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加班到进ICU:别和身体开玩笑,真的会死

命重要,还是钱重要?

视频给了最好答案↓↓↓

今天短片的主人公,是个死人。

一个已经离开世界,却没意识到,自己已经逝世的人。

生前的他,每时每刻都在工作。甚至忙碌到,忘记自己已经死亡。

直到看见漫天飞舞的纸币,看见乐队朋友的身边,放着自己黑白照,他才慢慢意识到,自己已不在人世。

他后悔,后悔来不及和妻子说再见,来不及和朋友唱首歌,来不及陪父母吃一顿饭,就要永远离开人世。

他想,如果能重来一次,他一定不会为了钱拼命。可惜人生无法重来。

没错,钱很重要。但比没钱更怕的是,没命。

热爱工作之前

请先热爱生活

我有一个工作狂朋友。

常年23点之后才下班,回家后继续工作,凌晨三四点才睡觉。

每次约他,回答都是一样的:我在加班。

不论身边的朋友怎么劝,他总是说:“没事,我年轻,身体好着呢。”

直到某天晚上,他加班到一点多。凌晨三点,睡梦中的他突然惊醒,心跳剧烈加速脑袋里只听得“砰砰砰”的心跳声,以及血液的流动声。

甚至眼前出现了黑影,就在要倒下的瞬间,他奋力让自己清醒。竭尽全力走下床,打开门,叫醒了室友,迅速被送去了医院。

凌晨四点,冰冷的医院,他躺在CT仪器上紧张得冒冷汗。那时他想,如果没事,一定不再那么拼。

好在检查后并无大碍。

但他无法想象,如果那一瞬,他没有挺过去,也许就再也没有明天了。

后来他仔细回想,那些三四点才睡的凌晨,倒也不都是真有十万火急,非做不可的事。那些看起来忙到饭都来不及吃的日子,忙的也都是一些后来多数想不起来的破事儿。

“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就像是一个魔咒,笼罩在职场人的脑袋上。

可是只有疾病真正来临,你才会真正意识到,什么都不比健康重要。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是空话。

所有人都想着努力工作

却从没想过努力休息

这个时代,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被房子、车子、票子追着跑。

不敢停,不敢掉以轻心,不敢被抛弃。

职场竞争、房贷房租、生活支出、父母养老、子女教育,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保住工作,就是保住吃饭的家伙。

所以每个人想的都是,努力工作。却从没想过,努力休息。

可是如果连命都抵出去了,用命换工作,用命换钱,用命换职位,你觉得值吗?

已故复旦大学教师于娟,31岁确诊患上乳腺癌。

生病之前,她不顾一切地熬夜、工作,饮食作息无规律,一年到头没有休假的时候。

她说,她和大部分人一样,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只得拼命赚钱。

在得病之后,她开始重新思考生命,在微博中写道: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在日本有一个词叫做【过劳死线】,指的就是一个月加班80小时以上的话,发生过劳死的可能性会升高。

国内总能听说996。早9晚9是12小时,去掉一小时的休息时间是11小时。一个月20天就是220小时,相当接近这条线。

根据大健康数据,我国有七成人有过劳死危险,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每年猝死人口高达55万。

天涯副主编金波在地铁上突然晕倒猝死,年仅34岁。朋友说,「他每天时间排得很满,常有熬夜工作的习惯。」

成都某通信工程公司IT技术骨干杨菲,年仅34岁,倒在了办公后回家的车上,从此再也没有醒来过。

生前杨菲曾发朋友圈说:每天下班都有一种要虚脱的感觉。杨菲工作面十分广,随时待命在身,两台手机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年仅44岁,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导致心肌梗塞去世;

28岁的网易女编辑过度劳累离世,生前曾劝人别熬夜;

交大毕业的女硕士潘洁,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钟,突发急性脑膜炎,不幸去世。

我们常觉得疾病离我们很远,总是心怀侥幸地活着。可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临。

我们都应该明白,再牛逼的人生,也需要健康的体魄来完成。

活下去

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疾病不仅能毁掉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家庭。

今年年初,刷爆全网的《流感下的中年》,一场病,一个月,就让一个中产家庭进入赤贫。

最近爆红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慢性白血病病人,吃一瓶正版药,要4万块。

影评底下,有许多重症病人的家属讲述经历。

其中有一条是,家人罹患卵巢癌,国外出了靶向药,药效很好,前提是必须坚持吃。

药费6万块一个月。为了吃药,病友已经卖掉了北京一套房。

如果能救回来,还算苦尽甘来。

一旦离世,亲人要经受多大的痛苦与打击。

健康,不只是头等大事,更是一种责任。

原苹果CEO乔布斯在临终遗言中说:

此刻,在病床上,我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社会名誉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了。

活下去,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所以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健康,尽一份力吧:

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警告

多锻炼,早休息

有计划地给自己安排休息时间

所有人让你往前跑时,不要逞能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一步到位,但可以在每次小进步中,触达目标

心态要松弛,工作与生活要有弹性

戒掉碳酸饮料,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

定期体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