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体桑拿都可以欣然接受的人们,怎么一穿上衣服就不愿意说话了呢?!

Yee君说——

如果你在芬兰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得了语言障碍症,我真的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在这个沉默是金的国家,多一句废话都是一种对呼吸的浪费。相比于东亚文化中的交谈礼仪和关切式的问候,芬兰人的社交文化就像他们土地上的寒冰,冷漠却也可以被融化,如果你很好奇我在说什么,买张去芬兰的机票,那里不止有让你沉醉的风景,还有谜一样的芬兰人民。

你是“精神上的芬兰人”吗?给自己贴上一个便利的标签,就像是一种无形的解释,会减少心理上的压力,更加坦然。或许在信息洪流纷扰的生活里,这样的做法,能让我们寻求到一片清净无扰的空间,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

那么,芬兰人的沉默、不闲聊,到底是刻板还是直率?

本文就为你揭示芬兰人这种行为表现的内在原因。每个人都可以在沉默的属于自己的时光里,让生命更丰富……


几年前,在我第一次去到赫尔辛基时遇到了我现在最好的朋友汉娜,那是一次有些无奈的咖啡约会。因为在这个城市里我没有任何熟人,我只是想找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陪陪我,并且她是我的同事,尽管我们当时不是很熟悉,但至少她符合这个条件。

喝完咖啡后我们去吃晚餐,在这四个小时的过程中,我们对政治、宗教、性和生活进行了深入探讨,而这些话题通常是相识多年的朋友才会一起谈论的。一年后,我再一次飞回这座城市,而这次我是以她的伴娘的身份出席,我至今仍然惊讶于我们之间突飞猛进的关系。

当我问她为什么我们能这么快的成为好朋友时,她诚实的告诉我:“芬兰人从不说废话。

然而,据我后来观察到更多的是:如果芬兰人认为没有重要的话题可以讨论,那他们压根就不会跟你说话。他们甚至还有一句谚语是“沉默是金,聊天是银”。

在芬兰人眼中,亲密朋友之间在社交场合之外的闲聊是没有必要的。他们会和咖啡师聊天吗?那也仅限于告诉咖啡师他们想点的咖啡的名字。无论是坐着,走着,还是站着,他们都不会关注到旁边的陌生人。(为了说明这一点,芬兰会经常讲出这样一个笑话:人们站在公交候车亭外,而不是站在候车亭下面。)如果你是外国人,恭喜你——你可能是那些沉默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最大声的人。

在芬兰,有200万个桑拿浴室是完全裸体沐浴的(通常是分性别的,但是这一规定往往会因为结伴的朋友而被打破),芬兰人似乎在这时不会因为过于亲近和隐私问题而害羞。但一旦他们穿上衣服,一切开放的状态都结束了。

芬兰人通常会放弃其他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交谈礼节,而且通常认为没有必要在社交时间会见外国同事、游客和朋友。蒂娜·劳塔维拉曾经是芬兰拉普兰地区的一名英语教师,她介绍说,她的部分工作就是向她的年轻学生介绍闲聊这一概念。

蒂娜·劳塔维拉说:“我们在课上有一个练习,就是你必须假装第一次见到某人。”“你们必须假装是在咖啡馆或公共汽车上见面,并且假装彼此不认识,然后找机会聊上几句。”我们把所有可用的话题都写在白板上,这样他们就不用纠结于要讨论什么了。“我们尽力去引导这些学生,但他们还是觉得这一行为实在是很难。”

住在赫尔辛基的18岁芬兰学生艾琳娜·杰弗莱夫带着一种怀疑的表情回忆起类似的练习形式。由于电视和电影(主要是用英语播放的),她已经熟悉了非芬兰的交流方式。但即便如此,她也不得不忍受一系列“点对点”式的家庭作业。

“这些作业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对话”她解释道。“答案已经给我们了。而我们被教导对问题做出以下回答例如:“我很好,你呢?”“你妈妈好吗?”这些看起来是帮助我们更清晰表达自己意思的练习真的有些愚蠢,就就好像我们不知道怎么聊天一样。“这种作业的设计是非常奇怪的……好像所有的问题有正确的答案一样。”

当被问及是否希望芬兰社会更加开放时,艾琳娜·杰弗莱夫给出了一个荒唐的例子,比如把一本书丢在地铁里,然后大声嘲笑自己。她说,这也许能让陌生人和她一起通过笑或评价这件事来承认这种情况的愚蠢。

关于芬兰文化中为什么有保持沉默这一传统,有更多的关于这个的假设而不是答案。蒂娜.劳塔维拉认为,他们标志性的直率性格与芬兰语的复杂性以及城市之间距离较远有很大关系(蒂娜·劳塔维拉的理由是:如果你为了见一个人走了很远的路,为什么你要浪费这个时间去见她呢?)

然而,赫尔辛基大学的欧洲历史学的教授劳拉·科尔布教授从一个比较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她说:芬兰人不认为他们的安静或不愿意闲聊是消极的态度。相反,每一种文化都根据他们的社会规范来评判另一种文化,因此,沉默的芬兰人在情绪化的民族中普遍给别人留下了一种刻板印象。

她解释说:“当你从邻居的视角看芬兰人时,这种沉默的印象就更加明显了。”“例如,过去讲瑞典语和德语的人来到芬兰时,他们把芬兰人视为沉默的公民,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芬兰人不讲瑞典语或德语,而且要在社交场合中保持沉默。”

其实芬兰有两种民族语言——芬兰语和瑞典语。芬兰人在六、七岁时就开始学习英语,这是因为当他们用芬兰语或德语表达自己时,许多人往往会选择什么也不说,而不是冒着让别人理解而去讲很多废话的风险。也就是说,对他们而言,沉默才是舒适交谈的一种方式。

这一观点得到了奥卢大学研究员安娜·瓦塔宁博士的支持。安娜·瓦塔宁博士即将开展的一项研究“芬兰人在互动方面的失误以及芬兰人沉默寡言的刻板印象”表明,芬兰人确实是通过一种舒适的沉默来交流的,尤其是在熟悉的人之间。

她在给我们的电子邮件中解释说:“这与语言的结构或特点无关,而是与人们使用语言处理事情的方式有关。”例如“你好吗?”是最常出现两个刚认识的人之间的问题。在说英语的国家里,它主要是一种问候语,而且不需要严肃的回答。相反,芬兰的被调查者更加期待一个“真实”的答案: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往往会开始讲述他或她目前的生活,分享一些新鲜事,或者他们的工作最近情况如何。

不过,《芬兰人的噩梦》一书的作者说,当芬兰人选择不参加随意的谈话时,他们也会对对方有很大的尊重。为什么要冒着让别人感到不舒服的风险而去闲聊呢?

我认为芬兰人很重视个人空间,”她说。“如果你不认识别人,你就不想打扰他们。”他们可能有自己的时间,或者他们不想让陌生人来打扰自己。多数时候人们都很有礼貌的,保持一定距离的。

但他们对逃避闲谈有一种非常普遍的倾向,以至于这种倾向已经成为芬兰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东西。一级方程式赛车手基米·莱科宁的标志性形象就是他简短而轻松的聊天方式。漫画中把芬兰人缺乏闲聊刻画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形象甚至走向了国际:由于《芬兰人的噩梦》一书在中国出人意料地大受欢迎,那些不喜欢社交互动的青少年称自己是“精神上的芬兰人”。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芬兰社会似乎更倾向于开放一词。然而,这种开放的过程形成的很慢,对芬兰巧克力公司Goodio的首席运营官尤西·萨洛宁来说,在洛杉矶生活的两年让他希望自己能把美国的开放精神更多的引入自己的祖国。

“当我回到芬兰时,我去咖啡店喝咖啡时,朋友们的寡言沉默让我差点感觉自己被冒犯了”他回忆道。“那次大家说的话只有‘你想要什么?’”他说:“我住在洛杉矶的时候,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我觉得美国式的生活很有趣……我觉得和大家多些交流或闲聊没什么坏处。”

芬兰人在尊重彼此隐私的同时,还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一起交际,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想法。但就目前而言,它只是芬兰社会的一种不合实际的期待。在芬兰你可能不会和街上的人说话。但如果你幸运的话,有时候一个陌生人会很快成为你的朋友,告诉你关于她的一切。

END

作者:Laura Studarus

译者:Sara Yang

编辑:杨柿子

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在译言发布

原文标题:How the Finnish survive without small talk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