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涧龙池,与小白龙的不解之缘(中)
★旅游地点:苏州白马涧·龙池风景区之龙池
沿着湖边的小路往右侧行,先经过凤潭,相对来说凤潭比龙池要小一些,地势在龙池和白马涧之间,算是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吧。
龙池、凤潭,这两名字起得真的挺有味道,哪怕只有七分景色,也因了这对名字,一下子增了两分。凤潭之东就是云谷飞瀑,西端的景点是九曲醉月,大白天的倒是真没看到什么风韵来。
到了龙池边,我们选择登山。旁边的山坡不高,山上岩石嶙峋,有一家三口凹了一个爱心的造型,衬着蓝天白云和蓑草,还挺有感觉。
江南的秋天感觉还没有怎么冷,但是草已经枯得不像样了,可是山里的树叶却还没有红,只露出了一些枯焦的颜色。当然,可能这里的树种也不是枫、槭之类的红叶树。
浮翠亭架在两堵石墙中间,倒是省了它的柱子,只需要把横梁架在墙——再盖个顶。不过浮翠的话,可能要在夏天才能够体会得到。倒是亭后的叶子虽然没有泛红,但也黄得很灿烂。
寻马亭在小山的最高处,与浮翠亭一样,也是依着石墙而建。在旁边还看到座亭子,也承袭了这种风格,还挺有意思的。木结构的精致与石墙的粗犷结合起来,颇有意思。
寿星亭却很正常了,就是一座飞檐翘角的小亭子。站在亭子里,可以遥遥看到心远楼和紫藤长廊。
旁边有块寿星岩,高约5米,远看像一位老人。明代高士赵宦光题写了“寿星岩”三个字,并以自己的名字落了款。
要知道,赵宦光的手迹很多,但是几乎都没有落款,唯独这里他居然落了款,可见他对于这块生动形象又别致的岩石很喜爱了。据说只要你虔诚地去抚摸这块石头,就会吉祥如意,长命百岁。
三山绕龙池的独特地貌,使龙池显得格外清幽,据说这里还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但这种动物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去过好几个号称有这种动物的池啊潭啊,但从来都没有见到过。事实上,即使它真的能够生活在龙池,也说明龙池的水质不错。
龙池于1952年重建,是苏州地区乃至江苏省建设最早的水库。湖面20000平方米,容积水量80000立方米,属于天然雨水和水泉,水质清澈,无污染。
关于龙池,有两则传说。一说是东海龙太子当年为了吴中大地启蒙,在帮助唐僧去西天取经以后,又化成白龙马驮了经书到吴地西部,将狮子山和虎丘山给感化了。到底是跟着唐僧得证正道的小白龙,他的境界那可是比太湖的那条小白龙高多了。白龙马完成了这项工作后,累得倒在了这片吴地的西部山岭中。
那时候东海龙王已经老了,闻讯后赶过来,发现这里风物清嘉,却再不能见到自家的太子,心中伤感,把口中含着的碧色夜明珠吐出来,留下与太子作伴。夜明珠掉到地上后,立即化成了一个碧绿的水池。人们为了纪念这条造福吴地的小白龙,就把它取名“龙池”。
还有一则传说是太湖小白龙了,接着白马涧的那则故事。吴王阖闾死后一年,天下大借古讽今,阳山、华山等的泉流也枯竭了,眼看白马涧也将见底,白马就打算寻找新泉补充涧水。它的道行还不够深,只能请它的父亲太湖老龙王帮忙。
老龙王还真的找到了离此不远的泉眼,可惜泉眼被堵住了,引不出水来。原来当年铁拐李驾云路过的时候酒瘾大发,于是取了葫芦饮酒,可能本来就有些醉意,把葫芦的塞子给掉了,还偏偏无巧不巧的掉到了泉眼上,化作一块石头把泉眼给死死地堵上了。神仙的东西要拿出来还是自个儿动手,老龙王跟铁拐李也没有什么交情,估计请不动铁拐李。
小白龙想了个办法,变成一个顽童,趁着铁拐李睡觉的时候,偷了他的拐杖。铁拐李醒来后大怒,追着小白龙到了泉眼边。小白龙就以取石为条件,把拐杖还给他。堵石一除,泉水喷涌,流向白马涧。为了纪念这条小白龙,后人就把这里叫做“龙池”。
当然,传说故事并非真相,不过看着美丽的水池,听着美丽的传说,自然更能让人心驰神往。
站在山坡上,可以看到池水一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青山碧树,虽然没有漫山的红叶,但黄叶映在池水中也显得挺艳丽。
转到山下,龙池边有一处岩石堆砌,说是“天工石韵”,听名字应该是天然的,不过我感觉还是有后天修饰的痕迹在。
沿着湖滨步道从另一侧转过来,龙池的西部有个景点叫“鱼戏莲峰”,莲峰我们还能理解,估计这座倒映在龙池中的山就叫莲峰或者莲花峰,估计只是和天池花山那座峰同名。但是鱼呢?我们瞪大了眼睛,也没有看到鱼。
沿着池边的木栈道绕回饮马池,按理说还应该经过一段瀑布“流虹飞瀑”,不过我们居然没有看到,虽然看到了一个“流瀑飞虹”的亭子。估计是也是人工瀑布,今天可能没有流瀑,或者我们不知不觉就错过了。
自驾游:苏州龙池
11月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