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当激励人自立自强
作者:张贵勇
上一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被热议,原因是采访视频里她说了一句话:“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因为言辞比较激烈,不少人批评其“偏激”“左右学生的选择”“歧视全职太太”。
张校长的话是“偏激”还是“在理”,其实不能孤立判断,不该脱离具体的语境。回到采访现场,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会发现张校长所激愤的,并不是“全职太太”本身,而是“完全依靠他人”的做法。“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后面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女人要靠能力,不能靠别人养”。可见,她对自己的学生不是歧视,更多的是关心,是与“不独立、不自强”的价值观不苟同、不妥协。
无论从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的教育初衷来看,还是依据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贫困山村这一现实,我们都可以感觉到张校长期待每一名学生坚强独立、找到自我、艰苦奋斗、拥有美好未来的愿望,她本人亦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行动代言。而这一行动抑或信念,实际上恰恰是教育的职责或使命所在。
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客观来说都不能平白无故“靠别人养”,都要自立自强,通过受教育一步步强大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教育,之于个体,是通过言传身教、课堂教学、自我反思等方式,激发每个人内心潜藏的成长动力,奋斗不止,自强不息;之于群体,则是使众多受教育者各展所长,携手走出贫困,形成一个相对繁荣幸福、安居乐业的社会,建成一个昌盛发达、文明富强的国家。
有人说,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和引导;也有人指出,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归根结底,教育是旨在唤起内心向上生长力量的一种方式,是为个体注入自立自强品质的途径,是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进而实现快速发展的生产力。经由教育,一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我,找到目标,担起使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而实现自我的价值。经由教育,一个国家可以更快地发挥人才的杠杆作用,不断创新创造,摆脱落后面貌,早日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
好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在关爱与鼓励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自立自强。这个自立自强,是给受教育者自立的知识与能力、自强的理想与信念。做到了这一点,教育才是正向的、成功的。如果不管受教育者是否喜欢,是否有收获,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一味硬灌,算不上好的教育,也很难培育真正优秀的人才。而引导受教育者走向自立自强,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与应有之义,同时也能使教育焕发生机,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这是因为,那些自立自强之人,本身就是带着温度、散发光芒的存在,能给人以长久的激励,鼓舞更多的人写就壮美的人生华章。《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的三轮车夫蔡伟的人生逆袭故事,即是例证之一。11年前,只有高中学历的蔡伟因为好学钻研,被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破格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如今,48岁的他在贵州安顺学院教三门课,看到学生,他会想到自己,“他被知识改变命运,他希望他的学生也如此”。
在河南新乡,一位老教师引导更多乡村娃自立自强、认真求学的助学故事,同样彰显了榜样的作用,见证了教育的巨大力量。自1995年起,在乡村教师王俊仁的组织下,瓦窑村每考上一名大学生,村里就给他们披红戴花,发放助学金,从未间断。25年的用心、用情,换来了村民们教育意识的显著提升,让村民真正重视起教育。这个1400多人的村庄,一共走出了216名大学生,其中就有19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生,还有4位大学教师。
具有自立自强导向的教育,改变着一个个孩子,也在改变着一地生态,乃至国家未来。如果说成长就是自立自强的过程,那么教育则是帮助受教育者在精神上立起来的引导与扶助。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长,迫切需要的不是某些知识,而是明白学习的理由,拥有向前的动力。解决了心理层面的问题,知识获取更为容易和顺畅。没有人的成长道路会一帆风顺,相对而言,迈过心里这道坎更难一些,但一旦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也便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前行的步伐。当受教育者变得自立、自信,他们能够在风雨中砥砺前行,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甚至本身也能成为榜样,激励更多的人重拾信心,一同前行。这是教育的神奇之力,也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张贵勇)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