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头舞得好,高考也应该加上200分
因为“双减”政策落地,文化科目的培训已呈烟消云散之势,而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辅导却立即借势火爆起来。
有些艺术辅导机构声称,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美术,音乐纳入中考指日可待,孩子们赶紧在这些方面补习,以免到时措手不及。
美术,音乐会不会纳入中考,我不敢肯定,但是艺术类考试在高考中,文化课要求特别低,比文化课考生少200分,都已经是很多年的事情了。
在这里,我要为很多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叫屈。
我认为,能画几笔画,会唱歌的孩子在升学上就能占那么多便宜,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一种价值观的误导。
在古代,美术,音乐确实是读书人的必备素质,但绝对不是考核人才的必须科目。古代的文人,绝对不以美术,音乐方面的修养好而被高看一眼,皇帝也绝对不会因为一个人有艺术修养而去提拔他。就如大书法家虞世南,李世民那么看重他,绝不是因为他的字写的好,而是他作为皇帝的贴身秘书,博学多才,性情刚烈,直言敢谏而被皇帝敬重,世人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书法的成就排在最后一位。
在几千历史里,被史书记载的书法家和音乐就那么几位。为什么少?因为不重要!
唐寅因为科考舞弊案没做过官,终身穷困潦倒,你书画再绝又如何?
古代管理艺术的的官方机构,比如教坊司,都是非常偏冷的衙门,去那里做官都是被人歧视的。
古人重视什么?农桑等立国之本。没人唱歌、跳舞、弹琴、画画了,统治着不会着急,但没人拿锄头种地,田地抛荒了,皇帝都会急白头。
很多朝代都有劝农官,即下到基层去督促劳动生产的官员,从来就没有派出官员去抓唱歌跳舞的。如果朝廷敢这么做,会被言官们喷死:“靡靡之音,奢华骄纵,亡国之兆。”
艺术从来只是社会进步的副产品,锦上添花的东西,而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在古代,爱好艺术的皇帝基本没有一个好下场。
纣王,令乐师做靡靡之音,亡国;
唐玄宗,霓裳羽衣,接下来安史之乱;
宋徽宗,大艺术家,亡国;
当然,我们不能亡国的帽子扣在艺术头上,但是过度的重视就本末倒置。
舞锄头远比歌舞书画重要。
我们现在的教育也提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音乐,美术只是美育中的一部分,连美育都不能完全代表,又凭什么单独列出来作考试科目?
劳动教育即是“五育”中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还能促进德育,体育教育。
让孩子经常参加劳动,能够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体验到粮食来之不易,树立节约观念,还能养成合作精神,这就是最好的德育。
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还锻炼身体,增强了体制,这就是最好的体育活动。
看看现在的孩子体制差到什么程度?
减轻学生负担,不让他们补课了,又把他们赶去学音乐,美术?这样做,孩子还不是一样负担重,病恹恹?家长还不是大把掏钱,经济负担沉重?
音乐美术学成才的不多,很多这些专业的孩子将来毕业了也不知去干嘛,还不如早点加强劳动能力培养。
家长为什么不这样做?这就是一个导向问题。如果把劳动技能列为高考考试科目,你看风气会不会变?
既然音乐,美术可以当做考试成绩加分,文化成绩少200分,那么劳动能力为什么不能加分?
我觉得这一点可以仿效美术,音乐专业的高考。
锄头舞得好,耕地育种内行,考农业大学加200分!
牛放得好,畜牧专业加200分!
扳手耍得好,螺丝拧得紧,考工业类专业加200分!
被子叠得好,碗洗的干净,考旅游服务类专业加200分!
东西卖得快,算账内行,考商业类专业加200分!
鼓励大家去劳动,总比鼓励家长去烧钱学琴棋书画好!