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四十年代珍贵老照片,青岛近代工业的剪影!
2月13日,日本京都大学公布了四万余张1937—1945年间由日本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拍摄的中国老照片。因这些老照片多数没有标注拍摄时间和地点,岛城部分文史学者及爱好者经过长时间筛选识别,将其中涉及青岛的老照片分拣出。之前曾经陆续发布过多篇,受到了各界极大关注与热评,这些照片也基本都是首次发布。
本期推出的是岛城文史爱好者谷青,他在其《青之岛》公众号里特别推出了《“京大”青岛影像志》系列图文,现与岛城读者朋友先睹为快。
伴随着青岛城市化的开端,近代工业便被引入青岛。可以说起点并不低,但是产业结构有点单一,在德租时期能够存留发展下来的,国家资本占了很大一块。到了日本占领之后,工业格局比过去要宽的多,覆盖了很多行业,但仍以轻工业为主,其中纺织业是重要一块。在中国收回青岛之后,为中国民族资本提供了一个15年左右的发展时期,可以说民族资本发展短暂的黄金时代,但这个阶段,日本资本的势力依然很大。在日本第二次占领后,青岛的民族工业已经没有自主权了,完全是被日本裹挟、掠夺式的发展。由此可见,青岛近50年的近代工业发展史可以说曲折回旋,波澜起伏。下面所展示的,正是当时青岛工业的一个缩影。
青岛的火柴生产起步于1916年。 日本大阪磷寸株式会社首先在青岛创办山东火柴公司,此后众多日本企业相继设厂,几乎垄断了青岛的火柴市场。
1928年,民族企业家江一山等人集资75万元,创建华北火柴厂(即青岛火柴厂前身),10月开工投产,厂址位于当时的利津路20号。
1931年后,由于“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除振业和华北两个火柴厂产量有较大增加,又有信昌、明华、振东、鲁东、华鲁、兴业、华荣等火柴厂相继投产。到1934年,青岛已有大、中、小火柴生产厂十三个,成为全国重要的火柴生产基地,产品销往陇海、津浦、胶济铁路沿线的广大城市和乡村。
华北火柴公司一直是日资工厂有力的竞争对手,1938年日商强行入股,资本金达到100万元,青岛磷寸、山东火柴、华祥磷寸等日商均成为大股东。此后,日商在火柴业的势力超过华商。1939年成立日伪政权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对火柴生产实行垄断。
东亚蛋业的前身为茂昌公司,其全称为上海茂昌蛋业冷藏公司青岛分公司,创办者为奉化人郑源兴。公司1930年竣工投产,地址位于当时的商河路四号,现建筑犹在,变更为商河路24号,解放后,逐步发展成青岛罐头食品厂。
19世纪末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向西方出口鲜鸡蛋以及鸡蛋产品,以英国为第一位,次为法、德、比等国。鲜蛋以外的蛋产品有冰蛋白、冰蛋黄、蛋片、蛋黄粉、甘油密黄、硼酸粉盐黄等。最后这张图片应该是出口国外的蛋业产品。
1935年,日本人在沧口设立的青岛太阳鞋厂。1944年该厂合并了附近的日本BS制胎厂,改为青岛胶皮工业株式会社青岛橡胶厂。1945年国民党接收后,改为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橡胶厂,1949年后改为化工部青岛第二橡胶厂。
青岛橡胶二厂堪称中国橡胶产业的“黄埔军校”,不仅青岛橡胶六厂、橡胶九厂均分于该厂,上世纪50-70年代末的20多年间援建了山东及全国众多橡胶厂,为其培训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今天山东轮胎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与该厂之贡献是分不开的。
日方此次公开这种资料,目的是希望中日两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人,能够知道这批贵重照片史料的存在,并由衷期待大家利用这些资源,从中精选所需历史资料。如何解读好这批材料,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历史,并从中有所收获,是我们的重要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