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需关注“五点”“五度”

莫说走进常态下的课堂,即便是在优质课、创新课等各类赛课的现场,也常常会为执教者捏一把汗,也常常会为执教者“事与愿违”的教学设计和“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感到莫大的痛心和惋惜。

参加各类赛课的选手不能说不优秀,赛课时的教学设计不能说不精心,选手的表现不能说没使尽浑身解数,但为什么常常看到的是:无论教师怎么讲,无论怎么启发,无论怎么卖力,学生就是“不配合”,就是难以挑动学生“兴奋的神经”?

我以为,之所以如此,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问题还是出在了教学设计上,出在了课前的备课上。

我们常说备课要备学生,但事实上,在备课过程中有多少真正备过学生?有多少清楚该备学生的什么?又有多少能把备学生作为备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要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强化教学预设,在备学生上下足功夫,在研究学生上做足文章。个人认为,需关注“五点”,把握“五度”。

关注学习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的重要前提,是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不是任何学生对任何事情、任何话题都感兴趣的,但任何事情、任何话题都有可以挑动学生“兴奋神经”的兴趣点,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我们在备课时是否有意在寻找这个兴趣点,是否有意在设计、利用这个“兴奋点”。如有的语文教师在备苏轼《赤壁赋》时,就以学生刚刚阅读的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切入,设计了“苏东坡要突围什么?”“为什么要突围?”,既利用了学生的已知,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既熟悉,又新奇,看似处理《苏东坡突围》,实则让学生从潜意识中产生疑问:《赤壁赋》与《苏东坡突围》有什么关系呢?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的确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收到了良好的激趣、激疑、激情的效果。

关注问题的关键点。备课的过程不仅仅是梳理知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设计活动的过程,重要的是设计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理解文本、深化文本的“思维路线图”。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清楚把握核心问题是什么,解决核心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核心问题的突破点在哪里,为问题的解决应该架设什么样的“引桥”,应该分解成哪些层层递进、层次提升、层层推进的子问题,在问题解决的关键点上应该确立怎样的指导策略,等等。有不少教学设计,忽视了问题关键点的分析,问题设计多而杂,或浅尝辄止,或不能击中要害,这种设计往往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致使课堂教学中费力不少,收效甚微。

关注思维的障碍点。课堂上学生思维受阻的地方,恰恰应该是教师用力的方向,是教师精心指导和巧妙点拨之处。课堂上,不少老师不重视信息的反馈,不重视学生的思维展示,即便是有学生的展示,也被当作了形式,很少去主动、耐心地捕捉暴露的问题,很少去细致、机敏地发现学生思维上的障碍点,最终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与深化,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升,一节课下来,老师感觉费劲,学生觉得没有收获,也就不奇怪了。

只有抓住学生思维的障碍点,才能最大限度地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施教,才能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将指导、点拨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事实上,学生思维的障碍点并不全是不能预见的,相反,恰恰应该在备课时就应格外关注。备课中,要充分分析新的一课核心问题是什么,在解决这一核心问题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有什么,在核心问题的突破上学生可能存在哪些心理、智能、方法等方面的障碍,问题解决的策略中关键环节是什么,在关键环节上采取什么办法、架设什么“引桥”畅通学生的思维,等等。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保证课堂生成处理的灵活、机智。

关注能力的提升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要培养什么能力,怎样来培养能力。从教学的终极目标上讲,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这其中就包括对文本的归纳概括、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对问题的探究解决,包括对事件的理解与感悟、探究中的合作与交流,包括学习方法的凝练、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品质的提升等。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就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就需要深度思考: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方法来培养,用什么样的高质量的问题来引领,创设什么样情境来诱导,而不是仅仅将关注点放在习题的选择上,不仅仅是将视线集中在知识的落实上。有不少老师围绕着某个知识点,不厌其烦地讲,不厌其烦地练,也许在知识的掌握上“滚瓜烂熟”,老师也许是抓成绩的高手,但在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上却无大的进展,甚至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关注情感的升华点。在今天进行的创新课评选上,一位政治课选手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框题,在课的尾声播放了感动中国特等奖获得者——2009年长江大学大学生集体江中救儿童的视频。视频的播放,学生被深深地打动,好多学生眼里浸满了泪水,明显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澄清了学生的模糊认识,应当说是本课的一大亮点。但就在这时老师按照教学预设,“不合时宜”地出示了训练题……

我为此感到深深地惋惜。心想,这么感人的场景就此结束多好!让学生带着这份感动离开教室多好!干嘛还要追求环节的齐全?干嘛要用并无多少实质意义的练习,阻断这一情感的发泄与自然流淌?

究其原因,就是教师过于关注了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而在备课中恰恰忽略了情感的升华点;问题就在于过于追求了知识的落实,而忽视了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达成的策略设计。

把握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的过程实质是师生、生生双向和多向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确保尽可能多的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互动。从课堂实践看,不少的课堂讨论有名无实,无论是精力投入,还是参与状态,都有很大差距,教师和学生像是在梦游。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启发学生,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激活学生,采取什么样的组织策略调动学生,让学生真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考虑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把握理解的深度。要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在知识的把握上,明确《课程标准》要求达到什么深度,重点是识记,还是理解,是归纳概括,还是实践应用,明确问题设计的深度;在对问题的思考上,明确应该让学生达到什么深度;在对问题的处理上,明确学生的思维应达到的深度;在学习的过程上,明确探究的深度;在学习的方法上,明确指导的深度。否则,或过深,或过浅,或偏难,或偏易,都可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探究的热情。

把握问题的坡度。学习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从低到高一步步的前进和提高。循序渐进也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遵守的教学原则。但是,从教师课堂中的大量的教学问题设计看,明显感觉到问题设计的随意。问题失去了坡度,就像汽车上高架桥而缺少“引桥”,即使性能再好的汽车,也是“望洋兴叹”。就某一个问题的设计而言,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加强问题设计和问题的分解,循着学生的思维层次逐渐展开,让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建立在前一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使问题解决水到渠成,让学生的思考能有牢固的发展根基。

把握训练的梯度。高效的训练强调的是整体性、系统性。因此,在备课中,在谋划设计训练题时,就要整体考量所有学生的基础、能力、学力等因素,就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需要,要分层设计训练题,安排难易不同、梯次推进的训练题组,想方设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的需要,既要让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也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事可做,做有所得,既要让优秀学生有新的提高,又要让学困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不少课堂训练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面对训练题时无精打采,缺少兴奋感,训练对优秀学生来说,没有必要的挑战性,如同嚼蜡,白白浪费时间。对于学困生,面对的就像是一座座高山和一块块难啃的骨头。正因为在备课时没有很好地把握好训练的梯度,才导致了课堂上训练效果的大打折扣。

关注拓展的宽度。通过学科教学,在思维的深度、广度、批判性、敏捷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上下功夫,是各个学科不可推卸的作用。有效的教学,特别注重在教学中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注重打开学生的思路,注重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就非常有必要做足拓展的文章,而不是仅仅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文本。如有的老师在讲苏东坡的《赤壁赋》时,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由苏轼的境遇与人生态度,扩展到了屈原、陶渊明,在相同境遇不同态度的比较中,认识苏轼的豁达;在课程资源的引用上,由《赤壁赋》拓展到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在研读“突围”中认识苏东坡面对的是精神的突围;在教学手段的丰富上,利用多媒体,通过对作为诗人的苏轼,作为书法家的苏轼,作为画家的苏轼,作为美食家的苏轼……,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立体丰满的形象。这样的拓展,对学生来说,不仅不是负担,而且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的广度,促进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0)

相关推荐

  • 浅谈如何让课堂教学有深度和厚度

    圣水镇中心小学 李晓晨 在教学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上课?应该怎样使自身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实效地发挥出来?怎样使我们的课堂增加深度和厚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课堂教 ...

  • 教学随想(一)

    教学随想(一)

  •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的体会

    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位置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师不再是过去主宰课堂的权威者,而是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究伙伴.教师的主 导作用体现在:启迪学生学做人;引领学生会学习;激励学生会思考;培养学 ...

  • 专家分享 | 深度学习的设计与迭代

    嘉宾简介:陈静静,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 (以下内容根据陈静静老师在2020年第五届基础教育美丽学校建设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整理编辑而成) 引  言 首先我们回到教育1.0和2 ...

  • 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需关注“五点”,把握“五度”!

    莫说走进常态下的课堂,即便是在优质课.创新课等各类赛课的现场,也常常会为执教者捏一把汗,也常常会为执教者"事与愿违"的教学设计和"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感到莫大 ...

  • 课堂教学要高效,教学设计必须讲究这“五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环是课堂教学.换句话说, 课堂教学的质量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就高:反之,课堂教学的质量差,学校教育 ...

  • 第五课《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5 守株待兔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并会写"此.桩.守 ...

  • 5艺教学设计:如何有效打造高阶思维课堂?从这五个方面掌握教学密码

    本文共5277字,仔细阅读需14分钟 如何变传统课堂为深度学习高阶思维课堂?在阅读了大量书籍和吸收多位专家观点的基础上,我归纳提炼为五个字:宜.疑.绎.忆.移. 宜一一目标适宜 依据课标.教参.生情来 ...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教学设计

  •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学设计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1. 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来维护,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2. 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3.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尝试用合法 ...

  • 五年音乐下册《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律动导入 1.教师装扮冬爷爷,开课导入语:孩子们,猜猜我是谁啊?(学生回答)我是冬爷爷,我驾着银色的马车来到了万州电报路小学,听,我的马车来了.(节奏起,老师合节奏 ...

  • 五年级音乐下册《西湖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练声 连音练习 模唱练习 二.感受西湖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们说苏杭是哪里呢?学生回答. 2有同学去过杭州西湖吗?请谈一谈对西湖的印象.学生交流 3.是不是这 ...

  • 名师设计 |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张明凤 张明凤,江苏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校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扬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扬州市三八红旗手,仪征市名校长.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