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重阳节里话延年“握固守一”固精气

任佩铢 山西省中医院
春秋时期《老子》曰:“骨弱筋柔而握固”。晋朝著名道士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上倡导“握固守一”。
握固是中国传统养生常用的一种手势,这种手势隐藏着强身健体的秘密。你有没有观察过一岁以下的婴儿,他们的小手总是会把大拇指包在掌中,经常保持这样的一个握拳方式,这是什么原因?
春秋时期《老子》曰:“骨弱筋柔而握固”,这说的就是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身体非常柔弱,总是保持双手握固的姿势。隋朝太医令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云:“握固两手,如婴儿握,不令气出”,也就是握固两手能固守精气。如果能长期坚持做这种“婴儿拳”,比吃保健品要有效得多。
操作方法
以大指掐压中指中节,余四指握大拇指成拳,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
古人认为无名指根部正是肝魂关窍之所在,中医学理论也提出“肝主握”。人的出生和人的死亡都和肝气的生发之机有着很大的关系。新生的小孩子肝经气特别充足,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会本能地紧握拳头以“固魂”。人生命结束的时候也有一个共同现象,就是撒手而去。人在死亡的瞬间,肝魂散掉了,两只手再也固不住了,“肝魂尽失,撒手而去”,一撒手,握力和肝气都随魂而去了。
作用功效
道书《云笈七签》将握固法称为“此固精明目,留年还魂法”,认为握固之法可“拘魂门,制魄户”等。
安魂定魄 肝主魂肺主魄,《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肺藏气,气舍魄”。肝属性为木,主升发,肝主疏泄及藏血,能疏泄情志、调畅气血,如果肝失疏泄或肝血不足,魂不能随神活动,就会出现狂乱、多梦、夜寐不安等症。魄户,魄者,肺之精也。握固法可护肺气,体外形成防护罩以“不令气出”。全身气血调畅充沛,魂魄安宁,则机体的各项功能便可正常发挥。
固精延年 肾主藏精,《灵枢·本神》曰:“肾藏精,精舍志。”中医认为,“精”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它和人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有关。肾是先天之本,化生其他脏腑的精气而储藏起来。握固法使得肾精得以封藏,可维持生命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任佩铢)

主题:重阳节里话延年  通畅条达 延生之道

陈永灿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俗话说,健康就是“吃得下,解得出,走得动,睡得着,想得通”,要做到这几点,从传统中医养生实践的方法和经验看,始终离不开一个“通”字,如经络通、气血通、胃肠通、气机通畅等等。今日适逢重阳节,也是老年节,以下就“通”谈谈老年人几个养生要点,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胃腑以通为补
胃肠属六腑,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以通为用”。胃肠之间的生理关系是胃实则肠虚,胃虚则肠实,互为虚实,上下通达,如此则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水谷精微不竭,气血生化有源,不用补益之品亦收补益之效。
在传统饮食保健方法中,有许多体现了胃肠通达的理念。如三餐不宜过饱。清代袁开昌所著《养生三要》说“食只八分”,这样“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吃八分饱可以宽松肠胃,流行真气,少生疾患。
在现代衰老学说中,有一个理论认为衰老是由于各种代谢产物在体内不断积聚,导致细胞中毒死亡造成的。这与宋代《仁斋直指》所载“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的说法有相似之处。晋代养生家葛洪说“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抱朴子·内篇》),认为善养生者肠中不留浊物。大便通畅,及时排出肠道毒素,可延缓衰老。
动摇以流通血脉
东汉著名医家华佗认为“动摇”是却病延年的重要途径,他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三国志·华佗传》)。动摇即劳动和运动。华佗还根据古导引法,创造出五禽戏,“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他“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吴普仿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也是动摇养生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要求老年人常行导引,“礼拜一日勿住,不得安于其处,以致壅滞”(《千金翼方》)。
动摇的运动形式很多,其中散步对养生尤为适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夜卧早起,广步于庭”,除食后缓行外,晨起和睡前也要散步。实践证明,散步有利于流动气血,活动关节。明代《寿世保元》指出:“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而应“食讫当行步踌躇”。
调息以畅气机
调息可以畅气机。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守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类经·摄生类》)。调息即调理呼吸吐纳,可畅通气机。宗气宣发,营卫周流,可促使气血流通,经络通畅。故有吐纳、胎息等养生法。“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庄子·刻意》)。葛洪指出行气可以治百病,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抱朴子·释滞》)。
“浊宜常呵”是日常养生的重要一条。人需要吸清吐浊,新鲜空气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至于在调息理念上发展出来的养生方法更多,如《福寿丹书》中的“闭摩通滞气”,即调息加按摩法:“气滞则痛,血凝加肿,治须闭息,以左右手摩滞处四十九次,复左右多以津涂之,不过五七次,气自消散。赵乙真人,未仙之时,曾患此病,行之而愈。此法不止散气消肿,无病行之,上下闭息,左右四肢五七次。经络通畅,气血流行,肌肤光莹,名曰干沐浴,尤延生之道也。”(陈永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