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会丨针刺手法再纯熟,也要遵循的关键点

本 期 导 读

要成为针灸大家,无一不强调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

《素问·宝命全形论》:「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用针之要,勿忘其神。凡刺之针,必先治神」。

要成为针灸大家,无一不强调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

当然,我们光讲这,实际上大大的缩小了《内经》对针灸的一个范围的界定,后世可能就越走越窄了。

一曰治神

先讲治神。凡刺之针,必先治神。治并不是我们所讲的治理,而是等同于天下大治的治。

天下大治,民则定矣。天下都非常稳定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所以你的神才也会稳定住。等同于天下大治,为稳定之意。

再有什么叫做神?《灵枢·九针十二言》中明确地解释:「神者,正气也。」当然,心藏神,脉舍神,是吧?这些《灵枢》都有。

但是怎么治神?两个方面,第一个医者治神,第二个患者治神。还有两个方面,平时的治神,治疗的时候治神。

医者平时的治神,以正气治神。

孟子讲:「吾善养浩然之正气」,人有浩然之正气,则真气则行于指端,随于针尖,则通布随针,则病必衰去,关键在于平时讲究有浩然之正气,这是医者平时的治神。

当然,我们锻炼,比如平时的八部金刚就是一个治理神。第二个,治疗的时候,《灵枢·九针十二言》中明确提出:「故要以目瞻其神。」

在治疗的时候,以目置其病人两目之间,印堂之间,定住病人的神气。

如果发现病人有印堂有青气,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很可能你这个针还没扎的时候,病人已经晕针了,这个是一个风向。

治疗之法,你先用艾灸,在大椎的地方灸上三壮或则是灸上十五分钟,断其退路,他就不会出现晕针。

在治疗的时候第一先「以言治神」,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也就要求我们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乃可以长久」。平时要掌握得多一些人文知识,就能马上就缩短和病人的距离。

第二个「以意治神」。郭玉《后汉书·郭玉传》,「医者,意也」。

那么,「腠里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可得解而不可闻也」。腠理,」腠理至微」,我们的用针,「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

以意,你的意要定住。经过我们的四诊合参,辩证,脏腑里的寒热虚实,心里边要非常有数,你的脉就要定住。

第三「以气治神」。刚才讲,有浩然的正气,然后针呢行于指端,随气用巧,我们针灸扎的是经络里边,得的是气,随气用巧,然后,「针石之间,毫芒即乖」。

「以言治神,以意治神,以气治神,」最高境界是「以神治神」。

就像现在好多抑郁症这种,他们的神,可能有时候已经有点乱了。「言而微,终日而言者,此神明之乱也」。

如果高明的医生,出手就把病人神明治住,治疗马上就可以很快地步入坦途。这是治神。

我们平时光想到医者「治神」,那么作为患者呢?平时治病疗效不好,有可能是他不遵医嘱。

在《灵枢经》里边,讲得气和失气,并不是我们后世讲的得气和失气。

针灸之后,「已刺勿内」,就是我们提的刺禁。已刺,扎完针以后,我们刚刚把这个真气,调得非常舒服了,那么你今晚上可能一次全部破坏,这个患者要注意。

那么平时的治神,一定要遵医嘱,否则就会容易失气。所以这里边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素问》的刺禁。

针刺有禁忌,「已刺勿內,已内勿刺,已刺勿饱,已饱勿刺,已醉勿刺,已刺勿醉,行车来者,如行十里顷.....」来了后一定要慢慢地让他气息稳定住,然后才能进行治疗。

平时作为患者,要保养自己的精气,方能与医者的合一。我经常告诉病人,我扎下针以后你要想着这个针的针尖儿,这也是《内经》里边要求作为病人要做到的。

为什么?要「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必一其神,集中我们病人的全部精神的注意力,集中在针尖上,令志在针,在针尖上,则血气宜行,可能气就运行非常快。

如果你不想的话,我在起针的时候马上就可以知道你开小差了。为什么呢?因为你的针下的经气的运行,并没有达到我所要的效果。

遵不遵医嘱,想不想针尖,治没治神,一起针就知道了。

这个「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呢,为什么讲,它就在针尖,而不是在针顶?

《内经》里边讲:「神在秋毫」,秋天的毫毛里,指的是非常微小。

那么可以往下,这也是腠理呢,是至微,在我们的针往下扎进去的话,那么就是说,在针尖。

《九针十二原》里边讲的,我们平时用的大多数属于毫针,那么毫针起作用是什么呢?」毫针以取痛痹」。

但是这里边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以意养意,毫针的作用,长刺的作用在于痛痹。

但是,它为什么能取痛痹呢?我们为什么临床用微针这么普遍呢?因为毫针有养气的作用。

《灵枢》里边明确地提出来,就这么一个字,就看你能不能感觉到,它有养气的作用。为什么我们的大针没有养气的作用,为什么三棱针没有养气的作用?「微以养也」,这就在这儿。

二曰知养身

在《内经》的作者看来,针灸是能达到养身的一种途径的。甚至再进一步讲的话,它有可能是达到内丹一个辅助的一个手段。

在紫阳真人的《八脉经》里边有提及,人身有八脉,平时都是阴气,唯神仙以阳气则能冲开。

那么冲开途径在我们用内丹达到之前的话,完全可以用针灸把这个脉通一通,开一开,是吧?甚至有可能在进入更高一级的针法里面,那可能属于比较秘传的针灸法了,可以帮助精气神的方面上达到一个更高的要求。

我根据这个二曰知养身创出了意境针法,以及各个种种针道各种方面的针法。在李白的诗词里面写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这个人明明是一个热证。他只要默想的话:「燕山雪花大如席」,我手底下可以做到什么?可以透天凉。

可以用把「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这种意境化到我的针尖上,马上就可以用,那就下回再说。

三曰知毒药为真

三曰知毒药为真。针灸它为什么第三个「知毒药为真」。

在《黄帝内经》的作者来看的话,我们的针灸可以知道它是不是毒药,可以知道它是走哪个穴,走哪个经,走哪条经脉的。

我们的精气和它的药气可以用针灸把它探出来。

四曰制砭石小大

四曰知砭石小大。作为一个针灸大夫,于操针砭之术,实际上没用砭,砭早就失传了。

《灵枢》上讲,「余无用砭石」。那时候可能就有分开的流派。当然《素问》和《灵枢》可能有不同的一种说法。

砭为石中之神,砭和针在我们的《刺法启玄歌》里面有一句话,其实很少有人注意到,它讲的是什么呢?「砭针行内外,水火就中推。」

在灵龟八法出现的时候,砭石已经退出我们的历史舞台,并不是完全,至少是官方上已经退出来了。

为什么呢,砭针行内外,水火就中推?砭和针在一块儿的话,能使我们的针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疗效。

现在我们讲,砭有远红外的,有各种各样的……那是我们现在的思路。砭会发出一种能量,砭行外,针行内,就可以做到一水一火,水火既济。

我们现在都重新发掘了砭石,在砭石与针相互结合这方面会产生更大的舞台。

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的,「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中医诊断望、闻、问、切,针为什么不可以诊断?针实际上也可以对脏腑血气进行一个诊断。

不过你首先要有一个前提基础,就是能够达到针下辨气程度。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针不离手。

针成天拿在你手里,培养出了感情,变成手指延长的一部分,就会和你的手指一样有触觉、感觉,有时候可能达到一个高的境界——有听觉的作用。

你能达到针下辨气的话,就会对各个脏腑或是经络有更多的了解,比如说大肠经里面经气的虚实,对它里面有没有外感的六淫,有多有少,我们都可以做到,这就是针下辨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