术的一些人当中,也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把习武当做时髦或是一种炫耀,极不严肃。周华觉得,功夫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武德”也很重要。可是怎么去做,她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还是去找刘文俊吧,她相信刘文俊的才能。

清晨,周华去了大舞台。

听周华一说来意,刘文俊认为周华的想法很好,“武德”是该成为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了!

“什么都是素质建设占据首位!”刘文俊说,“没有好的素质、优秀的素质,是很可怕的!”

“就是!立德修身吗。”李克赞同。

周华说:“文哥,那就讲几个有关武德的故事,让大家知道品德的重要。”

刘文俊说:“讲那些尊师重道的故事也不是没有用,可我就去讲几个故事?”

周华说:“文哥,那你的意思?”

“我想从宏观上讲一讲。”刘文俊说,“不要太具体。”

“行!”周华说,“只要对学员有利,文哥你就随便讲!”

“那好!”刘文俊说,“我准备准备!”

刘文俊也确实有话要讲。他预测,最多十年,“国学热”必将又是一股潮流。到那时,自己再讲“国学”就步人后尘、索然无味了!

一个星期之之后,关于“素质建设”的大课在武馆练功房开讲。

周华看着学员和教练,说道:“下面!就请刘文俊给大家讲一讲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周华说着就带头鼓掌。

说是讲“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刘文俊让周华这么说的。因为他担心一说是讲“素质建设”怕学员反感。当然,他要讲的素质建设与传统文化还真的相关。

在掌声中,刘文俊走上练功房内新搭建的讲台,既不拿书、也不拿本,看看大家,说道:“今天,谈谈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内涵深广,实在无从谈起。那么,就从当下即将兴起的'国学’来作为开篇吧。国学,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广义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研究的总和;狭义说,国学就是传统儒家学说。广义国学包括:语言学、文字学、儒家学说、道家学说、诸子百家学说、中国化的佛教、民俗、民间艺术、文学、戏剧、建筑、音乐、绘画以及古代科技历史哲学等等。当然,也包括传统武术。狭义国学就是儒家文化,具象于四书五经,也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和《春秋》。”

言简意赅。大家安静听着。周华也觉得清晰明了。

刘文俊稍作停顿,接着讲:“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悬思-苦索-顿悟’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须经过这三重境界!有人总结,成功者需要具备16种美德:自信、勤奋、忠诚、专注、团结、进取、坚强、诚实、尊重、宽容、善良、幽默、克制、赞美、勇气和谦虚。这些,在国学典籍中多有叙述。如《列子》中的《愚公移山》,说的是自信、勤奋和坚韧;《木兰诗》中的花木兰代父从军,表述了勇气、善良和尊重;《三国志》中刘备三顾茅庐,呈现着专注、进取和谦虚;《晋书》中的祖逖闻鸡起舞,展现了勤奋和坚强;《史记》中的'将相和’,赞美的是宽容和团结;东方朔劝诫汉武帝,忠诚中带着幽默和勇气。”

刘文俊看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很开心,就继续讲下去:“中国要发展、要崛起,这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祈盼!而中华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道德经》中有'尊道而贵德’的文化理念,就是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注重自身修养。国学,构成了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并丰富其内涵,对促进人类进步,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人们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决定了人生观、进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孟子》有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国学经典,尤其儒家典籍中,更是多有忠诚仁爱信义之说。诗词曲赋中,名言警句更是不可胜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表现出不因逆境、挫折而放弃理想抱负,充满坚持真理和顽强追求的乐观豪迈气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其高尚的情操令人快意击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奉献精神感染着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求知求上的进取精神十分可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满是厚德载物的和谐画面!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多么激昂壮阔、气势磅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何其励志!毛泽东主席的好多诗词,今天读来,仍然意义深远,给人以鼓舞、以鞭策。民族振兴、民族复兴之路上,有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之空间、之梦想,更需要'不到长城非好汉’之顽强、之拼搏,需要'踏遍青山人未老’之无畏、之豪情,需要'人间正道是沧桑’之笃实、之进取!”

刘文俊抑扬顿挫的语言和手势,让人振奋。

李克竖着大拇指,心潮澎湃。

最后,刘文俊指出了要点:“国学之道,在于修身。了解国学、学习国学,不仅仅是为了知道多少典故、记住多少文章,而是通过国学,培养优秀的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国学中所蕴涵的政治之道、人生之道、文化之道和修身之道有益于我们的现实需要与未来成长。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由此树立优秀的道德品质,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进取心。国学是根,国学是魂。以国学奠基,才能坚实底蕴;以国学铸魂,达到立德修身。今天,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热爱国学、珍惜国学,以国学之魂熔炼修养!培养和树立自信、勤奋、忠诚、专注、团结、进取、坚强、诚实、尊重、宽容、善良、幽默、克制、赞美、勇气和谦虚的品德,走好自己的人生!谢谢大家!”说完就是一个鞠躬,然后走下台去。

距刘文俊这篇“讲话”不到十年,刘文俊预想的“国学热”就在全国沸腾了。

作者简介

闲倚天边,本名张涛,1965年农历八月十五出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喜好古典诗词曲赋、传统武术、建筑雕刻、硬笔书法……秉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理念,同道为友,共同进步。

云舒养心殿
[01/01]

许我一寸光阴,还您深度宁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