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想给苏州河装上盖子
国庆前,克勒门的“苏州河边”主题沙龙(点击篮字直达),宾朋满座,围绕苏州河的诗文、音乐绘画和沿岸贯通后的美丽风景让人沉醉不已,很多读者告诉小克勒,听完沙龙,这个假期里就专门去苏州河边走了走。
如今的苏州河美得像一首诗,而为苏州河写下过这么美的文字的人,曾经恨不得给她装上盖子。
著名作家赵丽宏从小生长在苏州河边,见证着这条河流的改变,就让我们通过他的回忆和文字走进苏州河的前世今生。
赵丽宏在“克勒门”
孩提时期 河流清澈 少年英勇
关于孩提时期,在苏州河边度过的那段欢快岁月,赵丽宏先生在《亲爱的母亲河》一文中如是写道:“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苏州河是一条变幻不定的河。她时而清澈,河水黄中泛青,看得见河里的水草,数得清浪中的游鱼。江南的柔美,江北的旷达,都在她沉着的涛声里交汇融和。这样的苏州河,犹如一匹绿色锦缎,飘拂缠绕在城市的胸脯。”
儿时记忆中的苏州河,承载着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她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她蜿蜒在这座城市之中,静静流淌着,仿佛永远都不会变化,会一直这样优雅又美丽地流淌下去……
长大以后 河流黑臭 痛心疾首
然而曾几何时,苏州河的美丽与清澈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腥臭与浑浊。
1987年,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显著的黑线
对于这段不想记起却又印刻在每一个苏州河畔居民们心中的回忆,赵丽宏先生在《亲爱的母亲河》中这样记录道:
“苏州河哺养了上海人,而上海人却将大量污浊之物排入河道。我记忆中的苏州河,更多的是混浊。她的清澈,渐渐离人们远去,涨潮时偶尔的清澈,犹如昙花一现,越来越难得。苏州河退潮时,浑黄的河水便渐渐变色,最后竟变成了墨汁一般的黑色,而且散发着腥臭,污染了城市的空气。这条被污染的母亲河,成为上海的耻辱,也成为上海人眼帘中的窝囊和心里的痛。她就像一条不堪入目的黑腰带,束缚着上海,使这座东方的大都市为之失色。”
赵丽宏先生在三十几年的一篇诗作《一个设计师的幻想》中甚至发出了这样悲愤的呐喊:
还有心酸又无奈的痛心疾首: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这条腥臭的河似乎与这座城市开始格格不入,曾经的“绿色锦缎”如今变成了“黑色腰带”,河两岸的楼房如春天的竹林般拔节蓬勃,而这条昔日散发荣光的母亲河,却蓬头垢面,不合时宜地在这座城市里穿行着。
1993年俯瞰苏州河
从赵丽宏先生的文字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苏州河曾经历过的那一段漫长的坎坷。
儿时记忆中自在玩耍的堆货场变成了破旧的棚屋;曾经摇橹休憩的港口变成了垃圾码头;曾经承载着英雄梦的跳水桥头业已都是杂乱的吊车……
而那条记忆中温暖呵护了无数人的家乡之河,如今竟已让人们避之不及。
罢了罢了,所有美好都已烟消云散了……被污染至如此浑浊不堪的一条河流,还有可能再重回曾经的清新面貌吗?
蓦然回首 美丽如昨 感慨万千
经历过苏州河黑臭时期的那一辈人,可能都觉得要想让苏州河重新变清澈简直是天方夜谭。
赵丽宏先生也在活动现场感慨:“当年我经常去外白渡桥,每天下午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一条分界线,黄浦江是黄色的,苏州河是黑色的,这条分界线什么时候才能消失?我当时觉得不大有希望。想不到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和努力,苏州河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改变了模样,我认为这是改革开放这些年里最美好的一件事情,也是最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付出了多少心血,这像是一个童话,也是一个奇迹!”
是的,我们做到了!我们不仅让苏州河重新变清澈了,也让她变得更加美丽了!
现在的苏州河,不仅恢复了往日的干净清澈,并且河岸边实现了全线贯通,成为了这座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当年苏河贯通静安段曾与《新民晚报》共同发起诗文征文大赛,并且从1000多首投稿作品中评选出21首非常优秀的作品,镌刻在了苏州河岸边上。
赵丽宏先生回忆起当时担任大赛评委的时候,他说:“这是跟一般意义上不太一样的诗歌竞赛,当时看到大家投稿的诗作很感动,都是生活在上海的人们,对这个城市,对这条母亲河的热爱,这些诗现在都刻在苏州河的边上,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听,最不容易的是还有盲文,那天我看到一个盲人摸着诗句大声读着,真的非常感动。”
参赛选手中有一位中学生以三代人的眼光写了一首诗,获得了二等奖,小克勒读完后不禁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很想分享给大家:
回望苏州河过去百年的历史仿佛是在回望一段人生,孩提时代的清澈纯真与一腔孤勇多么难能可贵,长大之后,在经历过动荡与混沌的时刻、在失去信仰和勇气的时刻、在泥泞之中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奋斗之后,我们更知珍惜与可贵,更坚定自己的热爱与信念。
人生如是,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方国土亦如是。
最后,小克勒还想和大家分享一小节赵丽宏先生《苏州河夜航》诗篇中的片段,感谢赵丽宏先生用如此优美的文字记录下对母亲河完整的记忆,也记录下了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爱意。
祝福我们这条母亲河、也祝福这座城市、祝福我们的祖国永远绽放美好的光芒,照耀着生活在其中的你和我。
“克勒门”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