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青岛,王挺镜头下的的城市生活百态

本组老照片的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岛城资深纪实摄影家王挺老师,在已经发布的二十余篇、数百张老照片里,生动的再现了三十年前青岛城市风貌及民生百态的淳朴岁月,是一段珍贵的城市记忆,也不失为一段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岛城市状况、民俗风情的珍贵资料。
今天带给大家的照片同样是王挺老师1985至1995年之间所拍的街头纪实精选,授权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独家编辑发布,不知是否能勾起老青岛曾经的美好记忆!
青岛的街头巷尾,有着一些只属于这座城市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失了很多,还有很多仍旧在我们的生活中。三十年前的城市生活百态,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留下了温馨的记忆。
台东街头,那时的通缉令经常会在主要马路街道上看到。

莱芜一路街头的拉呱老人

天主教堂前的露天画展

还记得中山公园内的这些表演吗?今天再次看到照片,莫名的一种心酸。

这一张也是中山公园内的表演,玩蛇表演,很多人都还会有记忆。

太平路上的计划生育宣传牌,中华民族的生存大计......

第一海水浴场,学游泳的孩子。

大保险圈,几代青岛人的美好记忆。

第一海水浴场

国货公司内的童车,可惜我们小时候没有这么高档的待遇。
高密路,深深的老里院,面对镜头好奇的小女孩。
延安三路,湛山小吃店,又想起了现在世贸大厦位置的“湛山大包”了,可惜还没看到它的照片。

湛山托儿所,小时候非常羡慕那些能上托儿所、幼儿园的小伙伴们,我们家的几个孩子都是从小在仲家洼的胡同里玩大的。

德县路彩票抽奖摊前,期待中奖的人们。

镇江路,一家理发店外

公交车上,那时还能在车上吸烟,现在看看是挺奇怪的。车窗外是华联商厦广告,刚开业的华联商厦广告牌很多地方都会看到。

单身聚会报名处,就是“相亲“呗~可以说是婚介所的前身吧
汇泉路,远望的老人,大海、帆板、老人,像是一幅静物画。

河南路准备出摊的老汉

湖北路上的外来务工者
中山路上的横幅“人民需要气功”,马路对面横幅“为人民服务”,很有意思。

小港一带的理发店,后来很多以美容美发名义的小店,慢慢的变了味道。

台东,看广告牌子上的香烟,盖哈、一马、金马、精图、盖图......,青岛真出了不少烟,开始都不错,过些时间就慢慢不行了。

镇江路上收旧家具的
第一海水浴场,优秀好奶爸~
中山路,穿着时尚的女人

八大关,练气功的人,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掀起了一阵狂热的气功潮。

栈桥前的街头按摩摊,曾经很好的一个街头行业,也是残疾人再就业的一个好机会,可惜后来被一些乌七八糟的人给搅乱了,变了性质。

太平路上的鸣冤者

太平路上的儿童绘画比赛

天桥下的遛鸟人

辽宁路·街头拉呱

台东·割肉摊,这个老青岛绝对记忆深刻。割肉就是去肉店买肉,青岛人不说买肉,习惯说割(ga)肉。

台东·偶遇,捡拾柴火的与卖冰糕的妇女
延安三路,街头走过的务工者。

云溪路上的茅房

征集服装展评大奖赛排练

阳光可爱的青春少女

待拆迁的教室,忘记是台东的哪所小学了。1989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并号召全国各族少先队员向赖宁学习。“学赖宁做党的好孩子”,也是一代孩子们的记忆。

芝泉路上,希望工程爱心奖券宣传。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动的这场规模庞大的社会救助运动,由此引发的争议和思考也是影响深远。

看着旧影中熟悉的街景,仿佛又让我们沿着时光的脚步,重返那些难忘的岁月,在老照片里寻觅那份特殊的记忆情怀。

记忆的档口,镜头下仿是另一个时代,而它们曾经就在我们身边,或慢慢消失、或慢慢沉淀于模糊的回忆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