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病从痰论治举要 眩晕重证 痰扰心神 心悸欲脱
临床上常把难以辨识、异乎寻常的疑难奇证称作怪病。中医认识大多从痰着手,如《寿世保元》中说:“一切怪症,此皆痰实盛也。”《医学入门》有“痰火所以生异症”,故有“怪病责之于痰”之说。我兹追忆临证中治愈的数例怪病,举要如下。
再诊:月经已来二日,血色淡暗,有少许小血块。望舌淡白、边有齿痕苔薄少,脉沉尺弱,再改处以四物汤加味。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黄芪20克,肉桂6克,炙甘草6克,芥穗6克。6剂。
1.眩晕重证(美尼尔氏证,脑震荡)
李某,男,40岁。眩晕一周,加重伴呕吐一天。患者一周前骑摩托失事,车翻摔倒,幸只腿部表皮擦伤,除略头昏外,行走骑车如常。二三天后,眩晕逐渐加重,剧时感觉房屋旋转,呕吐食物、清水。被迫平卧、闭目稍止,以致翻身不敢过猛,先要慢慢转过头,再移动身体,稍有不慎,即引发剧烈眩晕呕吐,几至没有休止。查患者体型丰胖,面色晦暗。T366℃,Bp11/7KPa,颈软,发作剧烈时眼球震颤。心下痞满,舌淡润苔白,脉沉弦滑,曾用爱茂尔、巴比妥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拭按外力震伤,痰浊内生,上犯清空论治,先针刺晕听、内关穴(双)。内服小半夏加茯苓汤:
处方:半夏18克,茯苓30克,生姜20克。2剂。四五个小时服一次,一日内分4次服完。
再诊:呕吐止,眩晕轻,再以降逆下痰、调补中焦治标顾本。方为:旋覆花(包煎)、党参、天麻各10克,茯苓、生姜各15克,半夏12克,益母草30克,琥珀3克(另色冲服),炙甘草6克。3剂。服完眩晕不作,能外出散步。
三诊:再予二诊方,3剂调理,遂康复如初。
按:眩晕如此重证,我实觉棘手,即告家属转院治疗,因病人及家属怕路途颠簸,坚持在家先观察治疗。先予针刺是缓其急,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利膈间痰水以急治其标。待呕吐、眩晕少减,再以旋覆代赭汤降浊升清,消痰补中。加茯苓有双重作用,加天麻祛风痰,止眩晕;结合有外力损伤史,再加琥珀、益母草入血祛邪、利水镇惊,其病渐愈。
2.痰扰心神
杨某,女,42岁,农民。1994年冬日,感冒达月不愈,加上事不遂心,纳食渐少,时热心烦。一日外出而归,抵家即胡言乱语,惊悸不安,如神鬼附身之状,以邻里新近亡故之人口气说话,吵闹,折腾已两日。家人近邻闻之惊骇,邀我往诊。时适患者略微安静,问话合作,谓胸闷,心烦甚,遂又自言不休,语多无序,舌红苔白,脉弦滑数,试按痰火扰心治疗。治之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处方:柴胡18克,黄芩、党参各12克,半夏、生姜各15克,生大黄10克,桂枝6克,茯苓、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生铁落50克,白金丸3克,大枣4个。3剂。
一服安静,再服神清,3剂服完病愈。
按:外感缠绵不愈加以情志影响,郁而生痰化火,痰蒙心窍,神明被扰,即现如鬼神附身之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化痰镇惊,开郁扶正之功,加以化痰开郁的白金丸,故其愈病也速。以《伤寒论》茯芩甘草汤加味之。
3.心悸欲脱
稀某,女,38岁。发作性心悸头晕眼花4年,既往发作时曾在西安某医院检查,谓心脏正常。1994年初秋,烈日下劳动而归,恣饮冷水后即刻胃脘满闷,心悸头晕,服西药不能控制,渐至心悸冲胸,身体震栗,心中恐怖,眼花时见异物。邀余往诊:患者平素身体盛壮,询得胸闷气短,手足不温。望舌润苔白,脉沉缓而滑,按以痰邪作祟治疗。以《伤寒论》茯苓甘草汤加味治之:
处方:茯苓30克,茯神、桂枝各10克,生姜20克,炙甘草6克,琥珀3克(冲)。
1剂后胸闷心悸即轻,服完诸证悉除。
二诊:处以苓桂术甘汤,嘱病人服20剂,随日1剂,服完后至今未犯。
按:痰饮引起的疾病,因其病机虚实夹杂,标本同病,加以痰随气机升降,无处不到,游走不定,故其临床表现往往多种多样,如痰饮久伏,阻遏阳气,还会出现手足不温,背寒如掌大,胸痹,头晕眼花等“痰阻如羸状”,若从痰论治,怪病不怪。此案病人素有痰饮内伏,暴饮冷水引发,水饮凌心则心悸作;痰饮上犯清空即头晕眼花。临床见证虽繁,然痰饮中阻则一,治以茯苓甘草汤化痰利水通阳,加琥珀镇惊活血利痰,病情控制后,宗“痰饮病,当以温药和之”法则,再以苓桂术甘汤温扶少火以杜生痰之源,其病即愈。
——此文于1996年5月,曾在全国中医血证、痰症学术会议上交流,发表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6 期第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