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在某个地方会不会有一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她们会过着怎样的生活?这一切听起来或许不太现实,但实际上这种事件却真实存在过。曾经在圣丹斯电影节展映的这部纪录片--《孪生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曲折离奇的真实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三个孪生兄弟因为某种实验,分别被安排在了蓝领、中产、富裕三个家庭领养,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处于三个不同的家庭环境中:
有了诸如此类众多的不同,19年后,这三个孩子还能惊人相似吗?故事还得从1980年说起,那天,一个名叫鲍比的少年,第一次踏进了他的大学校园。作为大一新生,鲍比对未来的校园生活感到无比好奇,可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同学和老师们竟然像已经认识他很久一样,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还有女孩会冲过来,给他一个吻。并且亲切的称呼他为艾迪。艾迪是谁?在艾迪的一个同学帮助下最后两人相见后才俩人同样是否被领养的孩子。被不同家庭领养的双胞胎终于找到了对方,那种欣喜与感动,让两个人都欣喜万分。这种奇遇很快被人口口相传。连《纽约时报》也报道了这个新闻。有人在报纸的照片上,看到了两个与自己的朋友大卫长得完全一样的人,而“领养”、“生日是7月12日”这些关键词,也让人不得不相信——这并不是双胞胎,而是三胞胎!在无数采访中人们也惊奇地发现,虽然他们成长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家庭,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爱吃中餐;都喜欢抽一个牌子的烟;都曾是摔跤选手;甚至对女性的偏好都一致。这似乎印证了:基因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要远大于后天环境。当年为什么三胞胎会失散?他们各自的养父母对此意见很大,找到当初的领养机构想讨个说法。后来在记者的调查下发现,三胞胎Bobby、Eddy、David是某个研究机构的重点研究对象,当年领养机构把这3个男孩分别给了蓝领、中产、富裕3个不同阶级的家庭中领养,目的是研究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环境下长大,会有何差异。
被富人家庭收养的Bobby,养父母是医生和律师,他出身优越,受过良好的教育,性格温和,彬彬有礼,待人和善。
而中产家庭收养的Eddy,养父是严厉的高校教师,他的教育方法非常粗暴。
被贫困家庭领养的David,养父母是移民,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以经营一个小杂货店谋生,收入不高。
三兄弟相认后合伙开了一家餐厅,名字就叫「三兄弟」,餐厅赚了不少钱。可后来餐厅的经营很快迎来了波折。同时三兄弟被当成做实验品的信息也渐渐浮出面。这导致了三个人后来的命运就此改变。Bobby退出了生意,他个性比较保守,但比较有主见,后来生活得也最好;备受打击的Eddy患上了躁狂抑郁症,在一段时间干预治疗无果后,在家中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个性居中的David,日子过得也还不错,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三兄弟的性格,也有不同,鲍比较为保守;艾迪性格可爱、容易情绪化;大卫性格介于鲍比、艾迪中间。鲍比的养父是一名医生,养母是一名律师,家庭成员基本上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衣食无忧,居住在美国最负盛名的“富人区”。
鲍比的养父母工作非常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总是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帮助他成长为健全的人。
艾迪成长于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养父也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
但有些不同的是,艾迪的养父非常保守,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也十分严苛,从小到大,艾迪都与他缺少沟通。
大卫的家庭是受教育程度最低的,养父母都是移民,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
他们经营着一家小小的杂货铺,勉强能够维持温饱。
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也不算很有钱,大卫的父亲却是三位养父中最温暖而幽默的,他有大量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与孩子平等沟通。
而成年后的大卫,也成了三兄弟中最乐观外向的人。
这个研究在当时是被秘密进行的,当年这项实验的负责人——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彼得·纽鲍尔已离世。而最后的研究资料都被封存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直至2066年,在此之前,这项实验将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但是从这件事,其实侧面反映了,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一个孩子,如果能在家庭中得到足够的温暖和快乐,他就会学会乐观的面对生活,哪怕遇到困境,也会理性看待。余华说:先天基因奠定了你是一个什么人,后天培养决定了你可以成为一个什么人。她的意思是,先天条件给了一个孩子是面粉或是水泥的性状,你想要把他打造成什么形状,靠的是后天的拿捏。父母影响了孩子认知、习惯和行动,对孩子的性格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简介:Elle,有言Kids作者,希望孩子拥有强大心态的辣妈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