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PC性能升级实战:实惠大容量1TB SSD解决体验问题
随着最近Zen3处理器的发售,AMD与Intel打得是热火朝天。隔岸观火之余,小编自己的主力机也恰恰这两天出现了主板无法点亮的故障,总感觉是不是在苏妈暗示我什么?虽然这代Zen 3的IPC提升幅度非常可观,但正在小编手上服役的i7-10700K也还能再战个两年,至少也等等Intel的Alder Lake出来再看看情况升级换代。于是小编翻箱倒柜,从房间的角落中搜罗出了一些多年来积攒的“上古神器”,带到公司拾掇拾掇,看能不能顶一下主板返修的空窗期。
这些硬件中的部分型号已有五六年的历史了。CPU还在遥远的Intel 22nm工艺时期,2013年Haswell架构的旗舰型号i7-4770K,具备四核八线程,主频3.5~3.9GHz,但如今已被后浪小兄弟i3-10100所秒杀。其他的配件接口外观完好,只是看起只是有些旧。固态是240G,机械硬盘是WD的1TB BLACK,唯独内存条混合了海盗船与芝奇两种品牌的4条4GB内存。小编需要剪剪视频,8GB完全不够吃,新平台的DDR4也插不上老的Z97平台,手上也实在没有单条8GB的DDR3存货,只能混合着插满四条暂时用用了。显卡就继续用现在主力机上的RTX 2070 GAMIMG OC。
装起来竟然一次点亮!简单跑了下3DMARK和AIDA64稳定性测试,没有蓝屏死机温度也正常。速度装好了Adobe全家桶和游戏,开启时光倒流的硬件体验。
其实在日常使用的应用中,并不觉得这套5年前的硬件有落伍的感觉,开关机速度挺快,浏览网页、写写Word这些日常操作依然非常流畅。游戏帧数也并没有感觉明显下降,虽然处理器从i7变成了“i3”,但游戏主要还是主要吃显卡。总体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经过了五六年的硬件变迁,要说没区别也是不可能的。从实际使用上来说,大多数游戏的加载速度明显比i7-10700K那套要慢得多,不仅是首次进入游戏直到可操作的等待时间,还有关卡之间转场等待时间也明显变长。就拿《Grand theft auto V》来举例,小编点击游戏启动后,经过了50秒才进入可操作画面,等待期间主机的硬盘灯一直在闪烁。
同时,在Premiere Pro剪辑过程中,实时预览相机拍摄的高码率4K素材也会卡顿,这种卡顿几乎让小编无法顺利的进行编辑。这种情况与主力机的使用对比中产生了较大的体验落差感。
其实简单分析一下便知,游戏加载的环节更多的是将数据从硬盘读取到RAM的过程,这台主机DDR3内存仅1600MHz的频率和如今起步的DDR4 3000Mhz相比,读写性能一定落后不少。但是更大的瓶颈还是在数据盘上。这颗旧的机械硬盘,无论是游戏还是在Premiere Pro 4K剪辑应用,从HDD内读取大量文件加载到RAM,所需时间都比固态硬盘更长,理论上也最终导致了旧电脑在大型游戏以及内容创作过程中的迟滞卡顿感。
而14~15年左右购买的老机器,没记错的话,当时主流的高端配置一般都使用的五六百元价位的250GB SATA固态硬盘。五、六年后的今天,同样的价格已经可以买到500GB中高端的NVME固态了。所以机械硬盘在当时,仍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要作为游戏的仓库盘,还要作为内容创作的数据基地。
对很多使用了五六年的旧PC来说,小编遇到的问题通常都普遍存在。为了“拯救”我手中的这台i7-4770K主机,最经济实惠的办法可能是购买一块大容量的SSD,专用于游戏安装以及存放Premiere Pro工程文件剪辑素材。而且后续还可灵活的挪到主力机上使用,并不产生浪费。以这块致钛SC001 Active 1TB的SATA固态为例,小编将它作为从盘装到主机上,看看能否解决使用中的卡顿问题,也给正在使用老电脑的朋友们一些参考意见。
毕竟如今500G甚至1TB的SSD价格也并不昂贵,这块长江存储致钛SC001 Active的1TB版本京东双11售价仅为699元,512GB价格更是只要379元即可到手。选择SATA接口的SSD是因为老电脑的升级方便,即插即用,价格也实惠。
闪存使用了长江存储自家的Xtacking架构3D NAND,是第一代的Xtacking产品,也是长江存储的第二代3D闪存,产品型号X1-9050,它是TLC闪存,Die Size 256GB,存储密度在64层堆叠的产品中是业界最高的,SC001 Active 1TB上用了四颗256GB的组成1TB总容量。
从这五款游戏载入时间前后对比来看,使用致钛SC001 Active 1TB相比1TB机械硬盘有着20%~50%的速度提升,等待游戏加载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36%。从实际感受上来讲,虽然比如今的NVME M.2的主观感觉还是会慢一点点,但是完全不影响体验了,没了那种“怎么还在转圈圈”的烦躁感。相比之下,机械硬盘确实太慢了,每次要多等十几秒。
继续简单试了下,用Premiere Pro导出一段剪辑完成的工程文件,单纯从耗时上来看,SSD并没有比HDD快。原因是CPU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了转码工作,对硬盘来说,无论SSD或HDD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读写。但是在编辑视频的过程中,拖动进度条预览高码率4K素材的时候,SSD是明显比HDD流畅非常多的。HDD造成的卡顿几乎无法让小编正常编辑,SSD则很顺滑,很少卡顿。就剪辑过程来说,用SSD作为从盘的情况下,在PR中实时预览有着巨大的体验提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至此,小编之前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加装这个大容量的致钛1TB SSD,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对于很多并不是急于追求最新硬件的用户来说,老的硬件平台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堪。在日常使用的典型应用中,当年的中高配置放在如今的2020年,其实并不会慢得让人难以接受。随着硬件的发展,这几年许多应用数据也增大了不少,无论是游戏大作还是这几年兴起的短视频剪辑,都对硬盘速度相比几年前有着更高的要求。曾经128GB或者256GB的小容量固态确实有些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