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果园|竹林居夜话

倘若自家院子里,有一块不大不小的果园,那该有多惬意。我们“竹林居”,就拥有一块四季常青的果园。它给我们带来温馨,也带来味蕾上的享受,它是我们童年舌尖上的果园。

果园里,龙眼树唱主角,配角五花八门,有芭蕉、木仔(番石榴)、桑椹、两雾(仙人果)和黄皮,多为潮汕特色果树。一道围墙,隔开田野,围住一片绿色、一片清静、一片悠闲,围住孩子们的秘密。

借助密密匝匝的树冠、枝桠,我们常在这里玩军事、捉迷藏。上窜下跳,个个灰头土脸。有时为了逃避家长差遣,暂躲树上,假装不在。有时在外边“闯禍”,不敢回家,在果园里隐蔽,观察是否有人前来告状。家长估计不足,找不到我们时,大多没往果园想。

在果园里,我们也有温文尔雅的时候。一到养蚕季节,我就开始养蚕,“初级阶段”在纸盒里养,桑椹树的桑叶正嫰,吃个够。蚕儿长大时,为了让其大饱口福,索性把它放在桑椹树上。有时观察蚕儿在枝叶间吐丝结茧,也蛮有趣。我的蚕儿养得白白胖胖,与同学比,没人比得上。桑椹树不是到处都有,我常常摘些桑叶送给同学。那些日子我书包里常带蚕盒、桑叶,一旦被家长发现,免不了挨骂。

龙眼花开了,黄皮花开了,春天来了。花儿不大,却开滿枝头,蓬蓬勃勃。大人们关心的是花,我们关心的是果。每当暴风雨来临,多少目光投向那些柔弱的花,风雨过后,若残花遍地,无不叹息。若经受几劫,仍花滿枝头,便不由赞叹说:“今年有水果食了!”

花儿变成了小果子,同我们一起慢慢长大。一到进入秋天,我们就格外关注这些果子了。桑椹果子多,熟了一茬又一茬,每天都能偷食解馋,只是果汁有颜色,每天的手指都一片蓝紫色,难以洗掉的“证据”。木仔熟得早,我们也光顾得早。大人们发现,木仔总是不熟,他们哪里知道,刚有几分熟,就被我们偷吃了。这时候男孩子的粪便里,都是消化不了的木仔籽,有的吃着吃着,竟拉不出屎来。这才有几天老实的日子,才有一些木仔熟了。当吃到甜脆不涩的果子时,这才后悔当初的心急。可是到了来年,依然故伎重演。

龙眼熟了也很迷人。满树果子一串串一团团,偷吃多少都难以发现。一到晚上,我们便出没在龙眼树上。龙眼吃多容易上火,第二天声音发哑,就知道偷吃龙眼了。听大人说,吃了龙眼喝几口盐水就没事。说的无心,我却记在心里。一天晚上,龙眼吃多了,从树上下来,便径直回屋睡觉。我和祖母的住处紧挨伙房,便摸黑来到灶台前,从水缸里打上水,撒上盐,一切都蹑手蹑脚,尽量不出声响。不曾想,刚喝一口,就听祖母在床上说:“又去偷食龙眼了!”
那棵黄皮树,就长在果园朝外的角上,十分显眼。这种果树稀少,不是哪家都有。我们家这棵,品种好,味美,产量也多。同样避免不了被人偷食,何况它临近外埕,伸手可摘。今天看有几颗果子皮已泛黄,明天就不见了。孩子眼明手快,靠不着时,还会拿小竿子打。眼看一树果子就要糟蹋,祖母急了,有空就去巡视,逮到伸手的严加训斥。我们都怕她,也就有所收敛。到了秋熟摘果时,祖母看到滿树黄橙橙的果子,压弯了枝,分外高兴。这时,她会主动让孩子们品尝果子,在大家吃得美美时,进行了现场教育。
秋天的果园,献上各种果实。收获时,不忘送邻居,送亲友。阿伯家做水果生意,还让他们拿一部分到市上卖,挣点零花钱,皆大欢喜。
我家移居潮州之后,一到果子熟了的时候,父母亲会回去一趟,重温收获的喜悦。后来父亲行动不便,去不了,伯伯的孙子把鲜美的水果送到潮州。几十年后我重返“竹林居”,又见黄皮树和龙眼树。黄皮树虽然枝桠有伤,老态龙钟,却还能结果。

(0)

相关推荐

  • 【西散原创】吴燕妮作品 | 千颗玲珑是家园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夏天,小暑过后,岭南的水果龙眼便陆续成 ...

  • 中国的石硖龙眼发源地原来在这里

    石硖龙眼最大特点是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可谓诸类龙眼之上品.作为我国传统的鲜食水果名种,广泛传播种植于两广一带.在如今全国各地所产的石硖龙眼中,又以广西平南所出产为品质最佳,也最受市场追捧. ...

  • 罗贤花丨家乡的那片龙眼

    正值七月,酷暑难耐,公公在早市买了些龙眼回来,孩子们特喜欢.那是自然,明代诗人宋钰龙就有诗云"外衮黄金色,中怀白玉肤.臂破皆走盘,颗颗夜光珠."说明龙眼很早就有,在我们南方更不是什 ...

  • 民间故事11:猫死了,为什么要挂在桑树上?

    听说 关注的人变得更聪明了! 桑       树       猫 文/陆生作 突然想到桑椹,紫乌,甜. 上小学时,学校四周都是桑树田,一下课,就从窗户翻出去,钻进桑树林,挑桑椹吃.为什么挑?因为桑椹太 ...

  • 作文天地||李浩男:秋天的果园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小镇,那里有我最美好的回忆,其中记忆尤深的是秋天的果园了. 到了秋天,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一颗颗苹果在爷爷的心里就像一面面笑脸.满果园的苹果在温暖的阳光下就像红色宝石一样发出红 ...

  • 家乡的龙眼树

    (作者按:这篇小文写于10年之前,当时感觉平淡:现在重读,居然别有一番滋味.) (本组照片拍摄于2004年) 周末回了一趟家乡.在老家的大姐说:老屋的那两棵龙眼树可能还有一些龙眼可以摘. 那两棵龙眼树 ...

  • 城中村小区的龙眼熟了,租户:只能看看,乱摘的话造成的后果自负

    现下正是龙眼成熟的时节,深圳不少城中村小区中都栽有这种树,附近的居民看见有果子成熟,哪有不摘的,恐怕还没有在完全成熟的时候,离地在较近的一些龙眼早被摘光了,到真正熟的时候也只剩下高枝部分的了. 尽管长 ...

  • 夏天野钓如何选择钓点?这几种地方不要错过,错过了与大鱼无缘!

    夏天温度高,鱼类也相对活跃,觅食欲望高,是好钓鱼的季节.钓鱼时钓点的选择,是每个钓鱼人需要面对的事情.选择一个好的钓点,往往会有好的渔获,钓点选择不好,渔获会差一点点. 大图模式 钓点,就是在水域里选 ...

  • 嵌瓷“斗工”卢芝高|竹林居夜话

    春暖花开,兴匆匆回故乡潮州采风,直奔刚刚获得"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老家金石镇.潮安区宣传部副部长李仲昕是"金石女婿",说起金石的文化亮点如数家珍.说到常见 ...

  • 洽济小庐|竹林居夜话

    绘图:郑鹏 亲人微信群,是我们在云上聚会聊天的"家". 这天,二姐发了一张照片:鸟窝.鸟儿用一根根干藤编织的鸟窝里,三颗花点鸟蛋引来一片赞叹:二姐家的老厝"燕归来!&qu ...

  • 家乡不再遥远|竹林居夜话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脑子里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家乡曾经的遥远. 因为参军,我从一个小镇来到了首都北京.那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贫穷,交通落后,使本来就比较远的距离,变得格外遥远.回一趟家,要坐上一天两 ...

  • 潮乐作伴|竹林居夜话

    除了潮州话,还有一种声音,会让你闻之心头一热,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那就是"潮州音乐".它是我们的"第二乡音". "锄头粪箕筐,三弦琵琶筝". ...

  • 最后的邻居|竹林居夜话

    自从父母亲移居府城竹木门,金石"竹林居"便成了"老厝".半个多世纪前,我懂事时的"竹林居",日间家家户户敝着门,夜里每个窗口都亮着灯.除了我 ...

  • 老舅“断交”|竹林居夜话

    祖母去世的时候,怕我过于悲伤,也怕我为了奔丧影响工作,瞒着我.探家再也见不到祖母,难过了好几天.又听到不好的消息:"老舅和我们断交了." 老舅和祖母感情很深.按照那个年代当地的习俗 ...

  • 蚕姑娘|竹林居夜话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那样贫穷的日子里,我的五个姐姐妹妹都上了学堂,实属不易.竟然还出了个大学生,更是喜出望外.这是大妹林湃的光荣,父亲的光荣,"竹林居" ...

  • “走日本”|竹林居夜话

    日寇侵略我国时,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同样受到蹂躏.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百姓只能逃跑,俗称"走日本". 日军没有从汕头登陆,而是从澄海上来,到了庵埠 ...

  • 10元钱的温度|竹林居夜话

    钱,没有温度. 亲情,有温度. 大姐在家里是"大姐头",许多事都是她在操心.操办.我参军以后,大姐经常给我写信.我如风筝信似线,仿佛没有离开家.在许许多多的信件中,有一封信让我刻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